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人类文明中难以揭过的罪恶,但在人类世界中,战争却又具备着不可否认的某些积极作用。
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一个伟大民族的兴盛,往往都离不开战争。
人们厌恶,惧怕着战争,但却切切实实的享受着战争所带来的红利。
纵观古今中外,无有不流血之革命,无有不牺牲之奋进。
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终成华夏始祖,秦始皇横扫六合,伏尸百万,方奠定中华两千年封建王朝之根基。
汉武帝漠北一战,击溃匈奴,夺取亚洲大陆乃至世界霸权,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至今无数人都以强汉为骄傲。
伟人曾经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抗美援朝正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无数先烈血洒异国他乡,据不完整统计,被美军俘虏的志愿军战士约有2万余人,但最终却只有7千余人回国。
剩下的两万多人去了哪里?他们身在何方呢?
抗美援朝
新中国建国之后百废待兴,神州大地满目疮痍。
不仅是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国的发展早就停滞在了清末。
近一个世纪以来,华夏大地无时无刻不笼罩在黑暗分裂的乌云之中,内忧外患接踵不断,根本就没有时间和资本去建设和发展。
虽说已经是处于20世纪中期,但和其他经过工业革命,乃至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欧美列强相比,其间的差距是以世纪为单位计算的。
万事开头难,虽说距离世界强国的标准是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鸿沟,但先辈们却并不气馁,自信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会输给任何人。
可就在我们准备扎根建设当中去的时候,距离我们不远的邻居,朝鲜半岛上却爆发了一场战争。
美国丝毫没有顾及新中国的感受,强行组织起了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指挥,实施了著名的“仁川登陆”。
这一战略大获成功,基本上可以说是消灭了北朝鲜的所有有生力量,战争的天平顷刻间便倾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
朝鲜半岛距离我国的东三省不过是咫尺之遥,中间只隔了一条短短的鸭绿江。
老祖宗说的一句话,叫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而且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图也非常明显,就像是鸿门宴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新中国正是这个沛公,可当时却是形势比人强。
正如先前所说的,我们的实力与欧美列强相比,不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后勤补给综合国力等方面来说,双方不可同日而语。
在那个时代,真正从国力和各方面实力能够与美国抗衡的,也只有同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了。
不过苏联可不会公然下场出手,能够出手的,就只剩下刚刚建国没有多久的新中国了。
于是,一代伟人力排众议,亲自任命彭德怀元帅为志愿军总司令,就此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壮烈序幕。
战争的残酷,远超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的想象。
血肉横飞,残肢断臂洒满荒野不过是家常便饭,最可怕的是不知从哪里袭来的流弹,在你丝毫没有反应过来的瞬间,就会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面对美军的钢铁洪流,志愿军战士手里却只有小米加步枪。
一把炒面,一把雪,美军却能坐在温暖的帐篷里加热牛肉罐头,拥有制空权的他们,甚至能够为战壕中的士兵空投给养。
但物质条件的缺乏,却没有打垮我们这支钢铁铸成的人民军队!
俘虏问题
五次战役之后,双方也打得精疲力竭,战场上各有胜负。
但说白了,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延伸手段,美国无法彻底掌控朝鲜半岛,那这场战争就基本上算是输了。
中国赢了,但却是惨胜,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战争中没有赢家。
战后的各项问题中,关于俘虏一事的处理也十分让人头疼。
因为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被敌方俘虏的战士,往往都不会给予同等战士的尊重和照顾。
中国人讲究气节两个字,被史书所歌颂的正面典型,也基本都是宁死不降的大将文臣等,这些人被歌颂为民族英雄。
诸如文天祥,史可法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李陵。
李陵部下五千余人被匈奴数十万大军围困,李陵率领部下拼死抵抗,杀伤匈奴数万,最后羽箭告罄,被迫投降。
汉武帝听说之后当即下令将李陵全家灭族斩首,司马迁仅仅只是为其辩护了一句,就遭受了腐刑。
仅此一点就不难看出,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观念,对于战争俘虏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战后双方交换俘虏,据不完全统计,志愿军被俘的战士有2万余人。
其中七千多人在战后签订完合约之后,就随志愿军大部队一起返回了大陆。
经过一系列的审查甄别。
八十年代之后,慢慢为这些老兵恢复了名誉。
至于剩下的两万多人,则是在美国情报部门的循循善诱下,最主要的恐吓和要挟。
最终选择去了台湾。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要求美军司令部将这批人送往台湾。
而美国对此则是顺水推舟,这批人就此来到台湾定居生活。
对于每一个走上战场,为国家和人民浴血拼杀的战士,都应该给予他们最高的礼遇和尊重。
不是只有为国捐躯才算是英雄,这些因为战争而被俘虏的战士,不能因为他们被俘,就剥夺了他们曾经为国浴血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