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日本背书,实际上是默许排放核污染水,这当然是不得人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本在国际组织的深耕,对中国也是一种启发。
近日,IAEA发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报告结论认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符合国际标准。虽然报告并没有表示支持或赞成日本排放核废水,但是日本政府却对此大肆宣传,有意将这份报告打造成排废水的“护身符”。
IAEA是联合国系统中独立于各国政府的国际组织,相关报告有着一些“权威性”,因此有了IAEA的背书,日本政府在舆论炒作上更为大胆,希望以此来堵住其他国家的嘴。当然,IAEA深知日本会这么做,也深知自己会遭到质疑,甚至背上骂名。

如果仔细看的话,IAEA的报告中有着不少漏洞。首先是IAEA评估的排放方案主要依据处理后的核废水能够达标的假设,而并非对核废水本身是否已经达标的评估。
而且根据日本东电公司自己公布的数据,经过多核素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仍有70%左右不达标,其中18%甚至超标10倍至2万倍。此外,多核素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过设备的故障和部件破损,日本实际上的核废水处理能力令人怀疑。

值得一提的是,与很多人印象中的“工匠精神”不同,日本实际上是一个“造假成瘾”的国家。比如材料上的造假新闻已经多到让人麻木,而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后续核废水的处理上,也多次曝出故意隐瞒关键细节,诱骗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地区,隐瞒篡改核污染水数据等。
有这么多“前科”的国家,如何令人信服呢?
此外,IAEA虽然名为权威机构,但是其中的工作人员缺乏客观性,也是早有的事实。
日本曾多次公开对IAEA的审查评估进行施压,相关数据大部分都是由日本单方面提供。而且在IAEA中任职的日籍人士或者受日本政府资助的人士较多,IAEA上一任的总干事天野之弥就是日本人,因此实际上,日本对IAEA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意思的是,美英澳“奥库斯联盟”涉及英美向澳大利亚转让核技术,涉嫌核扩散,但在证据确凿、多国明确反对的情况下,IAEA也依旧出台了有利于美英澳的评估报告,可见其名为权威结构,实则已经沦为一些国家的工具。
所以,此次IAEA的此次评估方案中数据真实性、取样代表性、调查独立性,都十分令人怀疑。
需要注意的是,IAEA为日本背书,不仅仅是受日本影响较深的结果,因为IAEA本身也渴望尽快解决福岛核污染水问题,因为其使命之一是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核能开发。然而,福岛核污染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对全球核能开发构成了负面影响。
从自身机构的利益而言,IAEA对日本排放核废水并不排斥。

但不得不说的是,日本在IAEA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确实给了中国不少启发。首先,中国要重视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IAEA在核能开发、核安全等领域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核能产业和核技术实力,应当加强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核能利益和推动全球核能合作。
其次,日本在IAEA中的影响力也提醒中国,要更加关注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定和决策过程。国际组织的规则和决策,往往对各成员国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规则和决策的制定,往往由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主导。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定和决策过程,以确保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并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方案。这与一些国家通过左右国际组织来谋取私利,是截然相反的。
当然,影响力也要看实力,而随着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正在不断得到增强。中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