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被误解千年,真实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国如何评价的

“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汁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宋代诗人杜甫笔下开元盛世的场景。

大唐王朝作为我国封建王朝中相对长治久安的一个朝代,以李世民开创出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开创的开元盛世而为史书称道。

夹在自己父亲和妻子之间的唐高宗李治似乎没有什么被传颂的光辉事迹,但真实的他并不是史书中描述的那样懦弱无能。

三子夺嫡 稳如泰山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个皇帝,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妻子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

夹在这样两束耀眼的光辉中,尽管李治贵为帝王,也不够引人注目。

李治的父亲李世民从少年时期就加入参与到行伍之中,曾领兵攻破长安城,平定诸侯割据,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手中抢夺到了帝位,在他的统治之下,大唐开始走向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传闻因为李世民的那场政变,玄武门前道路的每一条石缝上都浸染着人血,从这样的描述中足以看出李世民的登基之路是多么凶险。

同李世民相比,李治的登基之路似乎远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但事实并非如此。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他并不是生来就做太子的,当时的东宫太子是李承干

李承干与李治的母亲均为长孙皇后,但李承干却是长孙皇后的嫡长子,成为皇太子顺理成章。

李承干相貌堂堂,幼年时期聪颖好学,一直深得李世民喜欢。李世民将他当作未来的接班人培养,为他请当世大儒悉心教导治国之策。

李承干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厚爱,一直勤勤勉勉,颇受朝臣喜爱。

除了李承干以外,李世民最爱的儿子是魏王李泰

比起对李承干寄予厚望的那种爱,李世民对李泰的爱更像是对小儿子的宠爱。因为李世民的娇宠,李泰虽然天资不错,性格却十分骄纵,还生出了夺嫡的野心。

在李承乾和李泰相斗的日子里,李治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存在,他既不是被父亲寄予众望的长子,也不是被无条件宠溺的次子,但他却因祸得福,成为了离漩涡中心最远的那个。

李治数看起来没有野心,所以能与兄长们和睦相处,对朝臣们以礼相待,对皇位上的父亲恭敬有加。

如此一来,比起权重莫测的太子和喜怒不定的魏王,李治竟然是风评最好的那个。

最后赢家 统御天下

太子李承干虽然尽善尽美,却患有足疾,就像白璧有瑕,足疾一直是李承乾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再加上李世民十分宠爱李泰,李承干常常害怕李世民因为自己患有足疾而不将皇位传给自己,转而传给李泰。

恰逢此时,魏王李泰年岁渐长,李世民因为十分舍不得他,竟允许他留在宫中,不必受封。

太子以外的成年男子留在京城而不去封地,这对太子之位本就是一种威胁。

这让李承干更加害怕,他选择刺杀李泰,但是却失败了。

刺杀李泰失败之后,李承干更加害怕父亲因为自己的狠心而废掉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合一干人等图谋逼宫。

李承干的逼宫计划提早被李世民发现,李世民很是愤怒,下旨将李承干贬为庶民,流放千里。

李承干被贬后,李泰对自己的野心不加掩饰,对太子之位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觊觎皇位的李泰让李世民伤心不已,尽管戏文常说“天家无父子”,可是李世民作为一个肉体凡胎之人,也是渴望子女孝顺的。

刚刚将李承干贬为庶民的李世民对垂涎自己皇位的李泰心生厌烦,决定将这个自己曾经很喜欢的儿子封去远方,以此断了他的念想。

李承乾和李泰都离开了夺嫡的战场,李世民顺理成章地注意到了李治,他看起来宽厚温和,对自己恭敬又孝顺,于是,李世民将他立为太子。

父亲期待,朝臣拱卫,再加上朝堂上已经没有了争夺皇位的对手,李治就这样成为了新太子,并且平安地登基为帝。

李承干自卑多疑,李泰骄横自大,同他们相比,本来处于弱势的李治一直引而不发,看他们鹬蚌相争,自己稳坐钓鱼台,才是真的腹黑多谋。

不过,成为了皇帝之后,并不代表从此以后就万事顺遂了。因为在选他当太子之时,长孙无忌等朝廷元老对他有颇多贡献,所以在他登基初时,这些元老们一度想插手政事。

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朝廷中几乎所有元老都反对此事。李治却能做到力排众议,不让自己的决策被别人干扰,将裁决权收归自己手上。

除此以外,李治还为扩张大唐的版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扩张版图 扬我雄威

在李治在位的这三十四年里,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持续而稳定的提升,人口也因此显著增长。但是李治并没有墨守成规,只遵循休养生息的准则,相反,李治是一个很卓越的军事家。

在李治担任皇帝的三十余年时间里,不但平定了边境的突厥之乱,还强有力的威震了吐蕃,让蛮夷的铁骑不敢踏入中原一步。

李治非但打退了突厥人,还将他们一路赶到印度,大唐的版图无比之辉煌,以至于甚至把边境线扩充到欧洲地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域的外国人有了“唐朝”这个概念。

外国人无比恐惧这只所向披靡的军队,甚至因为李治的功绩而开始流传“黄种人要灭掉白种人”的说法。

国内的史书评价他生性懦弱、才能平庸,那个年代的外国人却对他和他的大唐无比畏惧。

李治在位期间,曾经有一次效仿秦皇汉武去泰山封禅,那是李世民都不敢提出的举措。

麟德二年,李治率领六宫妃嫔和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前往泰山最令人惊奇的是,随行人马还有突厥波斯、天竺等国家的酋长。

一个国家的酋长来参加李治的泰山封禅,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臣服,而从参加的酋长人数来看,臣服于李治和大唐的国家不在少数。

如此来看,李治绝对不是史书中记载的碌碌无为的皇帝。

国力鼎盛、海晏河清、万国来朝,能够达成这一切的李治,怎么可能是传闻中那个庸碌懦弱,任由妻子和父亲摆布的人呢?他分明是一个手腕了得,谋划惊人的腹黑皇帝,扮猪吃老虎想必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