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棱镜:在时光碎片中,照见人性光谱与文明密码

2025年04月04日21:32:04 历史 1244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的时间?是遗忘的真相?是衡量的标杆?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每个人心里,肯定都有不同的注解。

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文人为历史下了无数的定义,比如梁任公曰:“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英国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形容历史:“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历史棱镜:在时光碎片中,照见人性光谱与文明密码 - 天天要闻

从满足传统的资讯到个人的好奇或者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塑造,历史的好处自是无需赘言。历史的宝贵之处在于他不是一门说教艺术,被当做众所周知的历史教训口口相传;也不在于他能提供趣闻轶事,满足人们打听奇闻的乐趣;也不在于它一定要当做一门多么高深的艺术,需要对史书倒背如流才能懂史做人。

大多数人读历史,是作为一个求知者,怀着一种对历史近乎崇拜的心情去读的。读史首先是因为内心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了解自己人类的历史,这种渴望能填补对于生存环境的恐慌,能很大限度拉长人们对生命的态度。其次是生活的需要。历史对我们的作用不是体现在某一件事情上,不是临时用什么故事中的策略来现炒现卖。而是渗透在人们的观念中,渗透在生命的方方面面,就像一种古老的告诫和启示。

从某种层面来说,历史确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文化、中国历史观的某些清晰镜像。在中国人的历史观念中,历史都是带有正负评价的,你或者名垂青史,或是遗臭万年。历史在一天天的变动,历史在一次次的更改,随着时间的洗礼或史学家、文学家的不断演绎,很多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虚幻了原本的模样,唯一留存的便是政治道德的大框架和一个人的是非曲直、功过评价。

随着教育的发展,历史的借鉴作用,也成为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与价值。以史为镜并没有错,这本身就是历史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问题在于以什么史为镜?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史料,绝大多数是后代所修,只不过是历史知识而已。且不说修史者所采用的史料是否真实,即使史料真实,修史人受政治因素和时代烙印等影响,同一问题,史家观点也往往相左,从而形成形形色色不同的历史知识,令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史学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争执是没有对与错的,即便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掌握资料不同,却谁也无法说服谁,毕竟一千个读莎士比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严谨如史实,在史学家的笔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如静静流淌的河水,带走了成王败寇,忠魂烈士,也卷走了荣辱得失,功过是非。历史首先是由人组成的,这些在历史舞台上杰出的人物,或是叱咤风云的君主,或是泽被后世的榜样,或是才貌双全的典范,或者阴险毒辣的跳梁小丑……

我们习惯了眼前的历史,习惯了教科书上的面容,习惯了相似的话语与解读,也习惯了古代是非曲直给与的主观印象。漫长的长河涤荡了太多的众说纷纭,历史这面镜子渐渐蒙上了一层拨不开的迷雾和玄幻色彩。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历史的真相不一定是要还原到最本真的事实,我们无意也无力考究这些历史事实的真伪。

因此,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就要很简便的学习一些已存在的、对现在仍还适用的知识,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也就是说,“学古”为的是“知今”,学历史,为的是从历史中总结对当代人有用的教训和启示,能给当代人以帮助,即“学历史是为现在服务”。只有从现代人的角度找出能为今所用的知识和经验,历史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抛开政治道德和荣辱得失,这些在群雄争霸历史舞台上的豪杰人物,不单单只是政治道义的符号,而是一个个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有各自的性格和人格的个体。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代表他自己,仅反映一种现象,不代表一种政治或道德模板。历史只有因果,没有对错。我们读史,便是读人,读人性。故此,我们试图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和另类解读,找出时光尘埃掩饰下的一些现象本质。如此,传统的历史教学体系变得苍白无力,传统的通俗文学也显得道貌岸然。在颠覆传统的同时,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却越来越趋近于真实。

我们挖掘历史的真相,便是挖掘人性,给我们为人处世、励志管理以标杆、以激励、以借鉴。只有领悟和融会贯通,才不会“纸上得来终觉浅”,才能将历史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变成自己宝贵的财富和经验。

历史是人生,似水流年浩瀚烟波照出的是人格,反射的是精神。在时光的洪流中,在历史的碎片里,穿过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听到那一张张陌生而经典的面孔的呼吸;我们可以听到那些灵魂的声音——在历史的缝隙里,他们,在突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镜观·回响|铭记历史 致敬英烈 - 天天要闻

镜观·回响|铭记历史 致敬英烈

2025年4月2日,清明将至,人们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2025年3月27日,参观者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言“不忘历史 不忘初心”。
【蒲湖新语】清明怀远 砥砺精神 - 天天要闻

【蒲湖新语】清明怀远 砥砺精神

滨州职业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开展“追寻先烈足迹 赓续英雄精神”清明祭英烈政校企村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滨城区第八中学开展“清明祭英烈 童心传薪火”主题实践活动“清明追思忆先烈 远足逐梦向未来”沾化一中举行励志远足活动博兴县第四中学组织开展“缅怀革命
江苏苏州一只边牧偷吃贡品胖成百斤?墓园回应:它已被“禁足” - 天天要闻

江苏苏州一只边牧偷吃贡品胖成百斤?墓园回应:它已被“禁足”

近日,江苏苏州一只边牧偷吃墓园贡品的新闻登上热搜,墓区贡品如何处理的问题也引发热议。4月5日,记者致电凤凰公墓,工作人员表示,边牧的主人是公墓管理处的一位大爷,已经和他沟通过了,目前狗已被“禁足”,不会再带到墓园了。对于“边牧偷吃供品胖成百斤”的说法,工作人员予以否认。首先狗本来就很胖,主人可能平时喂...
玉渊谭天丨中国为什么能全球第一个反制“对等关税”? - 天天要闻

玉渊谭天丨中国为什么能全球第一个反制“对等关税”?

4月4日,中方11箭齐发,坚决反制美国加征的“对等关税”。其中,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34%”和“所有”都引发了舆论场的广泛讨论。谭主回答几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为什么一次性对美加征34%关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表示,以这样的速度和幅度发布我们的反制措施,意味着中方已经提...
法国人怎么扫墓?你不知道的“法式纪念” - 天天要闻

法国人怎么扫墓?你不知道的“法式纪念”

让思念有了风的形状 清明时节 细雨纷纷 在中国,这是一个承载着思念、仪式与文化记忆的重要时刻。我们扫墓、踏青、讲祖先的故事、传承家的记忆。而此刻的法国,也许在春光明媚中悄然度过,....
毛新宇携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 天天要闻

毛新宇携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据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主办的天下韶山网消息,清明期间,毛泽东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少将携妻子刘滨、儿子毛东东、女儿毛甜懿回到韶山祭祖,慎终追远、礼敬祖先。
战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 天天要闻

战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由于东北“剿总”原将领范汉杰等人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改造之路,下午的讨论会很快便结束了,得出的结论自然是国民党反动派自蒋介石起到具体的战役执行者,反动透顶,愚蠢透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看出解放军伟大而神奇的决策,先打锦州,然后形成关门打狗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