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生灵涂炭的五大乱世之春秋战国时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听起来似乎是历史的轮回,分、合也像历史的两面,永不停息的在历史长河之中交替轮现。合虽然也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分必然面临的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我国历史中因为分裂而导致出现过五大乱世,每一个时期都是中华民族永久的伤痛。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现在的我们看东周历史,会为那个时期出现的五霸七雄、诸子、百家等等而击节赞叹,却忽略这时一个无日不战、混乱不堪、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乱世。

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在平王东迁之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但周王室的势力离开发源地后,逐日减弱,对诸侯已经失去控制,只勉强保留了一个共主的名头,也成为诸侯之间挟以自重的一个吉祥物。没有了周王室的控制,诸侯之间掀起纷争,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也造就了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关于五霸还有另一个版本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以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为标志,曾经称霸诸侯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韩、赵、魏分别崛起于诸侯之间。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齐、楚、赵、韩、魏、秦、燕七个大国之间混战不休,各个小诸侯国在夹缝之间艰难求存,可是也随时面临灭国的危险,像我们熟知的假道伐虢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到小国寡民在这一时期生存的艰难,生死存亡不过在大国诸侯的一念之间。因为此故,故被所以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诸侯之间的频繁征战,虽然推动了科技、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发展,早就了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罕有的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但同时给时间带来的是无休止的杀戮,普通平民的灾难,死于战乱之中的民众、兵士根本难以计数,在秦赵长平之战一战之中被坑杀的赵军士兵就有四十万,类似这样规模的战役在战果后期几乎每年都在发生,那可不是像现在这样拥有皇皇14亿多的人口,要知道在我们历史上最繁华的大唐巅峰时期我国的人口也不过不到九千万,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候,能够在战乱之中存活下来的比例能有多少?乱世的残酷可见一斑。

春秋战国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之后,才结束这一长达五百多年的乱世,才让中原大地烽烟熄灭,才让这片土地摆脱像欧洲一般国家林立的局面。所以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是实至名归的,其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应该向我们看到的那样是一个残暴不仁、焚书坑儒等等的昏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