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城池-东京

简介: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五代时期除后唐定于洛阳外,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把国都定在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说明此时的开封正式取代长安、洛阳而成为全国政治、军事中心。虽然五代时期的几个小国持续时间并不长,但是作为都城的开封迎来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期,一跃成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一片繁华景象。

原因在于五代时,北方连年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中心南移,运河漕运的地位上升。开封地处漕运要冲,促进了开封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开封成为全国统一的都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开封成为世界名都的帷幕终于拉开了。

位置:位于开封市老城区范围内。

面积唐代汴州城增大了4倍。唐代汴州城其周长"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后周东京城外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至宋神宗熙宁年间扩展至“周回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

布局

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他三次征南唐,得“淮南十四州”土地,恢复了江淮漕运,大兴水利,使开封经济在战乱后得以恢复。显德二年(955),又发民夫10万在原汴州城的外面筑开封外城,一年筑成,形成开封城墙的格局。以后历代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复整建。同时,柴荣还下令拓宽路面,使开封市容为之一变。

在五代时期,开封成为其首都,人口增加很快,城市居住很拥挤,矛盾更突出,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城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其重要结果有:

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新扩建部分是原来城市用地的四倍;

2、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3、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

4、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

这个改建计划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都市规划大有不同。这也为北宋东京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城墙:外城五代时期,随着开封城市的发展,“诸卫军营,或多窄狭,百司公署,无处兴修”之局面。扩展京城,势在必行。为此周世宗新筑罗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从而奠定了东京外城的基础。外城“其高际天,坚壮雄伟”,但靖康年间的兵燹,使外城遭到了极大破坏,城门楼橹皆被焚烧。到了明代,外城已“仅余基址,备防河患”。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两次大的黄河水患,则使外城深深淤没于地下数米之深。

价值:五代东都或东京城打下了北宋汴京城的基础,外城墙的夯筑定下了北宋汴京城的框架,后周世宗对道路、河流等的城市规划也为北宋东京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基本完成了都城由西向东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