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三番,海疆一统,康熙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把目光放到了北方,罗刹鬼子虎视眈眈,葛尔丹野心勃勃,都是他必须战胜的劲敌。
康熙未雨绸缪,请来了郑成功手下的大将林兴珠,他手上有一支藤甲兵,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独创了一套地堂刀法,专以克制罗刹鬼子的火炮。康熙还请来西洋人督造红衣大炮,兵器上不输于人,才有克敌制胜的把握。
但康熙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得到辅臣的一致赞同,索额图、明珠都希望康熙能休养生息,暂止兵戈。最后康熙和他们达成了协议,南巡检查黄河工程,只要黄河安澜,运路畅通,那么就一致对外。
靳辅和陈潢果然没有让康熙失望,他们身先士卒,任劳任怨,奋战在大堤之上。陈潢束水冲沙的办法初见成效,黄河不再泛滥,泥沙也不再淤积。海晏河清,指日可待。
皇帝大喜之下,去掉了他们的枷锁。原来靳辅、陈潢因为之前黄河决堤,造成三省洪灾,一直以来都是戴着枷锁办差的,虽然主要责任并不在他们,但他们却愿意为此担负起责任。
君臣放下过往的种种不快,各抒己见,一开始甚为相得,但却在黄河的入海口问题上出现了龃龉。
陈潢一再坚持要大修入海口工程,避免海水倒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康熙认为随便开挖即可,不必劳神费力大动干戈。
康熙一向是尊重陈潢这位治水专家的意见的,为何这个时候却又固执己见了呢?
他其实也有苦衷。平定三番,需要银子,犒赏有功将士,需要银子,北上亲征,和葛尔丹交锋,更需要银子。而朝廷一年的岁入不过两千多万,但花在河工上的却要三四百万,所以必须平衡开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黄河这样的不急之务可以先往后放一放。
按照靳辅的意见,修堤的事情可以慢慢来。但陈潢却是书生意气,丝毫不肯退步,和康熙拧上了。康熙虽然英明神武,但骨子里的骄傲却一点不比陈潢少。
两个骄傲的人碰撞在一起,势必是火花四射,激情澎湃。靳辅和陈潢的悲剧命运可能也就此注定了。
电视剧虽然还没有结局,但种种迹象表面,靳辅和陈潢势必不得善终。不过他们精心撰写的《河防述要》却得以保存下来,康熙最后也一定会幡然悔悟,并派新任的河道总督来完成靳辅和陈潢的遗志。而新任的河道总督,可能就是于振甲。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和历史并不相符,康熙并没有蠢到师心自用的地步。不过电视剧能让陈潢这样的小人物站在正确的一边,让其以铁骨铮铮对抗帝王霸权,展现虽千万人吾往矣得的精神境界,也算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