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2025年03月24日20:53:13 历史 1513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刚走完长征的毛主席

上面这张老照片中的人,是刚走完长征的毛主席,此时的他灰头土脸面色蜡黄,全身上下都脏兮兮的,裤腿都变了色。

更让人心疼地是,他整个人瘦得瘦得不成样子,一身衣服穿在他身上大得不合身,他的眼窝深陷,显然是长期疲劳所致,脸上的颧骨高高突出,几乎可以用皮包骨头来形容。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征是我国近代军事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战略转移,其中的艰难困苦,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所有活下来的人都是九死一生。

1936年10月,这场伟大的大迁移终于来到了终点,一个叫将台堡的地方,见证了最后一场重要的会师,当年5月,中央决定成立四方野战军,在这一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巩固现有的战略成果,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红二、四军做好充足的准备。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9月,红一军接到上级命令,抽调出一部分精锐部队拱卫苏区,大部队则继续之前的战略目标,不断扩大占领区域,此时的红四军已经攻下了岷州等地,继续冒着连天炮火向北和大部队会和。

在前进期间,他们又遭遇了国民党部队的袭击,与毛炳文部队展开了激烈对抗,消灭了不少敌人的有生力量,而红二军作为右线部队,继续向东前往甘南地区。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次月红一、四两支部队终于见面了,21号红二军也来到了宁夏境内,总指挥贺龙难掩内心的激动情绪,在这里,他们见到了赶来迎接的聂荣臻等红一军的高级将领,老战友相见格外激动,说话的声音都止不住颤抖起来。

直到第二天红二军抵达将台堡,为了欢迎兄弟部队的到来,红一军的主力部队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参加庆祝的战士多达11000多万,现场人山人海,欢呼声不绝于耳。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一军慷慨地拿出了准备好的粮食和银元,还有大量珍贵的御寒物资,尽数交到了红二军手里。贺龙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红一军干部的手连连道谢。

大部队会和后,红一军领导立刻将这个好消息传给了毛主席,并详细汇报了部队相关的情况,毛主席听后非常兴奋,拿着电报反复看了好多遍,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8年的三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正式结束,一场坚苦卓绝的大转移圆满落下帷幕,毛主席一颗悬着的心终于稳稳落了地,他知道红军挺过了这生死一关,以后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化险为夷,这已经是一支百炼成钢的部队了。

这次战斗,红军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前后一共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大转移,其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共计380次之多。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央红军从出发时接近9万人,会和时只剩了个零头,红二军也是减员过半,成功抵达根据地会师的人数只有1万人左右,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同样非常严重,打到最后都所剩无几,从数万人的部队锐减到了几千人。

但如果看一看当时的两军实力对比就能发现,红军简直太不容易了!光是部队,蒋介石派出的围剿人数就多达300多万,更别提他们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后勤补给,任何一项都是碾压红军的存在。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后来资料显示,参加长征的红军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才30岁,其中的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二十出头,战士中有不少孩子,最小的一个才9岁。

当时的几位元帅也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其他级别的领导就更年轻了,当时年纪最小的是萧华,那年他才刚刚成年。

翻看长征的史料,很多军事专家都觉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是战略上的以少胜多,他们走过的这些地区,哪怕是没有追兵,以其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要成功达到目的地也是非常困难的。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当年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长征呢?是否有其他更简单、伤亡更小的方法呢?当时红军的根据地遭到了蒋介石的重兵围剿,前面几次都取得了胜利,但最后一次却栽了大跟头。

一方面是蒋介石不愿放弃,一定要把这些有生力量全部剿灭,集结了50多万大军气势汹汹直扑而来,此时红军领内部却被左倾错误笼罩,完全脱离了战场实际,频频做出错误决策。

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红军改换了打法,在正面作战中节节败退,几乎溃不成军,此时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和根据地共存亡,要么战略转移,留得青山在,先跳出包围圈留下革命的火种。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毫无疑问肯定是选择后者,而长征的目的,就是摆脱死咬着不放的追兵,让红军获得一线生机,但要跑出去,正面强攻显然是不可能,向其他反向跑也是死路一条,最终中央红军确定了撤退路线,先向西行。

也许有人要问,当时受到重创是中央红军,其他部队还有战斗力,为什么不能集结起来展开反击呢?因为中央红军是主力部队,主心骨一退就相当于群龙无首,其他部队的兵力不够,根本无法和国民党抗衡,必须一起转移。

1934年,这场伟大的征程拉开了序幕,主力集结完毕,开始了艰难突围,连续闯过敌人的几道防线后,李德等领导又因为指挥失误,让红军措施先机,走入了被动挨打的死胡同。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毛主席立刻站出来力挽狂澜,他表示必须放弃前往湘西会和的企图,立刻改变前进路线,进入川黔边区,正是毛主席的这个决定,把红军从必死的局面中拉了出来,生生开辟出一条生路。

特别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因为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得到了全军上下的一致信任,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在他的指挥下,长征才真正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可以说,长征的胜利是毛主席作为军事家生涯最伟大的成就,这张照片拍摄于长征之前,这时的他还是一个有些青涩的青年干部,经历了长征洗礼后,他真正成为了红军中的灵魂人物,举手投足都有了大将的风范。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中国青年报【2019-08-12】《将台堡: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澎湃新闻 【2021-04-08】《关于长征的数据,请国人不要忘记!》

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瘦得脱相,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让人心疼 - 天天要闻

新华社 【2016-08-0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参考信息

中国青年报【2019-08-12】《将台堡: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

澎湃新闻 【2021-04-08】《关于长征的数据,请国人不要忘记!》

新华社 【2016-08-0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