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其他重大移民事件,衣冠南渡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原人群的三次南迁。
第一次发生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第二次发生于唐朝中晚期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北宋末年的金国南侵。最早衣冠南渡仅指永嘉之乱带来的南迁,现今三次南迁被视为同一性质的移民事件。
三次南迁中第一次以贵族及其附属人群为主,二三次虽然仍以贵族为主,但黎民百姓占比有所提高。
现今南方人家谱几乎都宣称自己祖先来自中原地区,实则大谬,因为现今南方人的祖先,仍以是南方土著族群为主。真正衣冠南迁人群的后代,现今存在于南方地区是毋庸置疑的,但比例远没有大众所认为的那么高。本文将从父系基因的角度讲一讲,现今有哪些南方人会是真正衣冠南渡人群的后代子孙。
1:山东衣冠南渡家族
后代既在山东也在衣冠南渡迁入各省都有分布的姓氏家族,现今已经发现了几十个,其中以后代分布在山东和江苏两省为主的家族最多。不过考虑到两省具有漫长的边界线,衣冠南渡之前就早已是中国南北方人群迁徙流动的主要路径,无法准确判断这些姓氏家族,是否是因为参与了衣冠南渡才进入江苏地区。因此这一类型的家族,全部舍去不计入示例之中。
最后选取了三个,明确属于衣冠南渡的姓氏家族来做相关讨论。
鲁浙王氏家族的始祖可追溯到秦汉之际,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姓氏家族,后代的人口规模也占到了全国男性人口的大约0.04%。永嘉之乱中参与衣冠南渡的山东地区王姓士族,主要有以“卧鲤求冰”主人公王祥为代表的琅琊王氏,以小说中和诸葛亮骂架而死的王朗为代表的东海王氏。两个家族在东晋、南朝都十分的显赫,尤其是琅琊王氏成为了士族之首,和东晋皇室几乎平起平坐。因此鲁浙王氏对应的历史家族非此即彼。
苏浙鲁卞氏家族,从山东进入江苏后又再迁浙江,衣冠南渡的色彩十分明显。从家族可追溯的始祖距今大约1400年前来看,家族参与的必然不是第一次南迁。根据家谱记载其南迁始祖叫卞嗣宗,两宋交际时期的人。尽管史料上搜寻不到这个人,但结合其始迁祖和可追溯始祖生存年代的差异,家谱记载的可信度较高,家族是因为参与第三次衣冠南渡而定居在了南方。
鲁赣闵氏家族的后代,主要分布于山东和江西,衣冠南渡的色彩同样明显。家族可追溯的始祖距今大约1500年前,对应晋末刘宋初期,在缺乏家谱佐证的情况下,只能初步判断该家族是在唐朝中期或者是北宋末年进行了南迁。
3:河南河北衣冠南渡家族
后代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以及衣冠南渡迁入各省的姓氏家族中,存在很大比例在河南、河北、江苏、安徽都有分布的家族。同样出于他们彼此之间地缘关系的考虑,将信息不确定家族全部去除,最后也得到了三个示例家族。
这三个家族中值得拿出来讲一讲的是豫浙华氏家族,根据家族南迁分支家谱记载,是在北宋末年护送赵构时南迁,但离奇的是其始祖华景宏竟然是唐庄宗李存勖的儿子,为避难而改姓。
根据基因溯源检测,家族的始祖可追溯到大约2240年前,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姓华氏,因此不可能是出身沙陀族的后唐皇室子孙。可见其家谱有重大的伪造攀附嫌疑,只是攀附的人选,令人感到难以理解。
4:衣冠南渡名人家族
和历史名人有关的衣冠南渡家族,笔者同样搜罗到了三个示例。
范阳张氏家族兴起于曹魏时期的张华,张平等人。永嘉之乱时南迁的家族分支,在南朝涌现出来了张穆之,张弘策等人物,到了隋唐时期依然较为显赫,担任宰相的就有张柬之、张说、张九龄、张嘉贞等几人。
家族的后代占到现今全国男性人口的大约0.08%,超过56万人,不过其中49万人,都属于南迁后代中以张九龄为代表人物的韶州始兴张氏这一支。导致家族后代呈现出北方和江淮地区都偏少,两广地区独大的特殊格局。
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当和未参与南迁分支,在北方经历了较多的战乱,南迁居住在江淮的分支,受到了侯景之乱的清洗;唯独南迁广东韶关这一支,在偏远之地得以避祸有关。
只要在父系基因上属于韶州始兴张氏家族的后代,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两广客家人。
太原温氏家族兴起于东汉时期,连绵到隋唐都十分的昌盛。家族南迁的代表人物是温峤,他是“闻鸡起舞”故事主人公之一刘琨的属下,被派往健康拥戴司马睿称帝,后来刘琨身亡,他也就留在了南方。
太原温氏不同于其他南迁士族,家族后代现今主要分布在安徽地区,南方其他省份较为少见。留守在北方的家族后代,仍集中于山西省境内。
京兆韦氏家族是中古时期关中士族的代表,兴起于西汉,衰落于唐末。仅在唐朝时期担任宰相的就多达17人,丝毫不逊色于五姓七望所涵盖的7个家族。
该家族最值得讲述的便是南北朝时期的韦孝宽,他凭借玉璧之战不仅断送了高欢统一北方的理想,也让自己被供奉进了武庙。
京兆韦氏南迁的时间线比较长,从永嘉之乱持续到了隋朝时期。南迁的后代现今在江浙沪、安徽都有一定分布,但人口最集中最繁盛的则属于迁入江西的分支。
结束语
现今南方人群中,到底有多少属于衣冠南渡中原人的后代,难以给出具体的数据。根据本文涉及的示例家族在南方的规模上看,总计可能有数千万人之多,和南方人群家谱上记载祖先为衣冠南渡的占比,存在十分巨大的差异。
笔者撰写本文不是为了验证南方人以土著族群为主,反而是因为关于现今南方人祖先来源的认知,开始出现了否认存在衣冠南渡这种矫枉过正的情况。尽管这部分人群在现今南方的人口数量,远不如大众以为的那么多,但三次衣冠南渡的确导致许多北方家族进入了南方地区,这是需要正视的实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