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以降,毛主席何以对辣味佳肴渐行渐远?程汝明坦诚相告:医者之言,岂能动摇主席之心?毛主席,一位情深义重之人,对于相伴岁月悠长之人或物,无论是离别抑或遗失,皆难以割舍。中南海的厨师程汝明,与毛主席并肩二十二载,那份情谊,早已超越了厨师与宾客的界限,深似家人。在主席的眼中,程汝明宛如家中一员,他甚至吩咐家中的孩子们,对工作人员皆以“叔叔”、“阿姨”相称,尽管程汝明与主席的子女年龄相仿,甚至更为年轻,但这一规矩始终未变。
为毛主席服务,程汝明心怀无比的自豪。他深知主席的饮食偏好,铭记于心,无论是主席钟爱的美食,还是避之不及的菜肴,乃至那些鲜为人知的琐事,皆了如指掌。程汝明出身贫寒,幼时家境拮据,妹妹竟因饥饿而离世,这一幕深深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他暗自发誓,定要成为一名厨师,摆脱这食不果腹的苦难。
十三岁那年,叔父将他接至天津,依他之意,送入惠中饭店学艺。在那里,程汝明勤学苦练,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烹调技艺日益精进。二十二岁之时,他已成为饭店内小有名气的主厨。建国后,北京广纳贤才,程汝明怀揣建设新北京的梦想,一到北京便被分配至北京铁路专务运输处,工作环境也随之改变,开始在专列上烹饪美食。
一九五四年,程汝明有幸在毛主席的专列上服务。建国之初,主席为制定政策,需遍访祖国各地,故而大部分时间皆在专列上度过,主席的餐食多由程汝明精心准备。久而久之,他总结出主席饮食的几个特点:其一,主席偏爱萝卜丝饼、红烧肉、辣椒、苦瓜,以及湖南人钟爱的腊肉。其中,萝卜丝饼尤为独特,起初程汝明并不擅长,这道菜做得最好的是王师傅,他长期在钓鱼台掌勺。若非程汝明虚心求教,王师傅绝不会轻易透露其精髓。
其二,主席不喜华而不实的摆盘,鲜少尝试未曾品尝过的菜肴。如今,高档饭店的菜肴摆盘皆精美绝伦,而程汝明回忆道,主席对饭菜的摆放并不讲究,反感盘中点缀之物。对于新品菜肴,即便再讲究、再地道,若不合口味,主席亦不会动筷。程汝明能在几道寻常菜肴中,让主席百吃不厌,实乃真功夫!
其三,主席对辣的喜好具有阶段性,七十年代后,便不再食用辣椒。主席曾言:“不吃辣椒,何以干革命!”他对辣椒情有独钟,但并非始终如一。有人猜测,是否医生劝阻主席晚年勿食辣椒?程汝明摇头否定,主席之事,皆由自己决断,医者之言,岂能左右?主席停食辣椒,实因晚年嗓子不适,疑为辣椒所致。其四,主席的菜单需及时销毁。作为国家领袖,主席的安全至关重要。程汝明每日做菜前上报菜单,饭后即刻销毁,日复一日,严谨至极,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离开毛主席后,程汝明调至中央书记处工作,为高级干部烹饪美食。此时,他的时间相对充裕,不仅将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悉心教导学徒。此举赢得了中南海领导们的赞誉。晚年之时,程汝明常忆起毛主席,那段与主席共度的时光,点点滴滴,皆如昨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