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1954年的劳模照片

2024年05月16日06:25:24 历史 1884

文 | 戈壁涌泉

前些日子,老绢纺厂开始搬迁了。在整理档案时,我偶然发现了一批老照片,其中一张“国营嘉兴绢纺厂一九五四年劳动模范留影”,引起了我的注意。

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弹指一挥间。目睹老照片,不禁勾起对于老劳模、老领导的缅怀之情。

一张1954年的劳模照片 - 天天要闻

嘉兴绢纺厂始建于1921年,其前身为杭州纬成公司裕嘉分厂。抗战前,裕嘉分厂和纬成绢纺厂是民族资本私营企业,1937年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沦为敌产。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成为官僚资本企业。嘉兴解放以后,才成为国营企业。

嘉兴绢纺厂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涌现了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省级劳动模范。他们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也为嘉兴绢纺厂的历史描上了精彩一笔。据《嘉绢志》不完全统计和记载,先后有潘文化、冯惠珍、丁彩英、唐玲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刘阿宝、黄加芬、郁水根等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这张老照片大约摄于1955年上半年。我进厂稍晚,当时照片上的老同志,大部分已经调离或者离退休。凭记忆,前排左起第一人应为丁彩英同志,她很早就到厂里工作了,从1954年起,作为精纺捻丝挡车工,被评为浙江省轻工业厅劳动模范,以后一直被评为省级劳模,直至“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劳动模范。晚年担任技术指导工作,1985年退休,在绢纺新村安度晚年。

记得当时还有一位冯惠珍,她也是精纺挡车工,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开展劳动竞赛,她与其他姐妹一道,带着学习青岛纺织女士“郝建秀工作法”,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五十年代中期,曾经随团出访前苏联和蒙古等国,以后一直勤勤恳恳工作。“文革”以后,担任厂工会副主任,1985年退休,现居住在绢纺新村。两位老阿姨均已八旬高龄了。

照片上还有几位绢纺厂的老领导,即党委书记李齐同志(前排左起第三人)。他是南下老革命,在绢纺厂工作了二十多年,1978年底调任市委统战部部长。李书记老小和气,离休以后,仍然关心绢纺厂的生产与发展,晚年常到厂里走走看看。

2006年6月中旬去世,终年93岁。时文厂长(前排右起第二人)也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南下老干部,他是一位“技术型”的老绢纺,熟悉绢纺生产工艺、设备、基建,为绢纺厂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五十年代中后期,他曾经担任嘉兴市副市长,后来又重回绢纺厂。

1978年底,调任市纺织丝绸公司经理。前几年有一次生病住院,我曾到病榻前看望,他还念念不忘绢纺厂。时文于2005年6月下旬去世,终年88岁。

照片上还有一些老同志、老劳模、老领导,不知近况如何,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END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 天天要闻

中央工作会议速记资料、1935年的结婚证……这些珍贵档案亮相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档,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记忆。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6月5日下午,“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2024年嘉定区“国际档案日”暨档案地方志文化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嘉定区档案馆新馆举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进档案馆,开启一场奇妙的档案文化体验之旅。“活”档案,讲“活”历史“周总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 天天要闻

一夜之间,欧洲大变天

比利时首相辞职,法国总统马克龙解散议会,德国总理肖尔茨更是创下记录的惨败,如今整个欧洲都在右转。 今年是大选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会在今年投下关键一票,这也必将决定未来数年的世....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