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湾离世。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党魁的蒋介石,在近代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年身居高位的蒋介石向来自视甚高,但在临终前,他却告诉儿子蒋经国,他一直以来都相当敬佩一个人,另有两人让他十分惧怕。
纵观蒋介石的一生,他虽做了不少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其个人能力也屡受质疑,但他一生也不乏光辉灿烂,由他领导的国民党更一度占据大半江山,那这让他敬佩和惧怕的究竟是何许人也?
蒋介石
唯一敬佩的人
自命不凡的蒋介石虽眼高于顶,但有一人他始终怀有崇敬之心,那便是周总理。
1924年黄埔军校创立后,蒋介石担任校长。而在张申府的推荐下,蒋介石得以与周总理结识。
周总理起先在黄埔军校当政治讲师,兼授政治学与经济学。他讲课风趣幽默又通俗易懂,蒋介石也为其才干所折服,不久便任命于周总理为政治部主任。
周总理上任后便着手建立了一套完整详尽的工作制度,使得政治部高效稳定地运行起来。为了加强学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革命思想,他还组织了话剧社,自编革命题材的短剧以供军校学生观赏,寓教于乐。
周恩来
周总理光是校内的表现就已经令蒋介石赞赏不已,而在两次东征期间,周总理亦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1925年,为讨伐借帝国主义之威祸乱中国的军阀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曾先后组织了两次东征,周总理都曾参与其中。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周总理主要负责官兵思想政治工作,为了严明军纪,周总理便发给官兵们一人一枚胸章,上面印着几个大字:“爱国家、爱人民、不贪财、不惧死。”
而后,他又编唱了一首军歌,大意是行军途中不要祸害百姓,不拿百姓财产,更不要践踏百姓的农田。
这样的举措显然要比刻板的规章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东征军也因此被沿途百姓交口称赞,还有百姓自发负责东征军的后勤工作。此外,周总理还创立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军政制度,被东征军长期沿用。
周恩来
第二次东征始于1925年10月,陈炯明在第一次东征中受到重创,但仍存卷土重来之妄想,但这些妄想很快便被东征军扑灭了。
第二次东征期间,周总理的政治宣传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大力开展工农运动,提出免除东江人民的繁重赋税,组织农民自卫军,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当地民众纷纷倒戈,东江的收复工作也变得事半功倍。
东江沿途各地被收复后,周总理也被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可见蒋介石对其器重。经过两次东征,蒋介石已视周总理为左膀右臂,可随着势力的壮大,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这也让周总理与他分道扬镳。
1925年11月,在第二次东征期间,蒋介石便召集了所有的高级军政长官进行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要求周总理将黄埔军校以及东征军中所有的共产党人的名单交予他。
蒋介石
周总理察觉到蒋介石的别样心思,认为此事干系重大,当场拒绝了蒋介石。可一心排除异己、壮大势力的蒋介石并未就此收手,而是转而发动了震动全国的“中山舰事件”,监视囚禁了一大批我党人员以及国民党进步人士。
中山舰事件结束后,周总理曾电联蒋介石,对其提出质问,蒋介石一时竟有些惴惴不安。最后,蒋介石在周总理的施压下很快便释放了被囚禁的同志,可他一心想要拉拢的周总理却在事后离开了黄埔军校。
不过,二人真正决裂应当是在“四一二政变”,周总理也因此领导了南昌起义,誓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势力斗争到底。
至此,周总理成了蒋介石又恨又敬的角色,他敬周总理的过人才华与胆识,敬他不舍昼夜、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恨这样出众的人不能为自己所用。
周恩来
蒋介石与周总理再一次产生交集是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发生后。
为了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也为避免内战,周总理来到西安,在杨虎城、张学良两位将军与蒋介石之间斡旋,从中调停,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初步协定。
再见周总理时,蒋介石百感交集,他应诺会尽快达成共同抗战的协议,并对周总理一阵嘘寒问暖。但在蒋介石被释放后,他又很快反悔,指出要在南京进行进一步的谈判,并点名要周总理亲自前来。
在经历先后六次的正式谈判与多次秘密会晤后,国共终于正式展开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其中周总理功不可没。
而其观色的政治能力与谈判技巧以及极强的人格魅力,也令蒋介石对其愈加钦佩,成为他一生中“唯一敬佩的人。”
蒋介石
一生之敌
要说蒋介石最惧怕谁,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会是毛主席,事实也确是如此。
毛蒋二人第一次会面其实并非是重庆谈判,早在1924年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便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已经拥有了极高权力,可毛主席当时还只不过是湖南方面的推派代表,虽有过几次精彩的发言,但当时的蒋介石对他印象并不深刻。
之后,我党的实力更是一度与国民党相差悬殊,蒋介石对毛主席也就谈不上忌惮。
蒋介石对毛主席态度的巨大转变主要是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结束后,在开始前他一度认为毛主席是不敢赴重庆参加会议的,届时他便能大肆宣扬是我党“不愿和谈”,并以此为借口解放区,进一步巩固实力。
蒋介石与毛主席
重庆谈判可以说是国共两党的一次博弈,毛蒋便是两边的棋手,但在谈判还未开始前,蒋介石便输了一着。
蒋介石虽然认定毛主席不敢来重庆谈判,但还是先派部下通过电报的形式“探探口风”。毛主席一眼便看出来蒋介石这是不希望自己前去谈判,只要自己这边透露不去和谈的意向,他便会大肆宣扬“共党如何破坏和谈”。
于是,毛主席便将计就计,几次都向蒋介石的部下表示“不会参加谈判”,可到了8月28日,他便出现在了重庆的九龙坡机场,还通过媒体对外放出信号:“我赴蒋介石先生之约来重庆参加和谈,共商民族团结之大计!”
这样一来,蒋介石在舆论上瞬间处于被动,他原先的所有规划也都不灵了。而且他这次谈判若是失败,不管责任在谁,民众最终怪罪的都只有国民党。
重庆谈判
二人在当日晚上便进行了第一次会谈,但收效平平。经过十多天僵持后,国共双方共进行了三次会谈,便都不了了之。
直到9月17日,蒋介石方面终于开始配合谈判,这与前些天爆发的“上党战役”有着莫大关系,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有数万兵力被全歼,这让蒋介石不得不重视起中共的实力。
但这次谈判双方就一些细节尤其是军队整编数量上存在分歧,而后又进行了两次谈判,最终才达成协议,历时43天的重庆谈判也终告一段落。
在此次谈判中,蒋介石对毛主席的印象有极大改观,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敢赴重庆的过人胆识,在几次谈判中,毛主席表现出的极高的政治智慧以及远见,都令蒋介石为之耳目一新。
蒋介石
而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更是对毛主席愈加惧怕。而论个人能力,蒋介石也自知没有一项可与毛主席相比。
论军事能力,蒋介石可谓是“又菜又爱打”的典型,他时常越级指挥,不敢放权,可换来的却是前线溃退、兵败如山。
可即便如此,蒋介石依然自我感觉良好。反观毛主席这边,他用兵如神,敢于放权,四渡赤水一战打得蒋介石晕头转向,明明是战略转移却成了军事史上的神话。而在解放军的兵力日渐壮大,装备日益精良后,蒋介石就更无胜算了。
但即便如此,毛主席还自谦到:“我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小学教员,哪里会什么带兵打仗?只不过是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我们才被迫拿起枪反抗。”
他在战争中汲取经验,善战却不好战,这一点就远胜过蒋介石。
毛主席
军事不行,政治能力蒋介石也无法与毛主席相比。蒋介石没有战略眼光,不能着眼长远,总是顾一域而失全局。带兵打仗蒋介石不如毛主席,可论诗词歌赋他就更无法与毛主席相比了。
蒋介石最有气魄的诗词不过是“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这般颇有打油诗意味的字词,辞藻空洞,毫无艺术价值。
可毛主席呢?四渡赤水,挺进娄山关后,他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慷慨;解放南京后,写下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壮阔。
起初在与毛主席博弈时,蒋介石认为自己是不过是输对方一着,可到了后来他发现自己可能被毛主席领先了十步不止,他又如何不害怕呢?
毛主席
理念不合
蒋介石第二个惧怕的人是邓演达,这一答案或许会令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在早年,邓演达可能是蒋介石又恨又怕的头号人物了。
邓演达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参加辛亥革命与两次东征,一直倍受孙中山先生的喜爱和信任。
与蒋介石不同,邓演达坚决拥护三民主义,忠实奉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如此也不可避免地与蒋介石走向了不同道路。
筹备黄埔军校时,蒋介石为筹备会会长,邓演达为筹备会委员;蒋介石任校长期间,他担任一师三团团长。虽政治地位一度不如蒋介石,但在国民党内也有很高的威望。
黄埔军校创建后,蒋介石任人唯亲,完全背离革命道路,这让邓演达无法接受,遂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黄埔军校
中山舰事件暴发后,孙中山先生已经逝世,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几乎一手遮天。他大搞独裁,扶植军阀,这令邓演达再无法忍受,遂公开反对蒋介石。
“四一二政变”结束后,邓演达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本性,他公开指责蒋介石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华民族的罪人”,并号召展开对蒋介石的军事讨伐。
邓演达的号召得到了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董必武、吴玉章等共产党人的支持,这让一直视邓演达为心腹大患的蒋介石再次感到威胁。之后,邓演达又撰写了大量革命著作,进行反蒋活动,直到1931年11月他被叛徒出卖,被捕于上海。
蒋介石曾劝降邓演达,但被其严词拒绝,此时又有不少国民党人为邓演达求情,这让蒋介石深感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遂下令秘密处死了邓演达。
邓演达
蒋介石早年经陈其美介绍得以认识孙中山先生,而后他又救孙中山先生于永丰舰,并扬言“要与中山先生共存亡”,这才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常识。
而邓演达能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则全是因为他的出众能力与对革命的坚定,这也令靠机缘巧合与小手段上位的蒋介石深感威胁,生怕邓演达将其取而代之。
之后,邓演达又坚定反蒋,蒋介石起先不怕,但看到邓演达的言论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国民党进步人士与我党人士的响应,他也不得不惧怕了。
蒋介石一直担心邓演达的威望会盖过自己,甚至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邓演达也用实际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蒋介石畏惧他的最大原因,毕竟他也深知投机取巧者是斗不过实干家的。
邓演达
点评
蒋介石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位高权重,在国民党内几乎一手遮天。
可即便如此,他也对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钦佩不已,并对毛主席和邓演达二人畏之如虎,如此也可见蒋介石的心虚以及周、毛、邓三人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张慧,石玉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看邓演达的反蒋斗争[J].前进论坛,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