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主观上我们认为中国美食是最美味多样的,客观上中国美食也是最讲究精细烹饪的,而不像其他大多数美食体系一样,跟茹毛饮血没什么区别。
而精细烹饪中最重要的就是盐,中国人不可能离得开盐,人有五味,酸甜苦咸鲜,在没有发明味精的古代,咸味和鲜味儿实际上是非常接近的。
除了极少数大厨能够调出鲜味儿,多数老百姓只能靠吃盐来满足口腹之欲。
如果不吃盐就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而出现健康问题,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而食因盐味善。
盐
古代食盐的垄断与国家财政
在古装题材或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朝廷会逮捕处罚贩卖私盐的人,轻的是受些皮肉之苦,重的则会杀头,如果借盐道这样的官职来谋取私利,贪污受贿到一定数额,甚至可以抄家诛九族。
那么为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盐,不能私自经营贩卖,盐道这样的官职又为什么能够贪污那么大的数额从而成为许多捐官儿之人首选的肥差呢?这就要从商周时期开始谈起了。
根据挖掘出来的甲骨文资料上的卜辞显示,同时结合《周礼·天官·言人》中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盐和卤就已经有了分别,这就是说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提盐晒盐技术。
尤其是海盐,商周朝时已经有了专门管理食盐买卖的官职的,而且对于周朝时的官员管理还有文献记载。
周朝时期,河东盐池所生产的利润都被周王室所垄断,东方海盐所产的利润同样如此,沿袭了商代的传统。
盐
之所以要垄断盐的生产与贩卖,是因为这能够带来极其可观的财政收入,不同于铁器的和青铜器的官方管制,铁和青铜器其实没有盐那么大的刚需,同时管制青铜和铁器也是有出于安全考虑的因素,不是纯粹的算经济账,类似于禁枪。
而盐的垄断则仅仅就是因为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想要通过垄断这种日常人生活中人人都不能缺少的必需品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来支撑国家财政。
上文提到周朝控制着河东盐池和东方盐池,而这些盐池都是商朝所专有的,可以理解为周朝不仅取代了商朝,夺取了政权,还把商朝的国企一并据为己有,而在分封制下周王室控制了盐的贩卖,也能够顺带脚的控制一下不产盐的诸侯国。
在周朝前期仍然是实际上的天下共主的情况下,这种对于食盐生产,贩卖,经营的垄断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人敢反对,而随着周朝国力的衰弱,局面出现了新的变化。
盐
衰落的周朝对食盐专营失去控制
首先要明白一些关于垄断的基本知识。
垄断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和条件来对一种商品或一整个行业的生产与供给进行一家或极少数的几家专有而其他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组织,或者是公司,或是资本,都会受到打击。
甚至根本不需要对其进行打击,自然而然产生的门槛就可以将想分一杯羹的后来者隔在门外。
某种手段和条件的不同,就可以将垄断分为三类,分别是经济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经济垄断就是指通过企业或工厂规模儿的扩大来使得平均成本减少,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垄断,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而自然垄断就是指那些自然而然产生垄断的行业,这是由其独特的资源密集性所决定的,比如供水和电力行业;最后一种行政垄断就是通过国家政权作为暴力机关直接对该行业进行专门的垄断式经营。
盐
各朝各代对于食盐和铁器的垄断就属于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不同于另外两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形式必须通过国家暴力机关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维持其垄断经营的地位,周王室在凤鸣岐山。
武王伐纣之后,国力强盛,天下各诸侯国君莫不俯首称臣,无人敢不听命于周王畿。但是由于分封制本身固有的缺陷,而且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有多余的青铜和铁可以制作武器和农耕用具。
这使得各个国家都有了余粮和武器可以扩充军队,分封制下各诸侯都可以独立于周王,是收税和发展军队,导致周王是逐渐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力。
因为打未必能够绝对打得过,而且打仗和安抚两种方式都需要钱,而各诸侯国也不交税,只有那么一点儿可怜的朝贡,所以周王室面临财政困难。
盐
另外,其他国家也都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齐国毗邻东海和渤海,因此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使得齐国日益富庶,而周王室便想要强行将类似于齐国这样的诸侯国的盐矿据为己有,周厉王时期就进行了这样的改革。
然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周王室式微虽然不是盐铁等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权失去而导致的,但是会导致它进一步失去这种垄断权,从而加速周王室的衰落,以至于灭亡。
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周历王还把自己当做天下共主,去命令别的诸侯上交自己的摇钱树,势必招致反弹。
因为与其说是诸侯国垄断了,不如就是说诸侯国各贵族垄断了,所以触动了各诸侯国贵族阶层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国人暴乱,将周厉王赶出王宫。
盐
实际上周朝的衰落不光是军事问题,还有财政问题,而财政问题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补救的。
除了要弱化对各个诸侯国的责任,以避免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效仿齐国的“官山海”制度,也就是说将所辖区域的一切食盐生产地都归为国有,然后在食盐售卖时稍微增长一些价格。
通过这种隐蔽的方式来收税,能够减少百姓交税时的痛感,同时还能够保证税收的稳定性,不至于财政收入出现中断,确保做到“无以避此者”。同时有“见予之行,不见夺之理”的良好成效。
盐
结语
周王室由盛转衰的过程,财政问题并不是唯一原因,所以失去对食盐的生产,经营,贩卖的垄断控制更不是主因,但它是一个助推性的因素,加速了周王室的财政困难,同时也是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旁落的具体表现。
不再如从前那样如日中天的周王室对于诸侯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上级了,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甚至于合作也要看人家脸色,又怎么能够做到像后世朝代或者像崛起的齐国一样实现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垄断呢?
或许即便是效仿管仲提出的观山海也只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假设罢了。
参考资料
[1]严月珺 浅析“官山海”政策
[2]冯时 古文字所见之商周盐政
[3]罗进 中国古代盐政史演变路径及其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