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战神之一的王翦出兵进攻楚国,楚国正式灭亡

公元前二二六年(秦始皇二十一年),秦始皇一心想要灭楚国,问大将李信:“我们攻打楚国需要多少部队就可以?”李信说:“预计二十万人足够。”嬴政又问王翦:“你的意见呢?”王翦说:“至少六十万兵马才能攻下楚国。”秦始皇大笑说:“老将军已经上年纪了,胆子也越来越小了。”于是,嬴政下令让李信和蒙恬分别担任大军统帅和副统帅,率领大军二十万进军楚国。王翦也由于嬴政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而郁郁寡欢,称病辞职回老家静养去了。


秦国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楚国,蒙恬率领一路人马进攻寝城(安徽省临泉县),李信率领一路人马进攻平舆(河南省平舆县),本次进攻十分顺利,大破楚军。第一战大胜后,李信自信心膨胀,率军进攻鄢陵(河南省鄢陵县),再次大破楚军。于是准备西进跟蒙恬大军在城父(安徽省亳州市东南)会师。但是,此时的楚军一直尾随其后,导致李信大军三天三夜不能休息,疲惫不堪,楚军全力反击,大破李信大军,斩杀七位高级将领,本次战役导致李信溃败回国。


嬴政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当初自己做的决定,只能自己承受战果。现在也只能灰溜溜去找王翦了,嬴政到了王翦老家频阳(陕西省富平县),对王翦致歉说:“我没有采用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失败而归,给秦国带来了羞辱,我现在很后悔当初的决定,现在我想请您出兵来换回秦国的荣耀。”王翦虽然身在老家,但心里一直惦记秦国的事,所以说:“大王一定要用我,非六十万人不行。”嬴政说:“一切都听你的安排。”王翦在出兵前屡次问嬴政要求赏赐金银财物,甚至出兵后到了武关(陕西省商南县东南),又派出使节,向嬴政请求赏赐。朋友们都说:“你这样贪婪的行为,会不会太过分?”王翦意味深长地说:“不会的,嬴政猜忌心强,从来不信任别人,如今我带领全国的部队,我现在大量请求赏赐,只不过为了表示眷恋子孙财产,用来保护自己。否则,他可能对我产生怀疑啊!”

公元前二二四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军队进攻楚国,夺取了陈丘(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以南土地。大军抵达平舆(河南省平舆县)后,楚国动用全国兵力迎击。王翦下令固守营寨,楚军屡次进攻,王翦壁垒不出。王翦督促改善伙食,跟战士们共同进餐。楚军无法作战,也向东撤退,王翦看到机会来了,率大军追击,猛烈进攻,楚军立马崩溃,秦军追到蕲县(安徽省宿州市南)南,斩杀楚军大军统帅项燕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

公元前二二三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秦国大将王翦、蒙武,生擒楚国国君芈负刍,攻破楚国国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笔者说:秦始皇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国君,嬴政一直想要统一华夏,通过自己的辛酸努力最终完成了他的使命。嬴政做事果敢、求贤若渴、雄才大略,但是同样具备残暴、多疑的特点,但是他懂得知错能改的道理,正因为这些性格特点,使得嬴政能够完成统一华夏的大业。在进攻楚国前,由于秦国打仗多胜少败,所以导致嬴政过于自信做出错误的决定,任命李信为大将去进攻楚国,结果铩羽而归。但嬴政知错能改,立刻任命王翦为大军统帅二次进攻楚国。其实楚国一直就是比较强大的军事国家,而且楚国后期虽然内政混乱,但是卓越的军事将领还是有的,只不过后来碰到了战国四大战神之一的王翦。


王翦此人统兵作战注重稳中求胜,到了战场先保证自己不输,稳扎稳打,深刻懂得在保证自己力量消耗最小的提前下进攻对手。这也和王翦的性格有关,通过王翦后期的表现(不居功自傲,懂得用求赏赐来保护自己的家族),王翦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这也是王翦深的秦王的信任,得以善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