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故乡情根深种,不论行至多远,乡愁永远是萦绕在人们心头久久不能消散的思绪,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平民百姓,想起故乡,总会热泪盈眶,心头一暖,翻开历史,连大家熟知的国民党统治者蒋介石都曾逃不过对故乡的莼鲈之情。
蒋介石一生有功有过,周总理曾评价他:“拙劣的战术家,合格的战略家”。是蒋介石从政生涯的精辟总结。他的一生,是风华夹杂着乡愁的一生。
1967年,80岁的蒋介石在台湾眺望大陆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因病去世,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逝世后的仪容仪态是非常注意的,但当众多宾客到达葬礼后,才发现大理石棺材里的这位老人,下肢看起来非常“肿胀”,原来他穿了7条裤子,大家对此很是好奇又充满了疑问。
为什么蒋介石在死后要穿7条裤子入殓?他的遗体到现今还没下葬这又是如何?我们一起看看老蒋的一生。
一、曾经风华,随战败凋零
自抗日战争结束后,以日本失败宣布告终,日本侵略者终于退出中国舞台。此后,长达三年的内战开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经过多次切磋,终于在1948年9月起,两方经过为期142天的3次战略决战,胜负出现重大转折。
三大战役
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后,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并且伤亡惨重,原本154万的大军几乎被我军瓦解,主要的军事力量也虽战役而消亡。于1949年1月底,蒋介石宣布在大陆下台,老蒋与中共的矛盾争斗以国民党失败而告终。
蒋介石不得不考虑退守,可退守的地方有三个:西南川渝地区、海南岛、台湾岛。经过儿子蒋经国的初提议和学者张其昀综合各方面分析利弊,最终推动蒋介石决定退守台湾岛。国民党残余军力陆续登陆台湾岛,而蒋介石和亲从也还在大陆逗留。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阳光普照,晴空万里,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全国上下一片欢呼,人民群众从现在站起来了!
1949年毛主席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
有人欢喜有人忧,而此时正在忧愁的就是蒋介石,自从战败,他失去了作战主力军,虽然痛心疾首,但心里明白,暂时再无翻盘的可能,而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蒋介石正蜗居在广州东山梅花村的陈济棠公馆,皱着眉头听着广播的新闻。
广播上还讲述着蒋介石的罪状,又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在巨大的阻挡下如何突破困难,如何打败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听了后背发凉,在府邸院子里踱来踱去,虽然已经决定退守台湾岛,但他心中万分不甘,如今,国民党势力大不如前,军队也没法立即筹备,所以想要东山再起,简直难于登天。
蒋介石迟迟不肯撤去台湾,直到我军逼迫,最终不得已乘坐飞机抵达台湾,这时,蒋介石已经62岁。每每在台湾想起曾在大陆的光辉岁月,只能在心中暗暗感叹风华易逝。身边人劝他想开些,事已至此,且年岁已高,不如颐养天年,享受人生。
蒋介石
每次听到身边人劝说的话语,蒋介石心里都像被扎进了刀子,心里空空落落,心里想要东山再起,却又没这个能力。后来听多了劝说的话,竟然慢慢能接受了,便安安稳稳地生活。
但是蒋介石的野心从来没有放下,虽然身边人都不支持他,但他心里一直打着算盘,只要有机会就想办法再次集结兵力。老蒋想东山再起的心思一直存在,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在后来的年岁里节节衰退,无法支撑他的野心。
二、永福车祸,身体每况愈下
蒋介石在后来的岁月里经历过一次神秘事故,这就是永福车祸。1970年春天,严家淦探视在台湾花莲度假的蒋介石,蒋介石郁闷地告诉他:“永福车祸,至少减我阳寿20年!”
蒋介石与宋美龄
这场车祸之后,蒋介石的身体不仅留下后遗症,还每况愈下,情况不太好。我们来还原车祸的经过。
1969年9月16日,当天上午,83岁的蒋介石还在台湾阳明山召开一次军事会议,会议结束后,其他将领在会议室商讨策略,而蒋介石则携夫人准备回阳明山的府邸休息。
下午四点多,蒋介石和宋美龄乘坐轿车准备回阳明山府邸,所经过的公路正是台湾最好、最安全的一条公路,也是为蒋介石专门修建的一条公路。车队一路上行驶得很快。
蒋介石
正当蒋介石的车队行驶到昂德大道岭附近的弯道时,队首的轿车突然发现,前方转弯处有一辆公交车正停靠在路边等乘客上车,为了避让公交车,车头准备减速,但突然一辆吉普车从公交车的侧后方冲出来,从车队最前面和公交车之间的缝隙中穿过,车队最前面的轿车司机面对着突然的弯道超车,还没来得及只会后面的车辆,就立即减速刹车。
原本整个车队在公路上快速地行驶,现在车首突然刹车,虽然车首的司机没啥事,但后面的车辆却遭殃了,尤其是蒋介石的专车,紧紧跟在车首的后头,距离很近,车首突然刹车,蒋介石的专车司机毫无准备之下就撞上车首。
猛烈的撞击使车内产生强烈的颠簸,依照惯性,坐在轿车后排的蒋介石和宋美龄正在闭目养神,没有系安全带,毫无防备地向前飞去,直接撞上车头前面的挡风玻璃。
蒋介石与宋美龄
只听“咚”的一声响,蒋介石的假牙被撞飞出去,胸腔也受到重击,宋美龄的颈部和双膝受到剧烈的撞击,一瞬间,两人面色昏聩,众人赶忙上前救出受伤的两人。
车队赶紧把蒋介石和宋美龄送去“荣民总医院”进行救治,并且立马封锁了阳明山大道,盘查所有车辆。
众所周知此时的蒋介石已是出门必须得拄拐杖的83岁老人,遭遇这一车祸,身体肯定被重创。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确定蒋介石胸部受到强烈撞击,但是当时并没查出具体损伤的脏器,宋美龄则受到的伤害小些,仅有些皮肉擦伤。
蒋介石与宋美龄
但几个星期之后,蒋介石出现走路、活动时有气无力的症状,体力也大不如之前,许是阳明山大道车祸的后遗症,于是再次去医院检查,这次医生根据症状给蒋介石做了心电图,发现:蒋介石心脏大动脉的位置,有阵阵杂音。说明心脏的主动脉瓣膜受到过重创,这直接造成了以后蒋介石心脏衰竭。
这场车祸之后,蒋介石因为年事已高,恢复的能力也不如从前,所以车祸的后遗症也一直缠绕着他的身体,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1971年的春天,蒋介石正在厕所方便,却发现竟然尿出血来,赶忙慌乱地叫来了家庭医生,医生检查后告知他是前列腺炎,病程已经久了,没法子痊愈了,只能平时不要太过劳累,多注意休息,减少尿血的频率。
晚年蒋介石
至此以后,蒋介石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行了,全身的肌肉出现萎缩,经常会感觉到呼吸不畅。
1974年蒋介石因为多种并发症恶化被送到医院紧急治疗,才发现,他的肺部积水,需要立即进行肺部穿刺手术,而这次手术,也让这位老人元气大伤。
宋美龄请来对肺部手术十分精通的美国医疗团队来为蒋介石更好的诊治,专家们自己制定方案进行手术,手术进行的很成功。但手术后蒋介石因为恢复能力很弱而气血两亏,经常会无端的感冒发烧、陷入昏迷。几乎在医院常住。
直到1975年1月,蒋介石的精神突然好转,还能在护士的陪同下出门闲逛,或许这是生命最后的回光返照吧。
晚年蒋介石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突然陷入重度昏迷,家属们被医生同志在病床陪床。经过几次抢救,于11时50分,蒋介石在荣民总医院宣布逝世。
宋美龄哭倒在病床旁边,蒋介石一生对这位夫人倒是钟情爱护一生,面对丈夫的离世,宋美龄悲伤的情不自禁。其他伫立的官员神情肃穆。
逝世后的蒋介石在葬礼上穿着7条裤子,并且葬礼多年后,遗体也不曾下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要从蒋介石的故乡和他对故乡的情根深种说起。
蒋介石灵堂
三、葬礼疑问,引出莼鲈之思
1975年4月1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蒋经国和宋美龄在台北的国父纪念馆为蒋介石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基督教葬礼,国民党许多将领和蒋介石生前好友全都到场悼念。
蒋介石于88岁离世,灵堂上摆满了88根白色蜡烛,围着蒋介石的遗像,下方也是他的遗嘱。牧师为蒋介石举行追思礼拜成为葬礼的开始,蒋经国和宋美龄站在蒋介石的灵柩前,众人排好队伍,逐个像遗像进行追悼。
蒋介石遗体
灵柩中双手交叠平放在小腹上的蒋介石,神情平静而安详,由于经过专业处理,他的遗体面色红润,看不出曾遭受过病痛的折磨,身边摆放的是他生前最爱看的三本书,分别是《圣经》、《三民主义》和《唐诗集》,周围则是一片绽放的菊花拥簇着。
前来追悼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久久地端详着蒋介石的遗体,十分感慨他曾经的辉煌。但总觉得蒋介石的遗体有一丝奇怪,上半身很精干,能看出这位领导人生前的威严,下半身却很粗壮,似乎有些浮肿,但是蒋介石生前腿部并没啥毛病,这就奇怪了,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蒋介石的下半身竟穿了7条裤子。
蒋介石葬礼上
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死后遗体化妆时肯定首先考虑的是体面,但此时穿了7条裤子的蒋介石遗体看起来太过臃肿,人们纷纷产生疑问,蒋家人为何会这样做呢?是蒋介石自己的要求吗?
葬礼继续进行中,随着人们陆续追悼完成,国父纪念馆外响了21声礼炮,这意味着,蒋介石的遗体将被接去停灵处举报安灵礼了,此时,宋美龄再也忍不住悲痛地大哭起来送蒋介石最后一程,灵柩被缓慢地抬起来,停放在摆满菊花和挽联嗯灵车上。
送灵的车队由99辆汽车组成,2000多人陪同送葬,由宪兵队作为前车指引,浩浩荡荡地去往停灵地慈湖,最终葬礼圆满完成。但前去追悼的众人始终对蒋介石的遗体为何穿7条裤子充满疑问。
蒋介石葬礼
原来,早在蒋介石去世前回光返照时,他就专门叫来了儿子蒋经国,郑重其事地嘱托,在其百年之后,一定要依照老家浙江奉化的习俗,穿上7条裤子入葬。
后来宋美龄也说这样做是因为蒋介石在生前太思念故乡了,也曾一直念叨着等自己死后将遗体送回大陆,和母亲葬在一处,生没有好好尽孝,但愿死了能陪伴尽孝,如果不能送回大陆就暂时安置在和他老家奉化风景最像的台湾慈湖。
逝者身穿7件寿衣,是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的风俗习惯。寿衣7件套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能穿的,所谓佛家讲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逝者去世穿寿衣7件套,也是逝者功德圆满的意思。
蒋介石老家
一生要强的蒋介石,要求死后依照老家的风俗习惯穿7条裤子入葬,可见他对故乡多么思念,我们也来看看蒋介石与故乡的故事,缅怀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人物。
1887年,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他家是一个盐商家庭,在父亲蒋肇聪的勤奋努力下,家业丰厚。在蒋肇聪不惑之年迎来了蒋介石,算是老来得子,蒋介石也因此受到万分宠爱和重视,从小就入读不错的私塾,而母亲王采玉才24岁,典型的老夫少妻,两人恩爱,家庭和睦,蒋介石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
蒋介石与其母王采玉
1895年,蒋肇聪因病去世,蒋家也因此家道中落,这对孤儿寡母也跟着受到不公的待遇,政府逼他们缴纳重税,蒋家母子交不出,被绑进衙门,最后拼命斡旋下才被释放,这一事件让年少的蒋介石一夜长大,他明白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不被欺负,也才能保护母亲。
他决定赴日留学,待他学成归来便报效祖国,推倒腐败的清政府。母亲变卖陪嫁的首饰等为蒋介石筹得学费,全力支持蒋介石此举。这是蒋介石成才的第一步路,得到母亲支持,他在心里感激涕零,也因此,他对母亲的感情很是深厚。
蒋介石曾回忆自己的母亲:“母亲深深地爱抚着我,一直就像看待婴孩一样……母亲迟睡早起,无时无刻不在倾注她的全力,期望我这个失去父亲的孤子长大成人。”
青年蒋介石
蒋介石也不负母亲重望,他学成归来大展身手,但是也因为忙碌没时间常陪伴母亲身侧,直到母亲重病,他才赶回家守孝床旁,1921年,蒋介石痛失慈母。在他的笔下,可见其中情绪:“昨夜魂梦惺忪,宛若侍膝下,承慈颜,不信吾母归天者。”他请风水大师,挑选多次,为母亲特意修建了一处陵墓。
后来,国民党战败,蒋介石在溃逃台湾之前,特地带着儿子蒋经国赶回老家浙江奉化,来到母亲的墓前祭拜作为告别,在母亲墓前,看着家乡的景色,心中尽是不舍。他承诺5年后会回来,但这一别竟是永远。
蒋介石在母亲墓前
在台湾时,蒋介石最爱的两样菜,就是浙江奉化的传统美食腌咸笋和酱瓜,每餐前,桌上总会摆上这两道菜,夫人宋美龄知道,他吃下去的不是竹笋,而是浓浓的乡愁。
世人都难免思念故乡,蒋介石在垂垂老矣时最是思乡,想必远在台湾的他,做梦都想回大陆,回浙江奉化祭拜母亲,看看来时的路。
四、斯人已逝,有功有过
蒋介石一生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的一生又是矛盾的,很难评论他到底是好是坏,他既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过贡献,又在革命道路上做过许多为人民唾骂的事,所以,只能说他是一个有功有过之人。
蒋介石
蒋介石一生中做过的错事:1927年,背叛革命,停止北伐,对共产党员赶尽杀绝;1931年,命令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任由日军高歌猛进,使得整个东三省彻底沦陷;1938年,下令炸毁花园口大坝,导致黄河决堤,淹死了80余万名同胞;1946年,撕毁和平协定,一手破坏国内的稳定局势,造成全面内战的爆发。
直到新中国成立,蒋介石在大陆的政治生涯才宣告结束。
但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曾一度野心勃勃,谋划着卷土重来,不仅亲日亲美,企图借助国外势力来反攻大陆,但是最终他的奸计未得逞,后来随着身体每况愈下,最后郁郁而终。
可以说,蒋介石做过的任何一件错事,都带给中国人民几乎毁灭的灾难,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他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了影响。
毛主席
1975年,得知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去世,毛主席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他是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他也是反对任何势力分裂祖国的盟友。
自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取得胜利,把美军逼出朝鲜境内时,原本野心勃勃的蒋介石也终于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东山再起再无可能,于是,决定安稳的在台湾度过余生。
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岛,都是中国人的领土,不容分割。所以在美国要求他撤出驻扎在金、马的军队时,他第一时间拒绝,并且多次在国际场合直言:“不需要美国插手”。
蒋介石
后来毛主席和周恩来曾向蒋介石表明,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他了然于心,可惜自己罪孽深重,只能托灵魂回故里,看望思念已久的故人故土。
蒋介石去世后,遗体一直未下葬,一方面原因也是想回归故土的遗愿,只要一天不归故里,就一天不安心。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当时的政治局面。
蒋介石这一生对中国有功有过,抛开政治层面,在他垂垂老矣时,也同普通老人一样,执着地思念着故土,渴望有一天回故里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