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高铁“砸中”这乡镇,以大汉开国元勋的名命名?牛肉独一无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朝的强盛和霸气 为中华铸魂,今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时间穿越到2300年前,刘邦带领众兄弟闹“革命”的峥嵘岁月,焦点落于巴地宕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汉将樊哙大将军在此宣扬汉业,争斗中扩大版图,成为一段佳话。后东汉和帝永元(89-105)年间,分宕渠之东置宣汉县,置一乡镇名曰“樊哙”至今。

宣汉县,樊哙镇与大汉朝历史及开国元勋千丝万缕,有何来历呢?

据说楚汉相争正酣时,为打破势力平衡,刘邦派遣爱将樊哙入川,即驻军今天的四川省宣汉县。然而巴地崎岖,物资运输不便,加之水土不服,兵士怨言四起。正当樊哙一筹莫展之时,当地百姓献上秘制干牛肉(牛肉干),樊哙尝罢,赞不绝口,遂用此干牛肉犒赏三军,一时军心大振。后来啊,樊大将军将此干牛肉进献给刘邦,刘邦吃罢赞叹道:“有肉若斯,何愁兵无战心、将无斗志、何愁大汉不兴,天下不得,大汉终将执天下之玺尔!”今人阅之,或有激励之意,但樊哙以此为据点,耕田农桑,成为楚汉争霸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此及功不可没,宣汉人民为汉兴做出了大贡献的,宣汉的牛肉那也是做出了大贡献的。

聊罢历史,再看宣汉牛肉。

蜀宣花牛,宣汉牛肉的金字招牌

今天的宣汉是四川产牛第一县, 宣汉县牛存栏17.5万头、出栏9.8万头,实现牛业综合产值32.5亿元,成为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2016年宣汉的“蜀宣花牛”获得国家工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汉肉牛”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驰牌”牛肉制品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宣品天下肉牛”被认定为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蜀宣花牛及其延伸产品已成为“川字号”特色金字招牌。

这个牛肉早已不是樊哙吃的同款。据了解, “蜀宣花牛”是宣汉县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历经30余年共同培育的建国以来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牛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乳肉性能佳、抗逆特性强、耐湿热气候、耐粗饲、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不仅如此,其肉质上乘,远不是其他牛肉可比拟的。

我们吃的99%是什么牛肉?告诉你黄牛肉营养更高

你吃的牛肉是啥牛肉?黄牛?牦牛?还是进口的牛肉?

今天科普一下:你吃到的99%的是牦牛肉。牦牛肉比黄牛肉价格更低,而黄牛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以成都市场为例,在批发端,牦牛肉的比例在95%以上,而黄牛肉不到5%。牦牛扎堆,黄牛难觅。两种不同种牛肉的市场表现如何?种业就是肉牛产业振兴的“芯片”!

但要制造出这一“芯片”,过程非常困难,需要耗费的不仅是时间。

数据显示,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宣汉黄牛、川南山地黄牛、德昌水牛、九龙牦牛、麦洼牦牛等 15个地方牛品种和蜀宣花牛培育品种。尽管资源丰富,但问题同样突出。该省九龙牦牛、蜀宣花牛等一批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开发利用方面科技创新投入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地方品种选育改良进展滞后。而省畜科院团队主持选育的蜀宣花牛这一品种,仅育种周期就长达34年。

好种好品,据宣汉县委书记冯永刚透露,该县正加大宣汉肉牛,特别是“蜀宣花牛”品种的大量养殖,提高出栏量,丰富牛产品形态,做大牛经济。

渝西高铁“砸中”樊哙镇,坐上高铁去喂牛,去吃牛肉

冯永刚书记做大宣汉牛经济是大有前景的,一方面“好种”的蜀宣花牛精心培育,花了34年,可谓是匠心打造;其品种质量肉感已得到市场全面检验,而且营养价值还高;另一方面,正在建设的渝西高铁“砸中”选址樊哙镇,它必将连起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大都市,以重庆为例,1个小时高铁就到达该镇,别说吃牛肉了,就是认养一头一群蜀宣花牛,陪着孩子喂养都来得及,届时这种牛文化下的亲子活动将吸引更多人关注宣汉和宣汉的牛产业!

宣汉!因樊哙在此宣扬汉业而得名

蜀宣花牛,营养奇高的品牌牛品

渝西高铁“砸中”樊哙镇,坐上高铁去吃牛肉,去喂牛

时空穿梭,每一帖每一页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走!宣汉吃牛,喂牛去,坐高铁哟!约起……

本文部分图文综合网络整编,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