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朱棣成了大一统王朝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在我国古代想当皇帝的藩王太多了,为了梦想成真,不惜铤而走险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但是罕有成功的例子,大多数做了炮灰,身死”国“灭。仅仅只有明朝燕王朱棣成功这一例,改天换命,登上九五之尊。

明成祖朱棣

秦统一六国之后,全国实行郡县制,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汉朝之后,直到明朝,还存在着大量的同姓王。他们对皇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几个宗室诸侯王,以“请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结果被梁国周亚夫联手仅用三个月时间就给平定。

七国之乱

西晋武帝,分封的亲王尤其之多,多达27个诸侯王。晋武帝死后,为了争夺中央权力,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严重地损耗了国力,为西晋的短命埋下了祸根。

明惠帝朱允炆

01

靖难之役,朱棣为何能成功

  • 少年朱允炆登基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被寄予厚望。但是,造化弄人,天不假年,朱标在洪武二十四年(1392年)去世了。朱元璋有了立燕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在朱元璋看来,燕王太像他了,一样的英明神武,一样的心狠手辣,一样的杀伐果断,一样的雄才大略。朱元璋立朱棣为太子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自古立嫡立长。朱元璋无奈立了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为帝国未来的接班人。
  • 朱元璋大杀功臣,为朱允炆剪除异己,未曾想到为朱棣做了嫁衣。朱元璋通过郭桓案胡惟庸案、炮轰庆功楼、蓝玉案等,将开国元勋宿将几乎屠戮殆尽,硕果仅存的寥寥无几。以至于,后来燕王起兵,朱允炆放眼文武百官,尽然找不出一个统兵御敌的帅才。

明太祖朱元璋

如若有一个像徐达蓝玉那样的不出世的大将在世,结局或许会反转。朱元璋在提防这些开国功臣时,没有想到最后让自己的老四朱棣摘了桃子。

  • 少年天子朱允炆,自小生长在深宫之中,政治和军事经验几乎为零。虽然饱读诗书,儒家经典烂熟于心,纵然学富五车,奈何纸上谈兵。治理国家的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才会有所提高。

只可惜,贸然削藩,让朱允炆投身到了镇压国家叛乱的漩涡。

  • 朱允炆不会用人,也不会听取正确的意见齐泰黄子澄是朱允炆倚重的文臣左膀右臂,可惜这两个人是一猪队友。

齐泰主张首先削除燕王、但是黄子澄提出先除掉其他五个王,最后除掉燕王。后来,朱允炆采取了黄子澄的意见,给了燕王喘息和准备造反的准备时间。

齐泰主张扣留到南京祭祖的燕王三个儿子,但是黄子澄怕打草惊蛇,放了三个儿子回北京。把三个人关起来,起码可以减少朱棣的帮手。一场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朱允炆优柔寡断,白白浪费机会。

硕果仅存的开国将军耿炳文,擅长守城,不会打运动战,败给朱棣。朱允炆启用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事实证明虎父也有犬子。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燕军,战果令人大跌眼镜,几十万大军几乎被燕军消灭。

李景隆被召回南京,1402年,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南京被燕王占领,朱允炆不知所踪,燕王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

李景隆剧照

  • 朱棣本人就是一流的军事统帅,在北方和蒙古交战10几年。还有姚广孝这样的半人半仙出谋划策,也有张玉朱能张辅和燕王三个儿子的鼎立辅佐。

02

明成祖之后的藩王造反

  • 明宣宗元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宣叔叔汉王朱高煦,妄想效仿自己的父亲明成祖,来个“靖难之役”2.0版本。在没有做到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卒在自己的封地山东乐安州,发动军事叛乱。最终,明宣宗御驾亲征,叛乱很快被平定。朱高煦被关入大牢,后被处死。
  • 明武宗时期,就藩南昌宁王朱宸濠,不甘寂寞,蠢蠢欲动。组织了六万军队,发动军事叛乱,从南昌出发,沿长江东下,攻克了九江,企图扩大战果,最后占领南京。

很不幸的是,宁王遇到了千年一遇的集儒学大家和军事天才于一身的明朝一哥王阳 明。王阳明组织八万余人,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直捣南昌。宁王被迫回援,双方在一起 鄱阳湖大战,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

王阳明

  • 清朝入关以后,深刻吸取了历朝历代藩王作乱的教训。把亲王都放在北京,不许离开北京半步,如同今天调皮捣蛋的小学生被老师安排在眼皮底下学习一样。亲王在自家大院享福就好,守着自己的田产等不动产基业,听戏看曲、提笼架鸟,就是不要僭越皇权,惹是生非。

总之,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成功,完成了大一统王朝任何一个藩王空前绝后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