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读史”之——太史公为何要“画蛇添足”

2023年01月02日23:47:03 历史 1385

在《史记-夏本纪》里,太史公确实说了一句画蛇添足的话,那就是大禹死后,“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其中“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在而朝启”一句,是解释性的句子,把益无功而受天下与启的英明都通过文学的形式给刻画出来了,不得不说,太史公用心良苦,化解了一场帝位之争,而为温情脉脉的礼让。

一哥“俗人读史”之——太史公为何要“画蛇添足” - 天天要闻

其实际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禅让制,禅让制的时代还没有国家的形式,而是部落联盟式的统治,谁来当这个“盟主”,是靠其背后的部落实力说话的,没有足够的实力,肯定是进不了“常任理事国”的,一旦进入了部落联盟的中心,其部落首领便进入了政治权力的中心,可以执掌一定的联盟权力,而靠着背后强大的部落实力,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盟主。

尧让舜,是尧死前就定下的事,舜代行了政权,即便不是舜放逐了尧帝之子丹朱,把尧给“囚”了,那也是权力已经从尧的部族转移到了舜的部族,实施了盟主权力交接的。而舜让禹,也是靠着法统完成的,主持刑罚的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恐怕不唯是推行德治的。

一哥“俗人读史”之——太史公为何要“画蛇添足” - 天天要闻

其实,在禹让益之前,是让给了皋陶这个部落的,可他却死了,他背后的部族肯定也出了问题。同时,禹在让位的问题上也是有不同说法的。《战国策:燕策》记载:“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个说得很明白,虽然明里没有传给儿子,却传给了一个“佐禹日浅、天下未洽”的益,又让儿子在“联合国”当大官,实在是让其“自取之”啊。

那么,真的如太史公所言,这个伯益是“佐禹日浅”才没有搞成事吗?应该也不是,这个伯益可是大禹治水的帮手,还会教导人民种植稻谷,发明了挖井技术,甚至后世认为他还是《山海经》的首位作者,应该是有功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不同的说法:1、《竹书纪年》记载:“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3、战国楚国上博简《容成氏》所记“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不难看出,启的继位,不是如太史公所言,一帆风顺的,至少是发生了战争的,直到启继位之后,有扈氏还仍然愤愤不平呢。

一哥“俗人读史”之——太史公为何要“画蛇添足” - 天天要闻

而失势后的伯益,史载其于启继位后的第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然后发生了甘之战,征讨有扈氏,四年后伯益死,夏后氏“祠之”,那么,这位伯益先生是否参加或者支持了有扈氏的战争呢?不得而知,但他却死了,亦或如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言:“周公是否是善终,亦颇有可疑,杀害一个人,因迷信的关系,又去求媚于其鬼魂,这是野蛮时代常有的事,不足为怪。”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 天天要闻

游戏论|暴君无道,吊民伐罪——《苏丹的游戏》中的政治

一位神秘的女术士给帝国高高在上的苏丹送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28张卡片,分别是征服、纵欲、奢靡和杀戮。每一张卡片都代表着一件要完成的事情。这让百无聊赖的苏丹提起了兴致。这是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卡牌类角色扮演游戏《苏丹的游戏》的序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 天天要闻

大禹治水在陇南(九十八)

建立在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的白马氐武都国武都国的领土是仇池国的东南部,东据今陕西略阳以东,西界邓至(今四川南坪),南有平武(今四川平武),北邻宕昌。武都国的建立,一方面依靠氐族群众对杨氏家族的拥戴,另一方面依靠刘宋政权的支持。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 天天要闻

国家富裕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加以保护。

有句成语叫富国强兵。这里的富国指的是国家富裕,人民丰衣足食。强兵是指兵力强盛,国防坚固。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富国强兵的都是非常强盛的朝代。比如强汉盛唐。而那些只注重富国而不知强兵的朝代,都逃脱不了被灭亡的恶运。春秋战国时期的宋、鲁、郑等国就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 天天要闻

韩德洙加入韩国国民力量党

据央视新闻消息,韩国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前国务总理韩德洙的竞选团队10日凌晨发布公告称,韩德洙10日凌晨根据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会和选举对策委员会的决议,完成了国民力量党的入党程序,成为该党党员。韩德洙 资料图韩德洙在加入国民力量党后表示,为了在大选中取得胜利,将以谦虚的心态全力以赴。保守派阵营最具竞争...
郑谐:曹亮文起义前后 - 天天要闻

郑谐:曹亮文起义前后

引子#本文摘自《和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10月),作者郑谐,原标题《曹亮文起义前后》“朝闻道,夕死可也”用在自己身上可以,拿来生套别人就有点儿过了——没人愿意引颈就戮去做个冤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