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十——千篇一律外的敬德县故事·百色德保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有一位网友来私信,说他家乡在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从小就知道,“敬德”曾经是一个县名,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了敬德镇。

他一直想了解家乡的历史,并尝试很多的途径,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各种网上找,各种档案室,图书馆找,但是,找到的关于敬德县是怎么形成的历史介绍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内容。他觉得敬德县再小,时间再短,都曾经是个县,那多少都应该有点故事的,可是偏偏找不到,很是遗憾。

他无意间在网上看到

其实,像介绍敬德县旧事这种,当地文献应该有记载,八九十年代,在广西的地方文史研究高峰中,肯定有人整理过,但这位德保网友说他看到过那时期的《德保文史资料》,《德保县志》,好像没讲敬德县的形成过程。

他想知道

敬德,是个镇的名字,是现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治下的十二个乡镇之一。下辖13个行政村:敬德村、古甘村、凌怀村、雅里村、多匠村、务洞村、那暖村、渠岩村、陇洞村、巴宁村、密安村、多浪村、陇正村。

这样的一个小小的镇,放眼全国,没有千千万,也有万万千,很不起眼,不是当地人,简直就是无闻,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当地来说,敬德镇可是一个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地方,因为今天德保县的“德”就来源于敬德镇的“德”。

在1951年,随着广西新的一轮行政区划的改革,当时的县很多都有了变化,有些旧县被撤了,被并了,有些则改名了,总之撤撤并并的整改情况很多。

其中,当时的敬德县与天保县就合并了,新县名两旧县各取一字,为德保县,县治在原天保县城。原敬德县地自然成为了德保的一部分,并且从1951年8月起,“敬德”之名消失了,原来的敬德县城回归本名,叫多敬圩。

直到1984年11月,在新一轮的行政制度改制中,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多敬公社改名为敬德镇。由此,消失三十三年的“敬德”之名,再次回归,直到今天。

认真算来,“敬德”这个名字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他的出现,敬德县的建置始末有两种说法,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是一“红”一“黑”。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红”的不能随便讲,那就讲讲“黑”的。

民国时期,虽说广西社会在新桂系的“强广西”的治理下,各地社会有不少亮点的,但在那个历史环境条件下,局部地方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在敬德县没有设立之前,这片土地就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是几个县的结合部,交界地,加之处于边境之地,于是有两股匪帮占踞了这里,他们当了“山大王”,种罂粟,贩烟土,时不时的还四出抢烧杀,所以,周边几县人民深受其害,没有安居乐业可言。

对于这样的匪帮,周边各县也很想收拾他们,但由于行政管理的权限,周边几县做不到政令统一,往往这县去抓,匪徒又跑到那县,越界执法又有限制。最后只能是来了就赶,反反复复的治标不治本。于是这两匪帮猖狂了好些年。没办法,当局只好派出由苍梧县新地人莫德宏为团长的一个团的正规军进驻多敬,扶隆,赖德等地,打击防范这些匪帮。

在正规军的管理下,乌合之众的匪帮自然不是对手,收敛了很多。地方的社会生活也相对稳定一些了,起码受害的次数都少了,程度都浅一些了。

网图,德保矮马

但是,这样的由正规军协助地方管理治安,也不是长久之计,可以说很浪费兵力,为了维持边区治安,巩固地方发展,所以,在1931年的时候,广西省府决定在这片区域新建一个县,以县的行政来管理地方,这就比较方便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了。

同年8月,即派出省府视察员梁津(容县人),到天保县的多敬圩成立一个“建县筹备委员会”,并由梁津担任主任,下设委员八人,主要就是来自于周边区域各地的乡绅,有影响的人士,如多敬乡长陆新南,多敬街富商梁德阶,孙学干,陆德昌,多敬士绅杨企峰,扶隆乡钟怀清,魁圩乡李子明,渠洋乡吕顺候等人。

筹备人员人齐了,自然就开始选址建县了,就是说新县县城,县治应该在哪个地方合适。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勘查,众人选出三个新县建设候选地址,一是多敬,二是暮峒,三是扶隆。

围着三个地方,大家各抒己见了。

首先说多敬街,建县筹备委员多敬籍占多数,谁不想家乡有个好发展呢?估计就是这原因,多敬才成为候选地址之一。但是多敬街有几个缺点,硬伤,不是理想地:一是地势太窄了,二是缺少水源。

再说暮峒(今暮洞村),这里山清水长流,地势又开阔,作为新县址,那肯定利于县城的发展了。

相对来说,支持扶隆(今扶平村)的就少了,很多委员都没有选他。

显然,暮峒作为新县建设地址是理想的,有优势的,从暮峒后来的发展中,也印证了这点,如现的暮洞村,成为了德保县有名的风景之地,各种地方物产,各种旅游资源,各种民俗文化,是今天德保县非常重要的对外宣传名片之一。

如果没有意外,新县会在暮峒建设。但是,在建县委员会中,多敬籍的占多数,这些人要么是乡长,要么是富商,要么是地方士绅,可以说都是有权有势有财的人,对于地方的利益的问题,他们还是很上心的。

抛开时代中这些人的社会地位,为人高低不说,这类有权势与有财富的人,到底还是有一定的见识,一定的头脑的。正所谓,在位言位,在商言商。这些人认为,新县设立在多敬,他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有官位的,要是促成了新县在本地的建设,那官位升级的机会就大了 ;没官位的,指不定能在新县里谋个职位,大小也有点权力;有财富的,新县建设,那发展起来,赚钱的机会,在“县”肯定比在“乡”,在“村”好;没财富的,也希望通过“撤乡建县”,能够带来一些财富。

所以,这帮人联合了多敬的各个阶层,极力要求新县在多敬设立。并且达成了共识,提出三个有利条件:一建设新县所占用的地块,田地,如建县府,建办公地等等,多敬人无偿提供,也就是免费拆迁;二提供新县建筑所用的各种木材,水源地块;三建设新县所用资金,由多敬人解决一部分。

这三大条件,当然是很诱人的。在那个历史经济环境下,也不说什么腐啊,贪啊之类,就真要建设一个新县,基本投入肯定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建设各部门的办公用房要钱吧;从无到有占用的地方要钱吧;各种基本设施要钱吧。。。。总之,从零开始,付出肯定不小。

这也迎合了省筹备会百“费”待筹的巨额开支所需,起码启动新县建设的资金有了。这样的申请,肯定得到了省筹备会的重视。最后多敬街也就被确定为新县县府所在地,开始了一轮新的建设。

到1935年1月,建新县的各项工作基本完成,拨出恩阳县的东凌、仁和、塘日、扶平、赖德、保宁6个乡,靖西县的渠洋、太和、魁圩3个乡,天保县的多敬、 凌怀、多浪3个乡,一共12个乡成立一个新县。

并以多敬,赖德两个地方的名字各取第二字,为新县的名字——这就是敬德县。由省府的视察员,县筹备组主任,梁津任第一任敬德县长。

同年底,田阳县治欧乡设立一个治欧区属,认为保宁离治欧近,方便管理,所以上请省府,经批准,又把保宁乡要回去了,由此,敬德县就变成了十一个乡,108个村(街)。

再到后来,也就是和天保合并,就成为了今天的德保县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现百色·平果境内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左)崇善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五——与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县(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六——思恩县:兜兜转转终归环江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八——百寿岩下百寿县史话,桂林永福百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九——岑瑛围鹿话那马(南宁·马山周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一——状元爹宰相爸建的养利城·崇左大新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二——你不知道的中渡古镇故事·柳州鹿寨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三——万世传承入大新,广西万承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四——最后一个被解放的西隆县·百色隆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五——崇左的左,左江左边的左州镇老故事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六——不清不楚讲明江县历史(崇左宁明)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七——左江明珠岩画之乡上金县,崇左龙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八——镇边县,岑氏发迹地(百色那坡)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九——万福洞天在向都(崇左天等县)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