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往事——单县园艺街道赵阁村

编辑/朱秋霞

赵阁行政村下辖赵阁村、何庄、谢庄、静庄、郗楼,五个自然村。1958年公社化后,成立城关公社赵阁生产大队,1982年城关公社撤销改成乡,赵阁生产大队改为赵阁行政村,属十里铺乡。2000年十里铺乡与谢集乡合并,赵阁行政村属谢集乡。2008年属园艺办事处至今。

村名由来

赵阁村 据《赵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赵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初住庙里,后村舍发展取名赵家阁,今简称赵阁。

何庄村 明洪武元年(1368年),何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始称何氏陋室,后改称何庄。

谢庄村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谢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谢庄。

静庄村 明洪武年间,静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居到此,故起名静庄。

郗楼村 据《郗氏族谱》载:唐贞观十一年(637年),郗氏隐居于此,建楼一座,围村筑寨,始称郗家大寨,后改称西楼村。

村庄往事

七里堌 赵阁庄东原有一个大堌堆,名叫孙堌堆。传说,旧时上大水时,周边七八里的人们都到孙堌堆上避难,不管来多少人都能住下,逐渐形成一个村落,名七里堌,至明初,赵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改村名为赵阁村。

赵氏在此建庄时,村里有一座阁楼,还有一眼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大旱之年,别村的井水都干了,只有这口井仍有水,十里八里所有的人都到这里来挑水,但井水从没干过,百姓称“万户井”,井口石板因长期被井绳磨,留下了十几道深沟。

郗楼响场 据说,郗楼村有一郗大户,非常富有,他家的打麦场地是用木板搭建的,木板下边挂满了铃铛,一压场铃铛就响,老远都能听到。有一天,正压着场,突然下起了一阵瓢泼大雨,看着一场地麦子被雨淋了,郗大户很气恼,对着天空开枪发泄闷气。不知为何,过了一段时间,郗家人都得了怪病相继去世。百姓都说郗大户肯定是得罪了老天爷,才受到这样的灭门惩罚。从此郗楼再无郗氏。解放后,郗楼村并入静庄,郗楼村消失。

资料收集:静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