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出游中病逝,胡亥改诏篡位,诛杀蒙氏兄弟,秦帝国崩塌

公元前二一零年,秦帝国皇帝嬴政李斯的陪同下出游,嬴政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最喜欢小儿子胡亥,本次出游嬴政犯了最致命的错误,允许胡亥一起参加出游。

出游的皇家团队一路上经过丹阳(安徽省当涂县西北),抵达钱塘(安徽省杭州市),前往浙江堤岸,观赏了波涛汹涌的钱塘大潮,然后一直西行,登会稽山(浙江省绍兴市南)祭祀禹帝。然后在返回咸阳的途中,走到平原津(山东省平原县南古黄河渡口),嬴政忽然得病,卧床不起。此时,嬴政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在路上,连咸阳都回不去了。急忙吩咐宫门守卫宦官(中车府令)赵高,下令给在上郡(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镇)的长子扶苏:“立即前往咸阳,跟丧车会合,然后安葬。”圣旨都已经写好,存在赵高那里,只是还没有派使节发出。



到了七月二十日,皇家团队来到沙丘宫平台(河北省平乡县),嬴政病逝。李斯考虑到皇帝死在外面,恐怕皇子们在首都或者其他地方发动政变,决定秘不发丧。把嬴政的尸体放到寝车里,对外称皇帝卧病而已,车队仍然继续向咸阳进发。

此时,在秦帝国政治舞台上蒙氏家族绝对是整个大秦帝国的中坚力量。蒙氏家族三代都在为秦帝国一统天下而奉献,从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到蒙恬蒙毅兄弟三代都是秦帝国政治舞台的核心人物,嬴政对蒙氏家族非常信任。蒙恬率领大军在外作战,蒙毅则在中央政府,参与决策,兄弟二人都是忠心耿耿。在朝里,就算宰相都不敢轻易冒犯他们。就是这样一个大家族,居然败在了一个宦官身上。什么原因呢?由于赵高聪明伶俐,又懂监狱行政和法律,嬴政就任命他当宫门守卫宦官(中车府令),还让小儿子胡亥向赵高学习法律。赵高何等聪明,用不了多久就把小主子伺候的亲信有加。但是赵高经常犯错误,嬴政让蒙毅审判,蒙毅判决死刑。嬴政念及赵高反应灵敏,就特别下令赦免,官复原职。就这样,赵高开始对蒙氏兄弟有了怨恨,一心想着寻找机会报仇。

赵高一直想要报复蒙氏兄弟,眼下机会来了,嬴政死了,胡亥亲信于自己。所以,他向胡亥建议:假传圣旨,以嬴政的名义,下令诛杀哥哥扶苏,宣布胡亥当太子。胡亥立刻接受了赵高的建议。赵高说:“这是一件大事,必须让宰相也参与进来。”于是胡亥和赵高一起来找李斯,赵高对李斯说:“皇上颁发给扶苏的诏书跟玉玺,都在胡亥手中。现在,决定谁是合法继承人在于你我一句话,你看怎么办?”李斯大吃一惊,面如死灰地说:“我们当大臣的不应该讨论这个问题。”赵高说:“我问你:你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扶苏对你的信任,这五点,哪一点比得上蒙恬?”李斯说:“没有一点可以比得上。”赵高说:“那就对了,一旦扶苏当上皇帝,宰相肯定是蒙恬啊,到时候你李斯会是什么下场?”李斯点头默认。

于是,在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党的阴谋下,用已经死亡的嬴政名义,颁发诏书,并派出使节宣告立胡亥为太子。再谴责扶苏没能力开疆扩土,抱怨不允许他回到咸阳当太子。同时也谴责蒙恬:不知道矫正扶苏的过失,还参与不轨行为。就这样,下令二人自杀,把军权移交给副统帅王离。接到圣旨后,扶苏眼泪夺眶而出,自杀身亡。蒙恬坚信嬴政不会下这样的命令,准备查证事实,但胡亥的使节把蒙恬交给军法处,囚禁到阳周(陕西省子长市)。


胡亥知道扶苏已经死了,如释重负,准备把蒙恬放了。正在此时,蒙毅代表嬴政出去祭祀山川神灵求福,完成使命后回来。赵高想起旧仇,警告胡亥说:“当初先帝想把你立为太子,只有蒙毅反对。现在不如把他杀了,以除后患。”于是逮捕蒙毅,囚禁代郡(河北省蔚县)。后来,胡亥决定处决蒙氏兄弟。蒙恬临刑时说:“我们蒙家,自祖父至今,为秦帝国立功三世,而今我率三十万大军在外,身体虽然在监狱,但仍然有力量发动反抗。然而,我宁愿死,也要坚持大义,不敢辜负祖先的教导,也显示不忘先帝的大恩。”然后吞毒自尽。


笔者说:蒙氏兄弟之死,是秦帝国政权巨变中第一次血淋淋的人头落地。在扶苏和蒙氏集团的悲剧命运中,唯独蒙毅没有接受‘赐死’的诏书而拒绝自杀。蒙毅,是被公然杀害的。在秦帝国后期,以王翦王贲父子为轴心的王氏集团和以蒙恬蒙毅兄弟为轴心的蒙氏集团,是公认的帝国两大功勋家族。而今,蒙氏兄弟一齐赐死,在整个秦政府中遗留下的后患之深是难以想象的,直接的影响就是秦国军心极大地溃散,导致秦国军纪军风迅速瓦解。蒙氏兄弟死后,胡亥赵高更是杀戮成风,国家重臣和王族后裔几乎死于非命。


导致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党改诏篡位成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嬴政本次出游本不应该带上胡亥,如果没有胡亥参加本次出游,那么三人党的阴谋从根源就毁灭了。二是原本蒙毅也是本次皇家团队出游的成员之一,但是因为最后的大巡狩中离开了皇帝(嬴政发病时期,派蒙毅去祭祀神灵求福,古时候人们患病后,有去神山祈福的习惯),假如蒙毅不离开皇帝,就肯定不会发生李、赵、胡三人密谋恶可能,因为蒙毅是总领皇帝书房政务大臣,是皇帝秘密公文的直接掌权者,又是拥戴扶苏的重臣,绝不会滞留皇帝的诏书而不发。三是扶苏自己就没有判断能力,见到赐死诏书不分青红皂白就寻死,不听蒙恬大将军的劝说,如果扶苏听了蒙恬的意见,先查证事实,然后在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结果肯定不一样,大秦帝国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