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丝绸之路的绝响——一个葡萄牙人用生命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2025年04月01日10:53:03 历史 1920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虽然张骞未能达成政治目的,但他带回了关于西域的宝贵信息,为汉朝经略西域奠定了基础。此后,一条连接长安洛阳与中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正式形成。

此后一千多年时间里,由汉及唐,再到辽宋金元,东西方的商队满载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往来于这条张骞“凿空”的传奇之路上。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造纸术、印刷术沿着此路西出阳关,西域的胡粉、青金、胡酒、波斯锦,欧洲的香料、玻璃也借着此路东渐玉门。直到明朝时期,西亚的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联系,而明朝也在宣德之后采取收缩战略,丝绸之路的渐渐失去了以往的繁华。

古典丝绸之路的绝响——一个葡萄牙人用生命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 天天要闻

古丝绸之路

为了重新开辟与东方的贸易,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希望从海上另寻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经过几代人的探索,欧洲人从海上远涉重洋终于找到了一个生产瓷器的国度,于是给这个国家取名“China”。然而在东方曾经有个强大的政权——契丹(Cathay)以及后来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喀喇契丹)称雄中国北方和中亚,所以在欧洲人的认知里,只知道东方有个国家叫契丹,也是个生产丝绸与瓷器的国家,那么契丹是不是China?

彼时虽然身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致书印度诸神父,说除China(中国)之外别无“契丹”,除北京之外别无“汗八里”,“契丹”乃是中华帝国的别名。但在耶稣会果阿管区 (印度)、罗马总部乃至教廷还是引发了一场关于“契丹”与中国是否属同一国的争论。为了探明究竟,耶稣会东印度视察员尼古拉斯·皮门塔上书教皇,请求组成调查团前往“契丹”,而一个叫鄂本笃(Bento de Goes)的葡萄牙人被任命负责此项任务,顺便寻找一条一条通往中国的短捷的陆路交通线。

古典丝绸之路的绝响——一个葡萄牙人用生命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 天天要闻

鄂本笃东行路线图

鄂本笃20多岁从欧洲出来到印度当水兵,之后加入耶稣会,他聪慧敏捷,极具天才和学识,在印度当地学会了波斯语和伊斯兰教习俗,深得当地会众的赞赏和钦佩。1602年,在印度莫卧儿帝国阿克巴大帝的资助下,鄂本笃带着两名希腊人和四名回教仆人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艰难征程,由于16-17世纪亚美尼亚商人可以在亚洲腹地的穆斯林居住区自由通行,鄂本笃把自己打扮成了亚美尼亚商人,取了伊斯兰名伊撒·阿布杜拉来掩护自己的身份,从印度果阿出发,经北印度的拉合尔、阿富汗的坎大哈和喀布尔,翻越帕米尔高原,历时13个月,到达西域了的叶尔羌汗国。

在叶尔羌汗国,鄂本笃受到了汗王赛依德的热情款待。更令他感到兴奋的是,叶尔羌人告诉了他许多“契丹”国的信息,内心激动的他恨不得马上动身前往,然而路途凶险,为了安全起见鄂本笃选择了跟随朝贡大明皇帝的商队同行,这一等,便又是耗费了一年的时间。

古典丝绸之路的绝响——一个葡萄牙人用生命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 天天要闻

叶尔羌汗国

1604年10月,鄂本笃一行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经阿克苏、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终于在1605年11月到达明朝重镇——嘉峪关,然而嘉峪关的守备官员对这些西域商人充满了警惕,迟迟不放行,鄂本笃不得不施以重贿才得通融,最后于1605年底到达肃州(今酒泉)。

在酒泉的时间里,鄂本笃从当地人口中探知了北京和其他一些以前知道的地名,彻底坐实了契丹就是中国这一结论,他欣喜若狂的写信给北京的神父利玛窦,报告自己已经到达中国,由于他不知道神父的中国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在京城的具体地址,再加上信是用拉丁文字写的,结果自然石沉大海,不气馁的鄂本笃继续休书致信,花重金托人寄送,终于在一年以后利玛窦收到了这封宝贵的信件,从信件中得知,鄂本笃此行风餐露宿,身体已经每况愈下。收到信的利玛窦立即派人去肃州接应鄂本笃。

古典丝绸之路的绝响——一个葡萄牙人用生命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 天天要闻

利玛窦

当利玛窦委派的修士钟鸣礼到达肃州时,距离收到信已经又过了4个多月,此时的鄂本笃已经病入膏肓,卧床不起。钟鸣礼等人多方寻医,精心照料,但仍不见效,在钟鸣礼到达肃州之后第11天,鄂本笃积劳成疾而世,临终前,他把这些考察整理成信件让钟鸣礼带回北京,由利玛窦等人致信耶稣会会长,将China 就是 Cathay,北京就是汗八里的结论传回欧洲,至此,欧洲人为契丹是不是中国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宣告结束,为了这个结论,鄂本笃以身躬行,艰难探索,最后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了最后一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欧洲人。

古典丝绸之路的绝响——一个葡萄牙人用生命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 天天要闻

鄂本笃写信给北京的利玛窦

鄂本笃的去世,标志着传统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主要交流通道时代的落幕,东西方交流的主要渠道转由海路承担,等新的陆上“丝绸之路”再次焕发荣光时,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距鄂本笃离世已然又过了400余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 天天要闻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山西青年报记者孟存田 通讯员张琪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4月3日上午,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部分师生前往郊区河底镇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开展“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主题清明节祭扫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敬献花束、集体默哀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 天天要闻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新华社哈尔滨4月3日电(记者王君宝)近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普查队在推进孙吴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时,发现一枚侵华日军遗留炮弹。“在普查中,工作人员来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吴镇侵华日军地下隐蔽部,在文物本体西北侧发现了这枚炮弹,经过现场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弹为侵华日军遗留。”孙吴县文物保...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闻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这一串串数字背后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76年前,兰州战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役,许多战士血洒兰州474位烈士长眠于兰州市烈士陵园名字被岁月隐没,生命却融入山河大地兰州市烈士陵园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苍松翠柏簇拥一颗颗深埋黄土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奇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诸葛亮神机妙算,奇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人惊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从小家里贪困,童年以羊为伴,并且八九岁还是个哑巴。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边放羊,边到处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巅,瞧见一个小庭子,里面坐个须发皆白,行云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现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闻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长春4月3日电 (高龙安 李彦国)“缅怀烈士 铭史砺新”——伪满皇宫博物院清明节纪念活动3日举行,吉林长春各界人士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加纪念仪式。 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伪政权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华罪证。4月3日,吉林长春,民...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闻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云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献鲜花。当日,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清明祭英烈" 活动,共同追思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4月3日,云南昆明,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 天天要闻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雾如纱。五尊青铜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伫立,嶙峋山岩将他们的身影勾勒成永恒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或许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因为什么叫响的,在中国却人尽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2017年10月27日摄)。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 天天要闻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创始所长陆道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日16时58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