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向蒙哥马利介绍陈再道:农民出身,打仗很勇敢

陈再道是开国上将之一,能打硬仗,在刘邓麾下被称为“三陈”,分别是:陈赓、陈再道、陈锡联。

陈再道3岁时丧父,母亲一个人拉扯大他们兄妹几人。7岁时,在母亲和叔叔的商量下,送他去读书,希望他能认几个庄稼字,免得像老一辈目不识丁,受人欺辱。就这样,他在私塾读了2年,就不想再去了,无论母亲、叔叔怎么训斥,也没有用。

不读书,就要劳动,帮着姐姐挖菜捡柴,给人放牛,爱玩爱闹。在他9岁时,姐姐去世,11岁时,母亲去世,一家五口只剩下他和叔叔两个人相依为命。

直到1926年,大革命浪潮席卷而来,各地掀起打土豪劣绅,加入农民协会的号召。还参加义勇队,原名程再道,被登记的人写成陈再道。

1927年,他参加黄麻起义而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参加建立鄂豫皖根据地。一路担任班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成为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

从抗战爆发后,他一直在刘邓麾下任职,担任过386旅副旅长、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爆发后,担任2纵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在武汉军区工作长达12年之久。

陈再道在武汉期间,毛主席多次来武汉视察,在长江里游泳,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词。

1961年9月,毛主席邀请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坐船游览长江风光。作为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与地方负责人,也一起陪同他们登上汽艇。

在船上,毛主席向蒙哥马利介绍陈再道:这是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农民出身,没读过书,打仗非常勇敢。当翻译转述后,对方握住陈再道的手,从他的眼神里,似乎带有几分奇异。

1967年,陈再道受到冲击后,离开武汉军区,1969年下放到江西一个农场劳动,1970年底,被韩先楚接到福州检查身体,再也没有回农场。

在福州军区,韩先楚对他的照顾很大,1972年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俩人就此搭档起来。直到1975年,他调任军委顾问。本以为退居二线了,在1977年重返一线,担任铁道兵司令员5年,办了不少实事,1982年正式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