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早期革命经历
毛主席是我们党的第一批党员,1921年就入了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连续五届都是最高领导。那段时间,毛主席在党内基本没有什么决策权,更像是个执行任务的人。陈独秀曾经派毛主席去湖南当省委书记,负责地方工作。毛主席一到湖南就组织暴动,反对当时在武汉掌权的唐生智。但是,陈独秀不懂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性,还低估了农民能发挥的作用,主张向武汉的国民党妥协。他压制所有反对的声音,采取了右倾机会主义的政策。结果,仅仅十天时间,陈独秀就命令毛主席停止暴动。这种做法让党和人民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革命失败。
多次“左”倾错误与毛泽东正确路线的斗争
后来呢,先是瞿秋白搞“左”倾盲动,硬是要搞“城市中心论”;接着李立三又来“左”倾冒险主义,喊着要“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紧接着王明和博古也来“左”倾机会主义,差点把红军给搞没了!
毛主席主张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一开始没多少人支持,但每次出了问题,毛主席总是挺身而出,带着大家走出困境。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毛主席入党14年后,终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路线是对的。不过呢,大家也只是让他当了周恩来的军事助手。前线的林总直接吐槽:“老是绕远路,这样走下去部队会被拖垮的”“老是走来走去,都不打仗,这是怎么回事啊?”甚至有人提出要换掉军事领导人。
王明擅自发表文章
1938年2月,毛主席入党17年后,王明仗着自己是共产国际指派的中共代表团团长,居然自作主张,不经过毛主席同意,就用毛主席的名义发表了文章,还替毛主席表达对国共合作的看法。事情过后,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没能事先让泽东和书记处审核,还请原谅。”
项英反对新四军北移
1940年5月,毛主席入党19年后,给新四军下了北移的命令。但项英觉得这个决定不太合适,就给中央发了个电报说:“我对这个有不同看法。现在斗争这么激烈,为了党的利益,就不必再争论了。”
但是毛主席坚持新四军必须北移。项英又在电报里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毛同志你别担心,我们在皖南也能打得下去。”
毛主席获得最终决定权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毛主席已经成了军委主席,但在党内,军事命令还是有点儿分散,有些决定并没有完全落实。
直到1943年3月20日,我们党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叫《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决定》。这个决定设立了政治局主席一职,并明确规定“政治局推定毛泽东同志为主席”。文件里还明明白白地写着:“会议中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
毛主席成为党的领袖
这样,毛主席在入党22年后,全党都心甘情愿地让他有“最后决定之权”。
就像刘少奇同志说的:经过22年的长期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我们党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带领着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