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2023年01月02日20:39:02 历史 1089

很多人都知道这篇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文章,但是并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谁,这篇文章又是如何出炉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光明日报是当时第一个发表这篇文章的报纸

一、这篇伟大的文章的作者,原来是个无锡人;他从一个家贫上不起学的孩子,一路成长为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

2023年1月2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病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福明教授

胡福明1935年7月(阴历6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家境贫寒。幼年时他家里只有3亩田,全家8口人吃不饱饭,只好另种了地主的1亩半租田。又赶上抗日战争时期,家里时常青黄不接,小时候看书,晚上连煤油灯也买不起。

勉强上到了初二,家里交不起学费了,眼看就要退学。这时候一个老师对他说:“你的学费以后从我的薪资里扣吧。”这样胡福明才能继续读书。

后来知道,那个帮他的老师,原来是一位地下党。

到了1955年初,胡福明无锡师范毕业、入了党,被分配到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工作。

有一天,接到了一个国家发的通知: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干部都要报考大学,因为国家建设经济要培养人才。

胡福明很兴奋就在南就报了名参加考试,结果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明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在大学里,胡福明一方面听中文系新闻专业的课程,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哲学系的旁听,就这样开始了哲学启蒙。

好事终于落到了勤奋的人的头上。

胡福明大学毕业时,北大的领导把他保送到了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人大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固然是时代的产物,但为什么首先却是胡福明写出来?敏感加上时代责任感!

1978年5月11日,胡福明正和老婆在学校筒子楼的过道里做午饭,突然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了他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播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明福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夫妻俩的兴奋之情那是溢于洋表。

不过这篇文章从胡福明写出第一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又是一年的时间了。

那胡明福为什么要写这篇当时非常有“风险”的文章呢?因为当时正是两个凡是一统天下,社会上极左思潮流行的时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福明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历史的伟大转折,旧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需要否定,新的理论和指导思想要及时出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正是这样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胡福明开始思考写下这篇伟大的文章!

这篇文章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普遍原则,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等领域,以及路线方针政策上都适用,都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原则。

2.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是正确的,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才是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范畴。

3.从上面的理论出发,胡福明大力批判“天才论”、“顶峰论”,实际上是要反对当时的极左思想潮流“两个凡是”。

1977年7月南京大学放假了,胡福明开始写这篇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胡福明教授

8000多字的文章写好后他寄到了《光明日报》。

但是文章寄出去后,犹如石落大海,胡明福想,这次完了,搞不好自己也要进去了。

心中七上八下地等到了1978年1月下旬,也就是文章发走后的6个月后,他突然收到了《光明日报》寄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样,来信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说什么,我们知道,要用,请你做些修改。”

后来文章又经过多次的修改,文章终于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出炉的?作者胡福明这样说 - 天天要闻

邓小平的题词

结束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犹如在当时的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拉开了解放大思想的序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所以今天回顾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怀念无锡籍的胡福明同志,没有他,就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中国的历史的进程,说不定又是一种面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 天天要闻

1942年,游击队长未经组织同意,跟日军军官吃饭,聂帅这样处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1942年,晋察冀军区的某家农户里,游击队队长樊金堂坐在土炕上,笑容满面地冲着对面的人举杯。桌子
新书情报局|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 天天要闻

新书情报局|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书名:《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作者:[日]高木芳德译者:黄洪涛 内容简介找工作,如何修饰简历凸显自己的优势?跨行业跳槽,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想要创业,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核心优势?企业发展,如何分析行业趋势进行战略规划?有了好想法和新创意,不知道该怎么展示?学习到了复杂的新知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