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里的“官女子”是什么身份?
在《甄嬛传》中,“官女子”也成为后宫中一个位份。余莺儿受宠获封为官女子,并且在电视剧中多次提到:宫女晋封应该由官女子开始。
那么,“官女子”到底是清代皇帝后宫中的一个位份呢?还是宫女的代称?还是有其他的身份女子也可称为“官女子”?
“官女子”是一个汉语词语,是一个名词,其意可以指清朝官女子,是宫女与嫔妃之间的,既要干活又要准备伺候皇上,也是皇帝后宫中位份最低的嫔妃。似乎是将其视为皇帝的低级侍妾。历史上真正的官女子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解密“官女子”这个神秘的群体。
其实,官女子的内涵非常丰富,简单地将其视为皇帝的低级侍妾是非常片面与不准确的,下面我们根据史料来分析一下“官女子”究竟是一种什么身份的群体。
一、宫女的主体称为“官女子”
清军入关之后,清朝皇帝为了选择后妃,实行了选秀女制度。清代的选秀女,有皇帝选后妃与选宫女之别。
其中,后妃人选主要来自八旗,宫女人选主要来自内务府包衣三旗。
有关官女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雍正朝。根据宫中制度,皇子到一定年岁,宫中将为其配备“官女子”。
雍正帝皇后画像
雍正帝齐妃画像
在雍正朝,皇后有官女子37人,皇贵妃有官女子12人、使女4人,齐妃有官女子7人。官女子每人每日一斤肉,使女每人每日半斤肉。
皇后富察氏画像
档案之中并未记载这种制度的确立时间 ,但在雍正五年 ,皇四子“弘历”成亲时 ,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为福晋 。
此时,他身边共有妻妾七 、八位,还有六名官女子。由此可知,当时宫中已有了官女子的这种称呼。
这些“官女子”们主要负责照顾后妃等主位的日常起居, 但她们并非宫中女仆的全部。
根据研究,宫中的女仆主要是由年龄较小的未婚女子,包括官女子、家下女子 、使女三 种 ,以及年龄较大的妈妈里 、嫫嫫和姥姥共同组成的。宫中“官女子”的具体数量,可从档案中管窥一二。
雍正皇帝画像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平均每月宫中各处设官女子 260 人,家下女子 34 人,使女 211 人,嫫嫫 29 人,妈妈里 28 人,姥姥两人,兆祥所妈妈里 18 人,看灯妈妈里 28 人,共计 620 人,侍奉后妃等主位 57 人”。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每月官女子 177—193 人,家下女子 32—54 人,使女 24—32 人,嫫嫫 31—32 人,妈妈里 27—29 人,姥姥 4 人,看灯火妈妈里 6 人,兆祥所妈妈 里 20 人,共计 323—327 人,侍奉后妃主位 51 人。
因此,官女子是清宫奴仆的主体,是后宫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和执行人,是后妃等宫廷主位生活主要的依赖对象。
二、官女子还可以是皇子的低级侍妾
清代宗室成员的婚姻要受到皇帝的管控。在清代,受多子多孙观念的影响,结婚较早。
富察氏画像
乾隆皇帝弘历娶福晋时也只有 16 岁。 这也只是他娶妻的时间,实际上,在此之前他们身边已经有随身侍奉的官女子。这些官女子是他们的低级的、没有名号的侍妾,直接以“官女子”称呼。
乾隆皇帝画像
弘历娶亲时,所内已有六名官女子。至雍正九年,四阿哥下官女子一人遇喜 , 每日外添肉一斤,姥姥一人每日外添肉一斤。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弘历位下又有官女子一人遇喜。这也充分说明“官女子”就是皇子们的低级侍妾。
嘉庆帝画像
嘉庆皇帝继位之初,内务府统计宫中各皇子、皇孙妻妾情况。其中, “皇太子妃一位,侧福晋一位,官女子二位。
成亲王福 晋一位,侧福晋一位,官女子三位。
这说明在当时皇子位下进官女子是较为成熟的制度。更为重要的是,皇子是皇位的潜在继承人。
如果“官女子”随侍的皇子日后荣登皇位,她们的身份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成为皇帝的妃嫔。
在诸多文献中,清帝身为皇子时的一些低级侍妾常常被称之为“藩邸格格”。其实,“藩邸格格”中的一些成员即是官女子。
在称呼方面,道光帝长子奕纬的侍妾就曾被称为“二官女子”、“三官女子”,她们具有主位的身份,位下也有一些侍奉人员 。
四阿哥画像
例如: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四阿哥“奕”下官女子新进家下女子一名。除此之外,乾隆帝曾颁布谕旨,强调宫中要严格尊卑 ,即使是总管太监一类的高级宦官,也要向作为皇子家眷的官女子跪拜。
如果这些官女子生育子嗣,更有可能晋封为侧福晋,例如:嘉庆十三年,二阿哥绵宁之官女子那拉氏庆育皇孙,著加恩封为侧福晋。
还有一部分“官女子”也能在无生育的情况下晋为侧福晋。例如:道光二十九年九月,镶黄旗披甲人五得之女四妞被赏给四阿哥奕为官女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她就已经由官女子晋封为侧福晋,并在咸丰皇帝登基称帝后封为“云贵人”,后来再晋封为“云嫔”。
四阿哥画像
档案中记载: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六日,总管张迎春等为四阿哥官女子下新添家下女子一名,每日行给契食一份,自今日起得给,差首领苏得传),直到十一月的宫分里“武佳氏”也还是官女子的身份。
根据清宫档案《年总奏底》记载,道光三十年二月,咸丰帝潜邸侧室福晋改为云贵人。
根据《新整内务府档》记载,云贵人乃兵丁之女,所以在封为云嫔后,可能由于她地位太低,就由内务府代云嫔的父亲缮折谢恩。
内务府档案记载: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旨,皇上侧福晋武佳氏晋封为云贵人,所有应得分例照例办理。
咸丰皇帝画像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皇帝下旨:朕侧福晋武佳氏封为“云贵人”。
咸丰皇帝嫡福晋萨克达氏画像
在潜邸的嫡福晋“萨克达氏”去世后,武佳氏成了咸丰皇帝唯一的潜邸内眷,他在封云贵人的谕旨里称其为侧福晋,可能只是为了让这位唯一的潜邸内眷身份能够体面一些。
“官女子”的宫廷地位很低吗?
清宫中后宫人员皆有份例,既显示其等级差别,又便于内务的管理。
其中,作为宫女主体的官女子分例处于最低级别,“银六两,云缎、春绸、宫绸、纱、纺丝、杭绸共六匹,棉花二斤(以上年例); 每日猪肉一斤,米七合五勺,盐三钱 , 生菜十二两”。
综合比较 ,“官女子”的份例只是比皇子、皇孙福晋们位下的女子、家下女子稍微优渥一点。
三、“官女子”还是受到严厉降级处分的嫔妃
皇帝即位后,将随侍的官女子封为妃嫔外,还有一些在宫中充任宫女的官女子也可以受封为妃嫔,在咸丰一朝这种情况为数居多。
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内务府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清远之女封为“吉贵人”。
咸丰九年四月初十日 ,正 黄旗瑞溥管领下厨役常顺之女封为“禧贵人”。
官女子可以晋封为妃嫔,反之,妃嫔犯有过错,也会由妃嫔降为官女子。清代较为著名的事例发生在咸丰朝。
咸丰五年,皇帝颁布了一则谕旨说 :“ 昨因玟常在凌虐使女,并伊与太 监孙来福任意谈笑,已将伊之位分褫革,从中惩处,降为官女子。”
从嫔妃降为“官女子”是清宫后妃最为严厉的处罚之一。 但是清宫档案之中虽然有所记载,但数目并不多见。
此类情况在道光朝也有几位嫔妃被降位为“官女子”。
道光十二年,睦答应降为“官女子”。道光十五年,刘答应降为“官女子”。
妃嫔降为官女子之后,其身份地位究竟如何?
首先,这些降为官女子的嫔妃,毕竟曾经为皇帝的后宫成员,是宫中的主位,即使犯有过错,遭受处分,也依然与身为宫女的官女子身份不同。
道光皇帝画像
刘答应降为官女子后,“每日所食吃食分例照官女子 例得给 ” 。 睦官女子也是如此 。 还包括她们的吃穿用度,都将会同作为宫女的官女子 一 样 。 咸丰的徐官女子的分例也与此相同。
这些嫔妃即使降为官女子,也依然保持了作为主位的一些待遇。 她们可以保留服侍的宫女一人,这在道光、咸丰年间的宫分清单中都详细开列。
乾隆朝内廷各处新添、出宫的官女子人数
出宫的官女子
乾隆二十五年,西暖殿官女子【略格】,因病出宫
乾隆二十六年,延禧宫官女子【八妞】、储秀宫官女子【大妞】、钟粹宫等处官女子【白姐】、西暖殿官女子【永玉】、西暖殿官女子【六姐】、承干宫官女子【二妞】并【姐儿】、西暖殿官女子【四妞儿】,正黄旗,因笨出宫。
乾隆继后画像
科普一下:西暖殿是时为皇后的乾隆继后那拉氏居住的地方。
乾隆二十九年,寿康宫东头所官女子【妞儿】,因病出宫,父母赴畅春园钟楼门处接去。
乾隆三十六年,景仁宫官女子【大妞儿】、【二妞儿】,因笨出宫。
翊坤宫官女子【二妞儿】,正黄旗神保管领下披甲人索住之女,出宫。
乾隆四十三年,景仁宫官女子【六妞】,镶黄旗原厨役六十一之女,因笨出宫,父母赴圆明园接出。
永寿宫官女子【二妞】,镶黄旗,因病出宫
钟粹宫官女子【四妞】,正白旗,因病出宫
乾隆四十四年,钟粹宫官女子【六妞】,正白旗原披甲人余成之女,因病出宫。
承干宫官女子【大妞】,正白旗厩丁之女,因病出宫。
乾隆五十三年,翊坤宫官女子【三妞】【大妞】,因病出宫。
储秀宫官女子【老妞】,因病出宫
翊坤宫官女子【八妞】,因笨出宫
乾隆六十年,翊坤宫官女子【三妞】,正白旗,因笨出宫
储秀宫官女子【五妞】,正白旗,因笨出宫
新添官女子名单
乾隆二十六年、延禧宫等处新添官女子【德永】、西暖殿新添官女子【德吉】、【德格】、承干宫新添官女子【大妞】、【那丹珠】
乾隆四十三年,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六妞】,镶黄旗全保管领下卿讨住之女、永寿宫新添官女子【二妞】,正黄旗人。
乾隆四十四年,钟粹宫新添官女子【老格】,正白旗原催长郑兆麟之女、承干宫新添官女子【大妞】
乾隆六十年,景仁宫新添官女子【三妞】,正白旗人。
储秀宫新添官女子【五妞】,正白旗人
翊坤宫等处新添官女子正白旗【四妞】。
四、学规矩女子
“官女子”里还有一类特殊的“学规矩官女子”,其实说区别也不大,但好歹比普通的官女子有优先条件,一般认为是预备后妃:
比如:乾隆皇帝的瑞贵人索绰罗氏,就曾是令妃下学规矩女子。
容贵人最初也是继皇后“那拉氏”下面的 学规矩女子 ,档案记载:和贵人和卓氏、伊贵人拜尔果斯氏都曾是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位下学规矩女子,后来前者成为容妃,后者成为慎嫔。
道光皇帝和妃画像
道光帝的和妃、定贵人下曾各有一个学规矩女子,后在某一时期都没有了学规矩女子,但是同时大阿哥“奕纬”名下多了女子二人。很大可能是这两位女子给阿哥做了侍妾。
所以,“学规矩女子”可以作为预备后妃、也可以作为皇子的预备侍妾。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曾选了一个内务府秀女“赉姐”进宫,特地叮嘱她带家下女子入宫,这里猜测她是内定主位,同批选中的内务府秀女有九人。
康熙皇帝的旨意是,其中两个人各带一个家下女子入宫,其余七人不带。另一位带家下女子的内务府秀女很可能是宜妃,因为宜妃就是于康熙十六年初入宫。
道光帝妃嫔画像
道光帝的佳贵妃,她就曾是钟粹宫的官女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总管郝进喜等《为钟粹宫官女子三妞奉旨封为佳常在其每日现食吃食止退事》条。
此外,“官女子”也可以被指配为宗室侍妾、大臣妻妾,孝庄文皇后就曾为自己宫里的宫女赐婚,其对象是一个大臣。
德妃
德妃“乌雅氏”也曾主动要求让自己位下的一位女子出宫,并且想要为这位女子找寻对象。
但成为嫔妃或指婚的官女子是远比正常出宫、提早出宫要少的,正常情况就是到了一定年龄出宫嫁人,又或者因为其他不可抗力原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总管王常贵等《为西暖殿官女子略格患病传其父母等来接出宫并俟后任其婚配及止退吃食事》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三日总管王常贵等《为西暖殿正黄旗官女子四妞儿因笨退出宫去传会计司官及本管领本人父母自备车辆接去所食吃食止退事》条。
历史上“官女子”也并不独自成为清代后妃的一个等级。
康熙皇帝画像
在康熙朝时期,康熙皇帝就完善了清朝后宫妃嫔的制度: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 在、答应无定数 。
此后,随着宫中制度的逐步完善,后妃等级与典制方相符。但不论怎样,这当中并不包括官女子。因为它所涉及的人员只有极少数的受到严厉降级处分妃嫔,这也决定 了她们不可能独自成为一个级别。有清一代,历代皇帝也未曾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后宫级别。
官女子的来源是什么呢,她们和使女有什么不同呢?
官女子是通过内务府小选入宫的,身份是上三旗包衣。使女可以是很多不同称呼的“打工人” 可以是陪嫁、可以是做工女子…
纵观清史,读史明志,今天的知识点,您学会了吗?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是原创首发,创作不易,请勿搬运,侵权必究!欢迎大家收看下期,文章定期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