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5分钟,通晓5千年”之2:西汉东汉三国晋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
夏商西周东周秦,
西汉东汉三国晋,
南北隋唐五代并,
北宋南宋国土分,
辽与西夏北方存,
金元明清民国生。
西汉东汉三国晋
西汉(前202年-8年) ,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政权 。共历十二帝 ,享国210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秦末时期,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后,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初都洛阳,后迁长安。
西汉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 但废秦苛法。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自汉武帝之后,皆以外戚辅政(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
公元8年12月,王莽篡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公元8年-公元25年),西汉灭亡。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195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开国皇帝是刘秀。
(东汉玉)
王莽新朝(公元8年-公元25年)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
(曹操雕塑)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西归 ,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220年,曹丕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
曹丕篡汉,指的是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的事件。汉朝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被封为魏王,担任丞相,掌握汉末实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至此,历12帝、历时195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汉晋春秋》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266年,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
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前有三家分晋,现有三家归晋。历史总是在轮回中前进。
(266年,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266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155年。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东晋时期所建的红螺寺。南有普陀,北有红螺)
(待续)
(根据史料整理,头条首发。文字、图片如有不实或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