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2024年03月21日18:25:05 历史 1880

安徽省池州市出发走高速公路,驱车约110公里,会来到一个叫做东至县的小县城。

这个县城平时基本不会有人前来,毕竟所处位置的确是太过于偏僻了,而且几乎没什么旅游价值。

但是在2004年的时候,这个几近与世隔绝的小县城,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搞得这里的原住居民都有些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就在这年,在当地开凿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一个隐匿于世,宛如世外桃源的村庄被发现了。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皖南古村

这个村庄对外自称叫做“金家村”,但发现这里的考古人员,更喜欢叫它“南溪古寨”,这个名字来自于村子东南方向,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最开始的时候,考古人员对这片区域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单纯认为这又是一个南方风格的村落古镇罢了,或许稍微研究一下,还能进一步开发它的商业旅游价值。

但是很快,随着考古专家们的深入研究,这片区域的不同寻常之处,便呈现在了众多专业学者面前。

建筑风格引出疑问

首先,金家村无论从历史传承还是地理位置来看,都属于不折不扣的南方村落,建筑的风格也是皖南结构,按理说跟北方的文化习俗没有任何关系。

但很奇怪的是,在这片村落外部,却被一大片连成一体的城墙以及烽火台包围住了,俨然一副“北方坞堡”的形态。

而这种“北方式坞堡”,按照考古学家的研究,基本常见于陕西山西一带,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远溯至魏晋时代的防御性建筑。

彼时正值五胡十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纷争不断,而同样,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也相互吸收,北方胡人的一些建筑风格,就被吸收到了汉人的防御建筑中,从而形成了这种“北方式坞堡”。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种明显北方风格的坞堡式建筑,会出现在安徽大山深处的这样一所小村庄中?而且还存在了至少数百年之久呢?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坞堡建筑

除此之外,这个村庄里,还有更加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那就是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更加接近于北方人而非南方人。例如每年祭祀的时候要朝向北方,对长辈逢年过节要行磕头礼,甚至于一些方言的发音,都更像是西北地区的语调。

种种迹象都向学者和专家表明:这个村庄的来历,一定不简单。

于是,学者和专家们便转而变化了方向,向村庄里的长辈和老人,打探起了村庄的历史,以及村民祖先的来龙去脉。

本来关于这些,村里的长辈和老人,并不太想要多提起,毕竟涉及到自己宗族和群体的由来,其中也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别人一打听就说,显然有些过于轻佻了。

但是架不住学者专家们的软磨硬泡,加上专门申请的,对当地的一些经济援助。“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是帮助到自己的人呢?最终村庄里的老人们,还是把村庄历史的来龙去脉,对学者还有专家介绍和交代了。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匈奴人形象

他们拿出了一本尘封了不知道多久的家族族谱,吹去上面的灰尘,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族谱,学者们上前一看,赫然发现,这一个族群的直系祖先,便是金日磾

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古代中国人来说,“异族”,始终是所有正统中原王朝心中的忧虑。

经常被人调侃的宋朝自不必说,南北宋加起来三百年,与契丹、女真还有蒙古相互攻伐三百年。

即使是强如“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以及“万邦来朝,天下归一”的大唐,到了晚期,也依然被后金吐蕃折腾得国力亏损,一步一步走向慢性死亡。

不过呢,凡事总有例外,大汉朝在这个问题上,就显得开明了许多。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汉武帝时代的名臣,金日磾。

金日磾是什么人?

只看名字,可能今天的我们感受不到什么,或者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可能会猜测:“这人姓金,难道是朝鲜人?”别闹了,大汉朝哪有朝鲜族朝鲜半岛那旮旯,还是自称“三韩部落”的一群野人呢。

其实这位“金日磾”确实不是汉族人,他是一名匈奴人,而且是匈奴贵族出身。

他的父亲是匈奴族的休屠王,因为跟当时的匈奴单于产生了矛盾,所以被单于一怒之下杀死,而金日磾本人就带着自己的弟弟和母亲,投奔了汉朝。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金日磾剧照

高情商说叫“投诚”,低情商,那就当了“匈奸”。

不过金日磾这个人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平时的行为也小心翼翼,因此获得了汉武帝的信任,成为了汉武帝身边一个重要的大臣。到了汉武帝去世的时候,甚至成为了汉武帝亲自指定的托孤重臣。

而也因此,金日磾的家族,开始从他这一代开始,融合进了华夏文明的族群,从游牧民族化身为农耕民族,一路持续繁衍生息。

而他们存在的时间之久远,或许连当年的金日磾,都很难预料到。

有多久呢?两千多年,而且到了今天,依然存在。

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传奇了,毕竟实事求是的讲,即使是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世家大族,都很难有存在这么久的,更何况是金氏家族这种所谓的“蛮夷后代了”。

原来金日磾的家族,从汉朝开始,就一直被大汉朝廷所重用,世代为官。到了汉末甚至诞生了武陵太守金旋这样的一方诸侯,以及敢于直接抗衡曹操,试图再兴汉室的金祎这样的大忠臣。

可以说,金日磾的家族没有辜负汉朝对他们的厚待,同样也没有背弃忠义的精神。

或许也正因为这份高尚的品质,才让这个家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代,虽然并非是超一流的世家大族,但却始终人才辈出。

一直到了唐末,为了躲避黄巢的战乱,才来到了安徽的大山中,扎根下来,这一待就是一千多年。

而南溪古寨的血统,似乎也可以确定,跟早已消失的匈奴族,有着紧密甚至说直接的联系。这无疑是一种幸运,尤其是跟匈奴族其他的分支族群相比,金氏一族是更加明显的“人生赢家”了。

毕竟,从总体来看,匈奴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辉煌一时,但它身上背负的和发生过的经历,则应该算是这个族群演变过程中,最令人唏嘘的往事了。

匈奴部落的崛起

匈奴族,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如《战国策》、《逸周书》就已记载,以此推论,至少在春秋时代的末期,匈奴这个族群应该就已经开始在历史舞台上萌芽了。

至于匈奴这个民族血统的由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提到过: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意思不难理解,那就是匈奴人是大禹的一支后代,跟汉族人一样,都是华夏民族。

暗含的意思大概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要打来打去呢?”

这种说法看上去很像“统一战线”、“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只不过匈奴人完全没有在意司马迁以及他的前辈史官这种宣传,该怎么袭击各诸侯国就怎么袭击,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直到战国时代中后期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了匈奴人的用兵技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而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

后来的赵国大将李牧,更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曾经以少胜多,打败过十几万匈奴大军。

自此才让匈奴人对中原的国家有所畏惧,在这之后,匈奴人连一口气都没喘匀,就招来了另一个“大麻烦”,那就是统一的秦帝国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秦始皇影视形象

秦始皇毫无疑问是华夏历史上最雄才伟略的君主之一,他不仅统一了中原地区的六国,还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百越之地,以及北方的匈奴。

为了彻底扫清匈奴对于秦帝国的威胁,秦始皇便派出爱将蒙恬,率领整整30万大军,北击匈奴。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一下子让匈奴人彻底见识了中原王朝的实力,此后秦始皇又修筑长城,利用这种特殊的防御工事,把整个边境一带连成一线,建设起了最早的边境防御体系。

匈奴看似跌入了谷底,但很快,他们的机会就要来了。

匈奴人的结局

实事求是的讲,匈奴人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这件事,除了匈奴本身的军事科技水平差,无法打造出好的兵器以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匈奴族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雄主”,能够带领匈奴人团结起来,构建起一个原始的国家体系。

但很快,匈奴人就迎来了他们的雄主,那就是冒顿单于,冒顿这个人,为人雄才伟略又心狠手辣,杀死自己的亲爹以后,积极向外扩张势力,吞并了无数小的族群,从而建立起了匈奴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而这个阶段,中原恰好处在楚汉争霸的时期,刚刚击败了项羽汉高祖刘邦,已经没什么力量再跟冒顿对抗,于是就出现汉朝初年著名的“国耻”:白登之围

刘邦被迫跟冒顿讲和,并且利用“和亲”的方式,通过将汉朝宗室中的年轻女子许配给匈奴贵族,来达成边境上的短暂和平。

在我们今天看来,“和亲”当然属于耻辱,而且有点认怂的感觉,但是对于当时已经饱经战乱的华夏大地来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恢复元气,而汉朝统治者,对于匈奴的挑衅,也绝对不是简单认命,得过且过这么简单。

等到汉朝真正的实力恢复后,匈奴人才会迎来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汉武帝影视形象

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位能够与秦始皇并列的英主,终于在国力恢复后,决定发动对匈奴的反击。

而命运仿佛也在眷顾汉朝,卫青霍去病两员不世出的名将,仿佛在一夜之间来到了汉武帝身边,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以这三场决定性战役为代表的汉匈大战,向整个东亚乃至此后的历史证明了一件事:寇可往,吾亦可往。

汉朝和匈奴的攻守之势,彻底易形了。

而从这以后的匈奴,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还是汉朝最主要的敌人,但面对汉朝,匈奴已经没有战略上的优势了,反而是处处被动挨打,哪怕到了西汉王朝的末期,汉朝国力已然走向衰败,匈奴也始终没有能够重新崛起,反倒是内斗频仍,在东汉年间终于分成了南、北两部匈奴。

安徽深山发现古代匈奴部落,两千年传承不断,祖先究竟是谁? - 天天要闻

匈奴

在这之后,北匈奴一路被驱逐到了欧洲,到了公元2世纪,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记载中,虽然有一些学者认为后来在欧洲纵横一世的匈人是北匈奴的后裔,但史料支持不多,这个说法也存疑。

南匈奴在东汉和后来的曹魏统治下,都乖乖当了顺民,一直到后来的西晋时期,趁着司马氏内斗,抓住机会起兵,建立了以前赵为代表的多个少数民族政权。

但后来依然敌不过新生的鲜卑等民族的崛起,被其挤压了生存空间,最终被汉化,同样消失在茫茫史册中。

结尾

南溪古寨,与其是说是匈奴族在历史上的缩影,倒不如说是许许多多华夏大地的游牧民族,共同的缩影。

他们以自己的能力和志向,登上了华夏历史的舞台,演绎出了一幕幕传奇的大剧,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融合和交流,但最后,同样被深远而博大的华夏文明所影响,最终合而为一,构成了今天这个庞大和多元的国家。

金家村的历史,保留了盎然的古意,同样也作为历史重要的研究依据,为我们后来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宝藏。

而金家村本身的多元魅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发珍贵,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来探寻这片神奇的土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大陆自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了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两岸各界人士参与。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 天天要闻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中新网新疆哈密6月15日电 (陶拴科)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左宗棠的精神价值、历史贡献展开深入探讨。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韩国:朝鲜“修墙”! - 天天要闻

韩国:朝鲜“修墙”!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上修建隔离墙。韩国政府认为,上周朝鲜军人越界事件可能与此有关。韩媒:朝方正在军事分界线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据KBS电视台15日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的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建造隔离墙。韩方此前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