1980年,一位日本女子回到中国,热泪盈眶握着聂荣臻的手喊:爸爸

图|聂荣臻美穗子会面

前言

1980年7月14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内,一名40多岁的女子,竟然眼含热泪地紧紧地握着聂荣臻元帅的手,迎面叫了一声:“爸爸。”

可是,聂荣臻的女儿只有一个聂力,这个日本姑娘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能坐享父辈打下的天下

1930年聂力出生在上海,父亲聂荣臻奉命赶赴中央苏区,5岁的时候,聂荣臻的妻子经过组织安排远赴陕北,而小小年纪的聂力则被寄往在了上海郊县嘉定一户贫苦人家,被生活所困,聂力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割麦、插秧和纺织等,之后更是被送到了嘉定的一所纱厂里面充当童工。

中间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和父母失去了联系,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后,16岁的聂力才回到分离了十多年的父母身边,随后被送到了晋察冀解放区刚刚创办的“荣臻学校”就读,虽然是同和自己相差岁数极大的小孩子们处在同一所教室中,可聂力没有被干扰到,反而刻苦学习,并很快就成为了全校成绩最为优异的学生。

图|聂力(中)

1950年,聂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与光学仪器学院,回国之后,她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此以后,她也踏上了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的道路。

作为聂荣臻元帅的独生女儿,她常常说:“老一辈在枪林弹雨里浴血奋战打天下,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不能坐享父辈打下的天下,要真正把自己当成新中国的建设者”。这一点她一直在践行着,并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奉献了一辈子。

那么,这个日本女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从一场战役说起。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展,而井陉煤矿成为了八路军的首要攻占目标。

井陉煤矿当时乃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且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以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则据守娘子关天险,最为重要的是,这里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图|爆破井陉煤矿烟囱

随着抗日战争的战线拉长,日本便加进了对于沦陷区矿产资源的掠夺,而井陉煤矿则是日本掠夺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

其实,1938年,井陉煤矿发生了暴动之后,矿工们自发地成立了由八路军领导的地下工人游击队,此次作战的领导人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杨成武仔细分析过后,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麾下战斗力最强的第3团,3团一共有三个营,所以,一营负责攻新矿,三营负责攻老矿,而营则负责攻坚不远处的贾庄炮楼。

黄昏时,杨成武化作农民的模样,悄悄的来到了矿区,然后仔细的对矿区的地形进行了侦察,最后终于确认了攻坚的突破口,傍晚时分,三团三个营悄悄匍匐前行,终于来到了指定的攻击位置,然后等待领导下令。

一直到晚上十点,杨成武才察觉到时机成熟,他直接下令,攻打正式开始,三个营一起发起冲锋,如同鹰隼一般朝着敌人扑过去,敌人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成了刀下魂。

图|杨成武青年照

这次的奇袭,不但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自信,还解放了3000多矿工,更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

朱德总司令之后也说:“这个胜利的战役(指百团大战)进攻严重地打击了敌人的‘以战养战’的阴谋,我们不但打破了敌人对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而且还切断了敌人的经济运输,破坏了敌人的经济开发,特别是破坏了井陉煤矿,使敌人不能利用我华北的最大的煤矿出产,这无疑是对敌人的一个极严重的打击。”

虽然八路军攻占了日本控制的井陉煤矿,但是,日军狗急跳墙,竟然不顾矿上还有没撤走的日侨,反而疯狂地朝着矿区开炮,当时,晋察冀军区部队的两名战士在激烈的炮火之中,拼了命救下了两个孩子。

将军与孤儿

看着这两个日本小娃娃,杨成武慌了手脚,他不知道该拿这两个小孩怎么样,也没有办法直接放任不管,抛开其他的不讲,这是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啊!他不能随意地决定他们的生死。他一个人沉默了许久,终于作出了决定。

图|合照

“聂司令,中央纵队的杨成武首长,从井陉车站打来了电话,指名道姓的让您接电话。”

聂荣臻听到之后,立刻接起了电话,甫一接通就传来杨成武迫切的声音:“司令员吗?三团一营的战士们从井陉火车站副站长炸塌的房子里面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孩,那个大的只有五六岁,小的还处于吃奶的阶段,可是,孩子们的父母已经被炸死了,部队里也没办法看顾孩子,司令员这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啊?”

这两个孩子不但难倒了杨成武,还顺带难倒了聂荣臻,可以说,行兵打仗这么多年,这样的事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战场上发现小孩倒是发生过,可是,这两个小孩是日本人就有点不妙了,换做是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置。

电话那边迟迟沉默不语,杨成武在那边已经等不及了,又连声催促:“司令员,究竟该怎么处理?麻烦您做个决断。”

聂荣臻脑袋里也是头脑风暴,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这样,你先派人将这两个孩子送到我这里,虽然她们的父母是侵略者,可是,孩子们是无罪的,不能无辜被牵连。”

图|聂荣臻青年照

战争是残酷的,不知道有多少老人孩子遭了殃,但是,在聂荣臻身上,他并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表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

其实,当时跟在他身边的人也曾提醒过:“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必须要剿灭,可是,这些孩子们是无辜的......”

杨成武的动作比较快,没等多久,他就将这两个小孩送到聂荣臻跟前。

初次见面,这两个小孩子还被八路军放在筐里,聂荣臻看着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她大约有五六岁的年纪,身上穿着长条纹的花衣裳,眼睛里满是戒备,却又巴巴地望着比她大出好多个头的大人,盯着人眼睛一眨一眨的。

另外一个小孩还不过是一个只有几个月的小婴儿,只是,她的脚跟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她的脚跟被炸伤了,小孩不识愁滋味,又比较嗜睡,所以,她在襁褓中睡得很熟,脸上无忧无虑,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和她无关。

聂荣臻接过那个小婴儿,手下也轻轻地,然后小心翼翼地查看着被爆炸的伤口,又将手覆到了她的额头上,没有发烧。

图|聂荣臻和美穗子

看着这两个小女孩,他不免想起如今生死不知的女儿聂力,这么多年了,他真的很想她。

不一会儿,聂荣臻招手示意警卫员过来,“安排下医生,给这个小孩治一下脚伤。再找一个处于哺乳期的女同志,让她给小孩喂喂奶。”

小婴儿在聂荣臻接过时就醒了,也不会咿咿呀呀地说话,就是咬着嘴里的手指头,不久,婴儿就被医生抱走了,聂荣臻又将注意力放到剩下的五六岁的小女孩身上。

她的眼睛里满是不安,刚刚视线随着他转到了襁褓里的娃娃身上,小娃娃被带走了,她这才又重新望了过来。

聂荣臻低下身子,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小孩子不懂中国话,只是面带惊恐,嘴里一个劲地说:“兴子、兴子。”

图|《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插图

聂荣臻知道,这个小孩子应该是受了惊吓,聂荣臻便没有多问,而是让人找来当地的特产雪花梨,然后亲手递给了她,小孩子最开始还是防备着,聂荣臻看着她不吃,心下也是暗道奇怪,不一会儿,他终于反应过来:“哦,日本孩子爱干净”,于是,他亲自用水将梨洗了洗,随后交给小孩子,小孩果然接过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这个小女孩就是美穗子。

在指挥所的这段日子,美穗子也慢慢地放下了戒心,几乎是每天都和聂荣臻待在一块,聂荣臻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一天下午,美穗子跟着聂荣臻来到指挥所东边的操场上,山峦起伏,往近了一瞧,一个年轻的军人手中端着盘子,正在给小女孩喂饭,坐在旁边的年长的军人手中还拿着吃了一半的梨,正弯下腰慈爱的看着小孩,这一幕最后被战地记者定格,这张在中外战场上不可多见的“将军与孤儿”的镜头就此留了下来。

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还能看到一篇名为《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课文,主人公正是聂荣臻将军和美穗子。

图|聂荣臻将军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门前

战争还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而指挥所也没有办法长时期的领养这对日本孤儿,最后,为了真正体现八路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聂荣臻还是决定将美穗子姐妹送到石家庄的日本军营,让她们回归自己的祖国。

1940年8月22日,聂荣臻亲笔写了一封信,然后寄给了石家庄日本驻军,短短的八百字,里面历数了日本暴行,号召日本军官与中国人民一起反对这场侵华战争,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封信并没有封口,为什么不封口呢?聂荣臻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解答了:

这封信没有封口,是让每一名接手这封信的日本人都有机会看到。我们进行抗日战争,不只是打仗的问题。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在信中他写了:“八路军,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而亲笔信的内容之后也传了出来:

图|聂荣臻将军写给日本官兵的信

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临行之前,聂荣臻还担心小孩子在半路上因为饥饿而哭泣,还专门给他们准备了糖果和零食,还专门祝福护送她们的老乡:箩筐要挑平衡,千万注意安全。

美穗子姐妹来到石家庄后,妹妹因病住进了医院,不久之后便失死去了,而美穗子则被送回了日本。

美穗子的传奇经历,还是在日军中引起了震撼,以至于战争末期,大批的日本俘虏投入了反战的战旗下。

可是,在这之前,拍摄了《将军与孤儿》的战地记者却看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幕,在潘家峪战斗前,他所在的部队正烧了一锅开水,准备着做饭,却忽然听到了日军进村的消息,他们这时兵力不足,只得赶紧撤到村外,可是,等日军离开他们回到村子以后,却看到了惨绝人寰的一幕:两个中国幼儿被日军煮在了那口开水锅里面,而他们年轻的母亲却全身赤裸的被挑死在门口。

图|聂荣臻送别美穗子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聂荣臻心里都在惦念着这两个在战争中死里逃生的日本孤儿,1980年初夏,聂荣臻在接受记者姚远方的采访时,还特意拿出了当年美穗子销售拽着他马裤腿在指挥所操场散步的照片,不禁感慨道:“战争是残酷的,孩子是无辜的,不知这两个孩子到底怎么样,她们现在在哪里?”

之后,《解放军报》发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通过日本《读卖新闻》的跟踪报道,才算是找到了住在日本宫崎县的美穗子。这个时候的小姑娘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与此同时,《读卖新闻》也转给了美穗子写给聂荣臻希望能够访华的信,其实,这么多年,她也一直想要感谢当年的叔叔。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你认真地心里也十分的高兴,赶紧给自己的女儿聂力打电话,让她安排和美穗子见面。

图|八路军战士给美穗子喂饭

7月10日,美穗子一家一起来到了北京,7月14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内,一名40多岁的女子,竟然眼含热泪的紧紧地握着聂荣臻元帅的手,迎面叫了一声:“爸爸。”对于美穗子来说,聂荣臻是她的亲人,她这次出现也是为了“探亲”,如果当年聂荣臻任由她自生自灭,其实也无可指摘,毕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应该是敌对的,可是,聂荣臻用他广阔的胸怀接纳了她,还细心的照顾她,最后更是让她重返故乡,多少次午夜梦回间,她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她拉着聂爸爸马裤的画面。

对于这次会面,聂力还清晰地记得当时重逢的场面:“我到机场接的她,见到我父亲,美穗子的眼泪就下来了,她把额头就贴在老人家的手背上,那个动作是自然的。她在表达深深的感激。”

之后她前往日本时,大阪市长接见了她:他说美穗子的故事,说简直不可思议,两国战争打得这样,你们还这么(有)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永远不忘记这个。日本那些旧军人,对对华战争的罪恶表示道歉,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图|聂荣臻会见美穗子

美穗子这次出现,专程给聂荣臻带了一个礼物,是一个穿着和服的日本小姑娘,在日本,叫做“人形”,据说,这是日本人送给贵客的最高礼品,看到这一幕,一直站在美穗子身边的她的15岁的女儿留美子突然“噔噔噔”的跑到了聂荣臻的面前,将自己手里的小白兔玩具送给了他,聂荣臻最开始时不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应该也是一种另类的传承,聂荣臻救过美穗子,留美子也从聂帅的身上感受到了善意。

美穗子离开之前,聂荣臻回赠了她著名国画家程十发专门给他画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光是画轴就有2米高,美穗子对于这幅画极为珍视,回国之后专门将它挂在了客厅里面,可是,日本的房子一般都比较低矮,这幅画挂在客厅里面并不相称,为此,美穗子特地将房子拆了改建加高。

之后,美穗子回忆时还说:“这次见到聂帅,觉得他就像自己的慈父,聂力就像是自己的亲姐姐,见面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热泪盈眶。”

美穗子不知道,她再次和聂帅相见时已经是天人永隔。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与世长辞,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美穗子专程发来唁电:“我一向视聂将军为我心灵的依托,忽接慈父去世的噩耗,而因相隔甚远,不能前往凭吊,深感遗憾!”

图|左为美穗子,右2为聂力

之后,美穗子还专门给聂力打了一通电话,“我非常想到中国来凭吊聂帅,以尽女儿的孝道,但因为丈夫突发脑血栓,卧病在床,实在难以脱身,请求原谅。”

聂力表示了理解,美穗子也没有辜负聂帅的救命之恩,长期以来,美穗子都是中日友好的特殊使者,她多次来到中国,致力于增进两国国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聂帅在战场中伸出了手,改变了美穗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