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月2日晚,经典粤剧《南唐李后主》在江南大戏院精彩上演,为广州粤剧院“劳动铸辉煌 粤韵谱华章——广州粤剧院2025 年‘五一’经典演出专场”拉开序幕。5月3日晚,广州红豆粤剧团将继续在江南大戏院为观众献演《范蠡献西施》。
老戏复排,迎来数度“全院满座”
当晚《南唐李后主》再度掀起观演热潮。开演前,江南大戏院票房“全院满座”的锦旗高挂,这是继1月31日《紫钗记》、2月22日《刁蛮公主戆驸马》以及4月27日《帝女花》之后,近几个月内广州粤剧院第四度实现票房售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爆款”粤剧观众群中年轻观众占比超四成。他们对粤剧的热情和积极购票行为,不仅充分彰显了粤剧在年轻观众心中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持续攀升,更表明了粤剧艺术的魅力正跨越代际,焕发新生。

《南唐李后主》开演前,江南大戏院票房挂起了“全院满座”的锦旗。
老戏新演,让剧目更贴近当代审美
此次《南唐李后主》由广州红豆粤剧团全新复排演出,一级演员、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振江和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嘉宜联袂主演,优秀演员卢文斌、梁文超、吴浩剑、李霆辉等出演主要角色。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视听与心灵的艺术体验,用表演诠释劳动之美,传递艺术力量。
该剧主创悉数为广州粤剧院优秀创作人才,其中曾秋玲担任复排导演,左杰行进行剧本整理,陈政良调整音乐唱腔设计并为本剧创作了主题曲《春花秋月何时了》,狄勇航担任编曲和midi制作,吴浩剑担任武打设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末代君主李煜的词作堪称千古绝唱,他从一代帝王沦为阶下囚的跌宕命运令人唏嘘不已。粤剧《南唐李后主》以李煜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展开,剧中既有宫廷权谋的紧张激烈,又有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是粤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第一场“私会”,陈振江饰演的李煜与李嘉宜饰演的小周后在禅房幽会,才子佳人情投意合。
曾秋玲表示:“这次复排工作意义深远。虽是经典戏,但我们在舞台调度、音乐设计和人物塑造上做了创新,让剧目更贴近当代审美。”她以“辞庙”场景为例,宋兵兵器与宫娥乐器形成强烈冲突,“现实的暴力击碎了李煜的春花秋月梦,仪式化的画面强化了悲剧张力”。第五场“醉舞”中,原剧本赵匡胤分两次下令“褫衣”和“歌舞”,复排后改为赵光义命小周后“褫衣歌舞”,“小周后主动褪去华服,歌舞不再展现美态,而是掩饰屈辱与绝望——想哭不能哭,强笑如刀割,扭曲的心理通过肢体语言直击人心”。结局更从“误饮毒酒”改为李煜夫妇自主殉国,“二人释然共饮交杯酒,将浪漫情怀贯穿到底。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灵魂‘归家’,与故国山河相拥”。

第五场“醉舞”,小周后为了保护李煜的诗词稿甘愿受辱。
暨南大学叶农教授携50余名学子观演后感慨:“熟悉的剧本,全新的诠释!演员们用唯美的舞台和扎实的功底,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演出结束后,不少学生围住主演签名合影,更有学子表示:“粤剧的好看程度和感染力远超预期,一不小心就‘入坑’了!”
大学生小婷首次观演后难掩激动:“以前课本里读到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觉得词句凄美。但这次《南唐李后主》把国仇家恨与儿女情长融进舞台,让我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她尤其被李嘉宜饰演的小周后打动,“她为守护誓言以身犯险,既有大义又有柔情。谢幕时我眼泪止不住,既为剧中人,也为演员们的全情投入。”小婷感慨道:“希望更多年轻人能走进剧场,这样的艺术不该被时代遗忘!”

最后一场“寿诞”,李煜夫妇自主殉国。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通讯员 文瑶
图片由广州粤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