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2025年05月28日22:20:18 历史 6188

最近,故宫在午门推出了“乐林泉”园林文化展览,展现中外园林艺术之美。有意思的是,在每个展厅,都巧妙地摆放着乾隆花园的烫样,它也成为贯穿此次展览的主线。

乾隆花园本名为宁寿宫花园,位于故宫宁寿宫区域。目前,宁寿宫花园暂不开放。据报道,今年九月份,乾隆花园即将部分对外开放。

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 天天要闻
乾隆花园一进院烫样  杨征 摄

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1772年至1776年)时,在其西侧建成的一座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它南北长160米,东西宽约40米,并不宽阔,但仍然修建成四进院落。

乾隆花园是乾隆帝四度南巡之后兴建而成的小空间,融合了自己营造多座园林的经验与意趣,花园里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有皇家原来的华贵富丽。其营造理念是乾隆对于山水营造的终极体现。在这座精致园林里面,有着怎样的布局?其建筑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不妨通过资料以及其他园林的对比,做一番探寻。

故宫里两座姊妹楼阁

站在景山上眺望紫禁城,会发现在其中轴线两侧,各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的楼阁。其中靠西边的是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东边的则是宁寿宫花园的符望阁。前者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而后者则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者修建的时间前后相差三十余年,但无论从外观或是格局上,两座楼阁都非常类似。甚至两座楼阁周边的建筑格局都如出一辙:延春阁北侧为敬胜斋,西北为碧琳馆,正西侧是凝晖堂,南侧则是假山。而符望阁在相对应位置的建筑分别为倦勤斋,竹香阁和玉翠轩,南侧也同样是假山。假山之上,延春阁的是单檐四角攒尖的积翠亭,符望阁则是重檐攒尖、状如梅花的碧螺亭。

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 天天要闻
从倦勤斋看符望阁   杨征 摄

符望阁建筑群是乾隆皇帝在晚年对于自己年轻时期园林作品的总结与再现。为何这么说?两座楼阁如果细究起来,其实都是有“临摹”对象的。

延春阁兴建于乾隆五年,当时,乾隆帝还没有开始自己的南巡历程,而且在即位之前,他基本上都是生活在紫禁城中,他能够接触到的大型园林建筑,只有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十二岁时随其祖父康熙帝前往)以及雍正帝潜邸时的园子(即后来的圆明园)。在这些建筑群中,建于雍正年间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鱼跃鸢飞,成为绝佳的模仿对象。其主体建筑鱼跃鸢飞阁横跨于湖面之上,故而是帝后游园时观鱼赏鸟的绝佳之处。

虽然鱼跃鸢飞阁如今已经无存,但从乾隆年间绘制的四十景图中还能看到该楼阁的样式。而且,鱼跃鸢飞阁还留有为数不多的老照片。因为临近圆明园的大北门,它躲过了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火。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叫谢满禄的法国人走访了圆明园,并留下了鱼跃鸢飞阁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张影像资料。鱼跃鸢飞阁最终毁于1900年的庚子之变。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座楼阁与上面提到的紫禁城的两座楼阁形制几乎完全一致。

而这三座楼阁,鱼跃鸢飞阁早已不存,延春阁也是2002年复建的(原建筑毁于1923年建福宫花园大火),只有符望阁是清代的原构,故而只有这座最晚建成的建筑能够反映出乾隆的设计理念。

符望阁的一层有“迷宫”之称,结构颇为复杂。从总体上看,体现的应该是“明堂”的布局,其室内空间的分隔颇类似“九宫格”,但在九宫格以外,还有拓展出来的空间,这一空间又被分为若干个小的独立空间,因此步入楼阁内,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

按照《日下旧闻考》的说法,符望阁“南门左额曰欣遇,右额曰得全。门内联曰:居中揽外襟怀畅,击毂摩肩职植殷。又联曰:俯临常似披图画,得契宛堪悦性灵。东门内联曰:云卧天窥无不可,风清月白致多佳。西门内联曰:画情八窗纳,春意百花舒。北门内联曰:绿树岩前疏复密,白云窗外卷还舒。阁上北室联曰:清风明月含无尽,近景遐观揽莫遗”。四面通透,内部复杂多样,也可以算是符望阁最大的特点之一。

从外观上看,符望阁为二层楼阁,但实际上两层之间还有一层夹层,用以储存物品。二层无论从结构还是陈设,都与一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层是个完全开敞的空间,内部陈设只有皇帝的龙椅以及后面的屏风。可以推断这里当为帝王的一个私密场所,皇帝或可以登临二层,在此处眺望周边的风景,也不失为理政之余的一种放松。

乾隆花园里看“归隐”

从乾隆的年号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其一是“干”,代表天,也代表了帝王“承天受命”之说。其二“隆”,寓意国家兴隆、隆盛。在传统文化中,“干”有六句以“龙”为主要内容的爻辞,如“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等,以此来表达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运转过程。

乾隆花园由南到北,通过一些建筑的布局和命名,表达了“干”的这种理念,园中仿佛一条“石龙”在花园中时隐时现。

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 天天要闻
乾隆花园鸟瞰图

首先步入衍祺门,东侧的一个小院有座建筑名“抑斋”,西侧有亭名曰“矩亭”,两者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必要时要抑制自身的情绪,并且要循规蹈矩做事情。这和“潜龙勿用”是相吻合的。

再往北,是第一个小院中的主要建筑:古华轩。古华轩北侧立柱上挂有乾隆皇帝所题写的楹联:“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古华轩前的这株楸树,是一棵明代嘉靖年间的古树,在营造乾隆花园之前便已长在那里,乾隆皇帝视它为知音而得以保留。

西侧的禊赏亭,则是对于兰亭集会的诠释。该亭周遭的石栏板上均饰以柱子纹样,以隐喻“竹林七贤”。类似这样的建筑,在其他园林作品中也有很多体现,如圆明园坐石临流景区中的兰亭,香山静宜园虚朗斋的流杯渠等。

古华轩和禊赏亭,再加上禊赏亭北侧的旭辉庭,表示事业初始如初升的太阳一般充满活力。

第二个院落的主要建筑为遂初堂。“遂初”的意思是顺遂最初的想法。乾隆在25岁即位时许下了一个愿望:如果皇天眷佑,能够保佑他在位60年,他就让位给新君,不超越皇祖康熙在位的时长——61年。在营建宁寿宫时,乾隆皇帝治理国家小有成绩,他也以“遂初”不断提醒和勉励自己,在此基础上继续训政,更加勤勉地治理国家。

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 天天要闻
遂初堂及其后三友轩、延趣楼、翠赏楼烫样  杨征摄

第三个院落的主体建筑是翠赏楼,楼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小亭,南侧为方形,北侧近乎圆形。这是古代传统文化中最为基本的两个造型,以象征天圆地方,乾隆皇帝有两枚代表年号的私章,即“干”章和“隆”章,也采用了这两个造型。这个院落意味着,事业犹如从地到天,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氛围的营造,为烘托整个花园中最高的建筑——符望阁做好了准备。符望阁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宁寿宫中路的主体建筑——乐寿堂。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符望阁再向北,建筑的高度一下子就低矮了很多,这就是整个花园的最后一进院落:倦勤斋。和高大的符望阁相比,倦勤斋显得不起眼。这似乎也是为了对应“亢龙有悔”之辞。当事业经历了最为辉煌的时期,就应转为内化,这也再次引出“归隐”的主题。有趣的是,在皇家诸多园林中设有“勤政殿”,以此勉励帝王勤于政事,而这里却是“倦勤斋”,其表达的就是颐养天年之愿。

不过,事实上,乾隆帝退位后并没有归政,自己也做了三年“太上皇”。在“禅让”给嘉庆后不久,乾隆皇帝发布了这样的旨意:“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来办。”因此他兴建的这座“太上皇宫”(宁寿宫)以及圆明园东侧的长春园,基本上没有发挥“养老”的功能。

宁寿宫与长春园都有三友轩

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 天天要闻
长春园含经堂示意图

乾隆皇帝计划为晚年颐养天年而修建的除了紫禁城的宁寿宫,还有圆明园中的长春园(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就在长春园北侧)。

长春园修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当时的乾隆不过才34岁,但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是要给自己兴建一座退位后宴居的所在。因此,颐养和休闲就成了长春园最大的主题。

乾隆时期,长春园规模最大的当数含经堂建筑群。看到含经堂的平面图,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整体布局,和宁寿宫非常类似。

以中路建筑来说,含经堂的宫门对应宁寿宫的养性门,含经堂则对应养性殿;含经堂的主要建筑淳化轩,对应着宁寿宫的主要建筑乐寿堂;淳化轩后面为蕴真斋,乐寿堂后面则为颐和轩。唯独最后一处建筑,两者略有不同。含经堂的为一座后罩门,再后则为修筑在人工堆砌的山体上的“得胜概”敞厅,宁寿宫则为二层的景祺阁,且与颐和轩有穿堂连接。

长春园含经堂和宁寿宫的西路建筑中,都有一座名为“三友轩”的建筑。含经堂的三友轩,位于淳化轩的西侧,是淳化轩的西朵殿。而宁寿宫的三友轩,位于乐寿堂西侧,是乐寿堂的西朵殿,建成时间晚于淳化轩的三友轩。乐寿堂一度在档案中被称为“宁寿宫淳化轩”,这绝非是一个巧合,而是两处建筑的“总设计师”乾隆有意而为之。

两座三友轩都处于叠石的包围之中。这些叠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州的狮子林。乾隆南巡曾几度光顾狮子林,并对此处的叠石情有独钟。后来他在长春园和避暑山庄两处,依照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样式兴建了两处同名建筑群“狮子林”。乾隆在修建园中园景点时常使用叠石,由此可见他对叠石的喜爱。两处三友轩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代表。

乾隆花园是怎样的布局?背后又有哪些深意? - 天天要闻
从方亭遗址看三友轩遗址  杨征 摄

含经堂建筑群虽已不复存在,但三友轩的叠石得以复原,来此游玩甚至可以登临叠石顶处的原方亭遗址,眺望整个含经堂的遗址区。或许,当九月份乾隆花园部分开放时,人们也可以找到含经堂极盛时的影子。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杨 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青藏高原“幽灵祖先”和南亚语系族群如何起源?古基因组研究揭秘 - 天天要闻

青藏高原“幽灵祖先”和南亚语系族群如何起源?古基因组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青藏高原人群的“幽灵祖先”源自哪里?南亚语系族群如何起源扩散?这两个问题因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来源的代表性人群和一直存在争议而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团队通过成功捕获和测序来自17个遗址的127例距今7100年以来的云南古代人类基因组,历时9年研究揭秘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之谜,证明“亚...
历史上的今天:2025年5月30日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2025年5月30日

1431年5月30日,法国民族英雄贞德被烧死。贞德出生于1412年,原本是一名农村少女。在她13岁时,声称得到“上主的启示”,要她带兵收复被英格兰占领的法国失地。几经波折后,王太子查理授予贞德兵权。1429年,她成功解除奥尔良之围,同年在帕
牛群本来不姓“牛”,老家是山东望族,这个姓是毛主席改的 - 天天要闻

牛群本来不姓“牛”,老家是山东望族,这个姓是毛主席改的

牛群,1950年12月1日生在天津,祖籍是山东潍坊昌邑市齐西村。他是咱们国家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跟冯巩搭档多年,那句“真牛!”成了他的标志性口号。他俩的组合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央视春晚上可是黄金搭档,像《亚运之最》《生日祝辞》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