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即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7年,首相段祺瑞通过日本首相的参事西原龟三私下接连向日本借款巨款。作为贷款的代价,段祺瑞将中国的国家利益转移给了日本。害处无穷。
在第一次官场之争后,段祺瑞如愿以偿,将黎元洪赶下了总统职位,随即倒向日本一方,宣布参加一战。
西原龟三
不断提出新问题。段祺瑞拥有强大的军队,这让各路军阀不敢小觑,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段祺瑞也有自己的烦恼——缺钱。
段祺瑞花钱大手大脚。段祺瑞虽然手下兵马很多,可以让段祺瑞信心满满,但也意味着要花大价钱养军。军纪也开始松动。想要训练自己的军队时刻忠于自己,当然离不开军饷和装备的支持。
更糟糕的是,最近的情况让段祺瑞越来越紧张。首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还没有结束。不久后,孙中山在广州以违宪为名攻击段祺瑞。为了对付孙中山,段祺瑞提出了武统中国的想法。按照计划,这次出兵还需要一笔不小的军费开支。
综合这些问题,段祺瑞一时间为作战经费不足而焦头烂额。
就在段祺瑞手足无措的时候,日本凑了进来。
段祺瑞
要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可以说是它早已存在。 1916年10月,日本首相寺内正弘组阁,他也不例外。他一直想在华夏富饶的土地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本的意图并非不可控制。要知道日本利用一战的机会,大量生产商品销往海外,发了大财。现在它拥有大量过剩资本,更渴望将触角伸向中国。
因此,正秀寺看清了中国国内的形势,不再支持南方的革命者,而是调整策略,转而支持原本亲日的段祺瑞,提供贷款。勾引段祺瑞政府。
段祺瑞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而日本也乐此不疲,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寺内正木开始与段祺瑞政府就贷款问题进行交涉。
日本胃口真差小,日本为了躲避国际社会,在中国独占利益,并没有公开与段祺瑞签订借贷协议,而是采用了秘密接触的方式。寺中正秀派他的谋士西原希三以私人身份与段祺瑞政府接触。从1917年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六次来华,会见了段祺瑞的代表卢宗禹和曹汝霖,先后秘密签下了八笔贷款,贷款总额达1.45亿日元,统称为“西原借款”。
借款场景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日本人的钱也不是白借的。
作为这笔巨额贷款的代价,段祺瑞将东北的铁路矿山和森林资源抵押给了日本。并遵守日本制定的标准。这简直就是把中国变成日本的傀儡。
日本眼见段祺瑞恃强凌弱,肆无忌惮地向中国派遣间谍、特工,加紧搜查中国情报。 1918年,日本还在进步,狮子张大了嘴巴,向段祺瑞索要在山东的权益。段祺瑞也十分赞同。
不过是造化弄人而已,段祺瑞和日本都是弄巧成拙。
段祺瑞觉得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正好用在军阀割据形势下的军队争夺地盘上。下台。日本的寺内正树一开始也是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但段祺瑞下台后,这笔钱似乎打了水漂。日本政府的救济幸免于难。可笑的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这笔贷款都被视为叛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