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东欧立陶宛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贸然允许中国台湾当局以“台湾”的名义在立设“代表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
立陶宛系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之一,本在世界局势中鲜见其踪。中国与立陶宛本无利害冲突,但却成为围追堵截中国的先锋,背后或有美国的怂恿默许,即此事并非立陶宛挑起,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旨意。
立陶宛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价值小得可怜的国家。据俄罗斯《真理报》称,即使加上欧盟的补贴,立陶宛整个经济量也只有上海市的四分之一,如果不考虑欧盟的补贴,那就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上蹿下跳,不外乎一个“钱”字。为了讨好美国,获得蝇头小利,立陶宛不惜做一些蝇营狗苟的事,这不禁让人想起韩非子的一段话: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但是,借此也能看出,外人与内贼,合力打“台湾牌”,的确是中国的软肋所在。
立陶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首都维尔纽斯),位于欧洲东北部(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连白俄罗斯,南邻波兰,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原为立陶宛领土,后遭德国瓜分,成为东普鲁士一部分。二战后,归苏联所有,今为俄罗斯的外飞地)。
立陶宛的国土面积为6.53万平方千米(约为两个台湾岛大小),总人口约为279万。其中,立陶宛族占84.2%,其余为波兰人和俄罗斯人,官方语言是立陶宛语,但通用俄语。居民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或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因其源流为东罗马帝国,且以正统派神学自居,故名)。
立陶宛地势平坦,以冰碛平原(经冰川搬运的碎屑物形成的冰积地形)为主,东、西部间有低丘,平均海拔200米左右(最高点海拔为293.6米)。涅曼河及其支流流贯境内,自东向西流入波罗的海。立陶宛的森林覆盖率为33.4%,多桦树、橡树等北温带植物。“立陶宛”一名,源于波兰语,意为“多雨水的国家”,年降水量600—759毫米。立陶宛地处中高纬地区(约为54°N),系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因临近波罗的海,且受西风影响,故其气候接近海洋性气候。整体而言,冬长夏短,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19℃。
1240年,该地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在这之前,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维陶塔斯大公执政期间(1392—1430年)是立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1795年后,立陶宛逐步被沙俄吞并。一战期间,立曾一度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独立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立陶宛国家重建日,即国庆日)。1920年10月,波兰占领维尔纽斯和立东部地区,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立陶宛临时首都。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立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次年初,苏军进驻立境内。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再次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军解放立陶宛,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1990年苏联国内政局变动频频,同年3月11日(立陶宛恢复独立日),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改名为“立陶宛共和国”,成为苏联解体的先声。立陶宛国内,河流、湖泊(沼泽)遍地,地表以下则储藏着大量泥炭(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由沼泽植物残体在多水厌氧环境下,再加上寒湿的气候条件,未完全分解堆积而成的。它既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又是丰富有机物质的集合体。故泥炭用途较多,如燃料、肥料等)。
立陶宛交通体系完备,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附带海港及国际机场(维尔纽斯机场)等立体交通。立陶宛的工业主要有加工制造业和水电气供应等,农业以畜牧业和谷物种植为主。立主要对外出口矿产品、木材等(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俄罗斯)。当地的旅游业发达,外国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波兰、德国等。1990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独立,同年9月17日立加入联合国。2004年3月29日立加入北约,5月1日成为欧盟成员国。2015年1月加入欧元区。1991年9月14日,中国与立陶宛建立外交关系。
附录:苏联的建立与消亡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是为苏俄。1922年,苏联成立,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至1956年,苏联共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等15个加盟共和国,领土面积达2240.2万平方千米。
但是,苏联宪法中保留了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的权利,为日后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埋下了伏笔。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加盟共和国首先宣布独立,最终拉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至1991年12月,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成为独立国家,苏联解体。12月21日,其中11个独立国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并宣告苏联停止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
注意:苏联的大国地位由俄罗斯继承。独联体是前苏联国内各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地区性组织,主要成员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