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2023年08月26日11:26:08 历史 1077

纵观历史,即便是一些偏激的君王,在权力斗争中,也会对曾经的盟友、特别是曾经的救命之恩者留有余地。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其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樊哙,是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更是在刘邦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为他挡下了致命的一箭,身负重伤。这样的情谊,原本应该深厚到无法割舍。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但刘邦临终前,却下令将樊哙处死。这一令,震惊了朝野。为什么刘邦要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

樊哙与刘邦的缘分起始于他们共同的故乡,不仅如此,两人更因婚姻成为连襟,樊哙娶了吕后的亲妹吕须在早年,樊哙是一个简单的狗肉摊主,与刘邦的深厚友情深厚。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沛县,刘邦起兵反抗秦朝,而樊哙则坚定地与他并肩作战。两人决定投奔楚军,支持项梁项羽叔侄,同时,也尊重楚怀王为他们的领导者。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楚怀王急于打破秦朝的统治,于是设下规则:谁能首先攻下关中,便封他为王。刘邦机敏果断,成功率先攻破咸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但随后,为了守住他的胜果,刘邦竟决定严防函谷关,防止其他诸侯进犯。而项羽在得知此事后,感到愤怒不已,同刘邦撕破脸。

他的司马曹无伤在背后向项羽透露消息,指责刘邦有意在关中自立为王,欲立子婴为其丞相,甚至把秦国的府库与珍奇宝物据为己有。项羽一听此话,怒火中烧。再加上其首席谋士范增的煽风点火,项羽决定亲自讨伐刘邦。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项伯,项羽的叔父,并且与刘邦的智囊张良结下深厚友情,及时得知了这一切。他暗中通知了张良,建议刘邦前往鸿门,亲自向项羽请罪,以求和平。

刘邦只得带领随从,其中包括张良、樊哙及其他部下,前往鸿门。范增不止一次地催促项羽处决刘邦。当项羽犹豫不决时,范增更是指使大将项庄持剑起舞,企图找机会除掉刘邦。面对这危机四伏的情况,机智的张良偷偷离席,找到樊哙,希望他能够及时出手,保护刘邦的安全。

当樊哙得知刘邦身陷困境,他毫不犹豫地披铁甲、挟剑闯入项羽大帐。他凌厉的气场和战士的战意不仅逼退了正在舞剑的项庄,更让霸气外露的项羽感到了一丝寒意。此时,樊哙完全不顾与项羽之间的君臣礼仪,公开斥责项羽容易受到谗言左右,欲害良友,乃不配为王的行为。项羽,被樊哙直白的指责说得哑口无言,那短暂的杀机也因此消散。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宴会尚未结束,刘邦便找了个借口离席。在樊哙与其他随从的保护下,他风尘仆仆地赶回了自己的大营。正是因为樊哙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出击与坦率指责,使得刘邦得以化险为夷,摆脱鸿门宴上悬而未决的生死危机。毫无疑问,樊哙在那刻成为了刘邦真正的生命之交。

楚汉之争的漩涡中,樊哙展现出了他出众的军事能力,不管是单独指挥或是随着刘邦征战四方,他都是那冲锋陷阵的先锋,屡立战功。当刘邦终于稳定了王位,建立了汉朝,他并没有忘记这位功劳卓越的将军,于是封樊哙为舞阳侯,为新王朝奠定了基石。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然而,好景不常,刘邦下旨斩杀樊哙,这背后的故事,其实源于刘邦好友燕王卢绾的叛变。

汉初年间,燕王卢绾挑起叛乱,震动了朝堂。刘邦心怀怒火,立刻任命他的得力将领樊哙为相国,负责前线平息此叛乱。然而,樊哙刚到达战场,就有人在朝中播下恶毒的流言,指他与吕后暗中勾结,等刘邦一旦不幸去世,他将灭掉戚家和赵王如意,把皇权据为己有。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此时的刘邦,疾病已困扰得他困乏不堪。他心中最大的忧虑正是国家大权与戚家的安全。这个流言仿佛直击他最为敏感的神经,让他无法不产生疑虑。尽管他深知樊哙对他的忠心,且觉得他不太可能背叛,但受卢绾的前车之鉴影响,他还是决定采取措施,以防万一。

于是,刘邦召来他的智囊陈平和精锐将领周勃,告诫他们火速前往前线,直接逮捕并斩杀樊哙,再带着他的头颅返回。尽管陈平和周勃对此决策感到困惑,但作为臣子,他们必须听从命令。

当陈平和周勃抵达前线,他们并未按照刘邦的指示将樊哙立刻执行,而是决定将他带回长安。这个决定源于两人对樊哙的认知及对当前局势的判断。他们认为,刘邦是在盛怒之下做出此命令的,日后可能会后悔。加上樊哙与重要的权力人物吕后有着亲密关系,斩杀他很可能会招致更大的麻烦。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途中,陈周二人接到刘邦去世的消息,随后将权力交到了吕太后手中。而吕太后受其妹吕须的影响,对陈、周怀有敌意。陈、周二人深知形势危急,感慨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们急速返回长安,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经过一番交涉,吕太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并对陈、周的明智之举表示赞赏。樊哙也因此得到释放,并恢复了原有的封爵。

樊哙救过刘邦多次,为何刘邦却要杀他? - 天天要闻

不过,好景不长,樊哙几年后因病去世,他那传奇般的一生也随之画下句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