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小说的写作方法,将历史上所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如改朝换代、农民起义、军事战争等为题材,演变成能为大众所接受、流传的故事的小说。
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艺术发展到黄金时期。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许多优秀的演义小说层出不穷,如《三国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等等。
相比于历史,演义小说有着冲突的情节,形象鲜明的各路角色,再加之通俗的语言表达,深深吸引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以至于很多人其实都把演义小说给当成了正史来看待。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出现,很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被“误解”了,或者说是被“黑”了。
简单来说,就是小说为了制造正反对立、矛盾冲突,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反派角色。实际上,这些反派角色在历史上并不坏,甚至还以品德高尚而闻名于世,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潘仁美和苏定方。
潘仁美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杨家将》系列。在小说中,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奸臣形象,为了一己之私,心胸狭隘的他疯狂迫害忠良,无视国家利益,里通辽国,接连导致杨家将战死沙场。
然而,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却并非如此。作为北宋开国名将,他追随宋太祖建立北宋,参与攻灭南汉、平定江南。又在太宗年间征北汉,镇守北境,可谓是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潘美在演义小说中被塑造成反派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公元986年,在雍熙北伐时,潘美作为西路军的主帅,由于指挥作战时出现失误,要对杨业的战死负一定的责任。因此在班师回朝后,宋太祖听说杨业战死后非常伤心,于是便将他连削三级。
不过,总的来说,潘美并非是演义小说中的大奸贼形象,而是一位实打实的名将贤臣,所以在他去世之后,皇帝赐其谥号“武惠”,后来真宗年间更是又追封了郑王。而在南宋理宗时期,宋朝搞了一个昭勋阁两宋24功臣,潘美更是在24人中排在了第五位。
苏定方这个人物,出自于《隋唐演义》、《说唐》等讲述隋末唐初群雄争霸的一系列小说。
在诸多此系列小说作品中,苏定方基本上都被塑造成一个奸诈阴险的小人、奸臣形象,他曾经使用阴谋诡计,先杀罗艺,后害罗成,最后再设计加害罗通被识破,最终被罗通杀死。
然而,历史上的苏定方完全不是这样一个奸佞之人,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超级猛将。
苏定方是河北人,生逢乱世,他十几岁就跟着他爹上了战场,讨贼伐寇,凭其骁勇善战,成为名震地方的少年猛将。后来,在农民起义的时代风云中,他辗转窦建德、刘黑闼麾下,攻城拔地,屡次立功。后来刘黑闼战败身亡,他念及旧主之情,不愿仕唐,遂隐于乡野。
贞观年间,天下大定,苏定方最终决定仕唐,担任匡道府折冲都尉。此后多年间,他为大唐鞍前马后,立功无数。太宗在位时,他曾随李靖北伐,灭亡东突厥,随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击败西突厥鼠尼施等部。
而到了高宗年间,年过六十的他作为统军主帅,率领唐军先是攻灭了西突厥,获封邢国公,拜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带军征伐百济,灭国擒王,立下了“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不世功勋。
晚年,苏定方依旧在为了大唐的边境安宁而奋战,坐镇凉州防御吐蕃,最终在边疆病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贤臣猛将,到了小说中却成了个奸臣,甚至连后人都被黑得体无完肤,实在是有些令人唏嘘。
除了这两位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被小说抹黑的历史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