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帮李世民夺得天下,却英年早逝,李世民曾说:他不死定为宰相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重要臣子,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在这二十四人中,排名前列的大都是李世民的谋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魏徵。这四人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李世民还有一位谋臣,他为李世民打天下立下大功,深得李世民的重用,却因为英年早逝而鲜为人知。

唐太宗即位后,曾对房玄龄说:若是此人在,当以中书令处之。中书令在李世民时期可是三省之一中书省的长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宰相。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为何能受到李世民如此高的评价呢?

这个让李世民难以忘记的臣子名叫薛收

薛收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从小薛收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薛收天资聪颖,读书也非常努力。年仅十二岁,他就小有名气,与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齐名,世称河东三凤。

薛收本想和父亲一样,在隋朝出仕,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薛道衡因为称赞隋文帝和高颎而被隋炀帝赐死。当时天下的文人都觉得薛道衡是冤枉的,但隋炀帝依旧还是将其处死。

薛收听到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发誓绝不为隋朝效力。

李渊起兵之后,薛收知道自己复仇的时机到了,想要前去投奔李渊。可惜的是,蒲州通守尧君素知道薛收有大才,并不想将其放走,于是便派人拘禁了他的母亲。薛收得知母亲被困后,还是放弃了投奔李渊的想法,回到蒲州城,依附于尧君素。

没过多久,天下义军四起,群雄割据。尧君素知道凭借自己是无法在这乱世之中存活下来的,于是打算前去投靠洛阳王世充。但薛收知道,王世充并不是明主,于是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去投奔了李渊。

投奔李渊的薛收很快就和房玄龄结识了,经过一番交谈,房玄龄发现此人的才能不俗,将薛收推荐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于是召见薛收,询问他天下大势。薛收的答案和李世民心中所想的不谋而合,于是李世民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让他担任秦王府主簿。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讨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两军对峙之时,窦建德率军前来救援王世充,唐军陷入了不好的境地。当时,李世民的部将纷纷劝其退军。只有薛收独排众议,建议李世民一鼓作气,一口气消灭王、窦两军。

薛收认为,王世充粮食有限,无法久战,而窦建德的军队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只要抓住时机主动出击,就能取胜,但若撤军让窦建德和王世充汇合,相互补给,到那时,唐军绝对不会是他们两人的对手。

李世民采纳了薛收的建议,果然击败了窦建德王世充,并将他们擒获。此战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薛收除了在军事上给李世民出谋划策,他还常常直言上谏,指出李世民的不足之处。有段时间,李世民喜欢上了游猎,甚至影响了政务的处理。薛收知道后急忙上书进谏,李世民也虚心纳谏,并将薛收视为知己。

公元624年,薛收生病,身体也越来越差,李世民得知后常常派人探望他,还亲自给他披上衣服。然而不久之后,薛收还是病逝了,年仅三十三岁。李世民听说这个消息后,不禁失声痛哭。

薛收出身河东世家,言行举止都有君子之风,并且孝顺父母。作为谋臣,他多次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分析局势,直言上谏,可谓是一代良臣。正因如此,即使在他去世之后,李世民仍然还惦记着薛收,记着自己的这位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