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2022年10月08日15:34:38 历史 1734

周恩来生命垂危时,身上最多同时插着17根管子,吃饭也只能通过管子鼻饲直接送到他的胃里。他身上的病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尽管如此,周总理仍工作到最后一刻,临终前急召罗青长。那么,当时的周恩来和他说了些什么呢?这个人是谁,这个人为何要在最后一刻急迫地召见他呢?直到17年后,罗青长才透露了与周总理的谈话内容。

罗青长秘密战线上的人物

苍溪作为红色革命的基地,为革命输送了不少优秀青年。在上学期间,罗青长就参加了共青团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16岁的罗青长与23名小伙伴一同加入了红军。之后告别家乡,跟随大部队开始长征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右罗青长

他参军之后面临的第一次考验就是长征,对于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考验实属太残酷。尽管年纪小,但他还是加入了长征的队伍没有半点退缩。

一路的长途跋涉让他受不了,总是走着走着就能睡着,一次在草地休息之后,他迷迷糊糊地跟上,直到走到半路才发现枪丢了。

正当他急得不知所措的时候,大队长指导员傅崇碧带着枪走了过来,严厉地斥责他:

“罗青长,死人也要守着四块木板,你这个当兵的怎么把家伙丢了。”事后,每当罗青长想起这件事,都羞愧不已。

当然,在长征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有条件和环境的挑战,以及敌人的追杀。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当他们驻扎在大金川的时候,罗青长与另一名战友去寻找妇女独立连的时候,却发现三十多名红军女战士全部被敌人枪杀,其中还有一位他认识的女战士。

这是他参军之后所见到的最震撼的场景,这一幕让他终生难忘,他握紧了手中的手榴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他们报仇雪恨。

之后,罗青长跟随部队到达了大金川崇华县的独松渡口,没曾想却遇到了敌人,部队立即与几人展开了剧烈的斗争,敌人的鲜血溅在他的脸上也毫不畏惧。

战士于桑受伤后,大家争相帮他包扎,于桑微微笑着抹了抹脸,罗长青记住了这一幕,心中对革命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长征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也让不少战士每到一地都长眠在那里。有一个小战士非常活泼,是部队里的开心果,但在过草地时,也牺牲在了那里。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临终前,他拉着罗青长的手,期盼地说道:

“罗青长,我不行了,你们去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吧!”

在此后的几十年来,罗青长从未忘记过,而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他。

从1938年开始,罗青长被派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启了他的“地下”工作。

他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的机要秘书,实际上是负责办事处的保卫工作。

1939年,罗青长打入内部,在大特务头子吴德峰的领导下工作,从事情报系统的搜集和传递。

当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驻地成为了国民党的心头大患,因此,特务日日潜伏在周围寻找着漏洞和借口准备下手。

但在罗青长的布置下,每次都能逃脱检查。与此同时,罗青长还与驻地保持着联系,特务也有次听到了异常电波,但每次来搜查都没找到什么,而这也是罗青长的功劳。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罗青长

这些年来,每当敌人或者自己人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得到消息与自己联系的人动摇后,他不顾个人安全,为了党的秘密文件,越过警戒线,从联系人取回了秘密文件,将其安全转移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1941年,罗青长被调回了延安,进入了我党情报机关的核心部门,协助李克农掌握对敌情报斗争。罗青长所撰写的关于“三青团”的报告也得到了毛主席夸奖。

在延安期间,罗青长也每天都会及时向毛主席和周恩来提供敌人的情况,全面掌握着敌人的调动情况。对此,毛主席非常满意:“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罗青长的情报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从未被敌人察觉,在中共情报人员中的许多国民党高官和将领,也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罗青长

之后,罗青长仍发挥所长担任中共情报部门要职,还参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等重大事件的侦破。

1963年,还跟随刘少奇出访柬埔寨,担任前方安全领导小组的组长。罗青长的情报工作在党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徐向前元帅也曾评价:“罗青长是我党情报侦察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然而,对于自己的工作,罗青长也从未沾沾自喜,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说道: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党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队伍,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为革命竭尽绵薄之力,是我此生之大幸!”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周恩来

那么,周恩来和罗青长又有什么联系呢?周恩来临终前为何急召他呢?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青长

1975年9月4日,周恩来看到新出版的《参考消息》上转载了香港《七十年代》编辑部的一篇文章《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文章中,蔡省三蒋介石的去世,分析了台湾局势以及关于蒋经国的情况。

周恩来看后在其中嗅到了一丝机会,多年以来,周恩来密切关注着台湾问题,而临终前,台湾问题也成为了他心中最放不下的一件事。

周恩来特意批示罗青长和钱家栋,弄清楚蔡省三的谈话内容,当时的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尽管身体已经不由他,但思想还是非常清楚的。

于是他在批示中签上自己的名字后,艰难地写下了“托、托、托、托”,这四个托字可见,周恩来对台湾情况的关注。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从上世纪30年代起,罗青长就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担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时,就已经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40余年,长期管理着对台工作。

1971年5、6月份时,周总理与罗青长等人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开会,期间罗青长就接到了邓颖超打来的保密电话,邓颖超小心地说道:

“小罗,你不知道,恩来现在尿里有血,你们工作不能搞得太晚,这件事不要告诉别人。”

身为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他自然知道将周总理的病情泄露出去的影响,而邓颖超能将这个秘密告诉他也是因为多年来对他的信任。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周恩来邓颖超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的卫士打来电话,说总理点名要见他。当时周总理的身体虚弱,还发着高烧,说话也不利索。值班的张树迎刚开始并未听清楚自己周总理的话,直到周总理复述一遍知道,他才知道是要见罗青长部长。

与罗青长联系之后,张树迎用总理的车将他接到了医院。

当罗青长赶到医院时,周总理又昏迷了过去,在外面等了二十多分钟之后,总理终于醒来,罗青长看着憔悴的总理心如刀割。

他硬撑着对罗青长说道:

“青长同志,想不到我一病,病成这个样子,今天还能见到你。”

但还没等总理说几句话,身体上的疼痛难忍,只能就此结束谈话。说完后,又很快昏迷了过去。罗青长在病房外等了半个小时后,总理也没有醒来,罗青长只好离开了。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罗青长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这一面竟是与总理的最后一别。

这也是总理最后一次约中央部门负责人谈话。总理逝世后,罗青长担任了周恩来治丧办公室副主任,送别总理最后一程。

1976年1月15日晚,罗青长按照周总理的遗嘱,在飞机上将他的骨灰撒向了祖国大地。

那么,周总理到底和罗青长说了什么呢?直到1993年9月,记者采访时罗青长这才透露了当年与周总理密谈的内容。

周总理交代他,不要忘记台湾人民,更不要忘了在台湾的朋友,像张学良张镇这些人。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张学良

张学良是众所周知的民族英雄,但张镇是谁呢?

1945年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平将军张治中决定当晚在国民政府军委大礼堂举行鸡尾酒会庆贺,毛主席也在其中。

这天晚上,柳亚子来拜访毛主席,周恩来请他改日再见,并让自己的秘书李少石将他安全送回家,但在途中却遭到了国民党的偷袭,李少石身负重伤,当即被送到了医院。

周恩来得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毛主席的安危,但为了不让毛主席担心,也并未提过这件事。

他和毛主席交代了一声就出来安排事宜,这时他想到了国民党陪都重庆的宪兵司令张镇,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周恩来叫来张镇一起看望了去世的李少石,随后又陪同他一起将毛主席安全护送到了红岩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张镇握手

对于这件事,周恩来从未忘记,新中国成立后的他仍然不忘张镇,他曾多次对罗青长说道:“将来台湾解放了,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时期的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

然而,在1950年张镇将军就已经在台湾逝世,但周总理在临终前仍然牵挂着他。

在周总理临终前的前二十多天,他日日思念着那些曾与他共事过的台湾朋友,希望他们尽快回归祖国。

在会谈中,周总理还向罗青长交代,要把他的骨灰撒到黄河的入海口。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第一就是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他的骨灰撒到母亲河也算是回归了大地母亲。第二,周恩来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之后,通过海潮把他的骨灰带到台湾,和台湾同胞在一起,而这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那么,在这些年中,周恩来到底对台湾付出了多少心血呢?

周恩来情系台湾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央考虑到复杂的国际形势,于是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54年8月12日,周总理在民主人士的座谈会上提出:

“凡愿从台湾回到祖国的,我们是既往不咎,大家都有朋友在台湾,可以向他们做宣传工作。”

次月,中央在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宣传方针明确提出:任何人都允许弃暗投明,回到大陆来与家人团聚。

在这之后,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外交场合中,周恩来也多次表态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访问缅甸时,就曾对吴努总理说道,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允许外来干涉,只要蒋介石同意与中国的和平统一解放台湾,中国人民是可以宽恕他的,但他必须要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不能自称代表中国。

在这之后,周恩来也在公开场合中主动提出,希望能与蒋介石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希望台湾当局在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去北京同我们进行商谈。

至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工作开始进入寻求接触和协商的阶段。

为了加快祖国的统一,周恩来指示中央地方办公室,对蒋介石、陈诚等人的祖坟加以保护,对其尚在大陆的亲戚进行照顾。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蒋介石

在这之后,尽管对台工作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但蒋介石仍疑心重重,不相信我党。

周恩来和毛主席商议之后认为,解放台湾的任务不用太着急,或许可以留给我们的下一代解决。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创造条件,等待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周恩来多番思虑后,决定做国民党元老的工作,作为争取台湾人士的一条重要渠道。

1961年3月,章士钊先生告诉周恩来,与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今年是他老伴的80大寿,但他却不能在大陆陪伴她,这让于右任非常伤心。

周恩来得知后,立即通知各部门为于夫人做八十大寿,他自己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而当远在台湾的于右任收到了周总理对他的关怀后,喜出望外,非常感动。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于右任

当然周总理对国民党元老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作用,于右任逝世前,曾写过一首诗,表达了他热切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同时,周恩来还嘱咐有关人士将奉化蒋介石的祖坟的照片寄往台湾,还让蒋介石的内兄照顾蒋介石在奉化的亲属和陈诚的家属。这些工作对台湾方面也产生了不少影响。

台湾当局的一个重要负责人表示,他们不再派人到大陆进行扰乱公共安宁和破坏秩序的事情,还说到进一步派人到大陆去谈谈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周总理以这样仁慈和亲切的方针,指导着他日后处理台湾工作。

1975年1月,周恩来带病来到长沙参加四届人大,毛主席提出要释放一批国民党战犯和美蒋特务。

回到北京之后,周恩来立即落实,决定首先释放25名战犯,释放后为他们安排工作。但在准备工作的最后,周总理还是提出了释放全部在押战犯的,最终在毛主席的同意下,最高人民法院同意释放了293名战犯。

这些人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重获自由,所以当他们在释放的那一刻,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激。

与此同时,华国锋向全世界宣布,所有的获释人员,可以回台湾也可以在大陆生活。如若回台,都会发足路费为其提供一切方便,回到台湾之后愿意再回大陆的我们也都欢迎。

周恩来临终前急召罗长青,17年后揭开密谈内容,两点嘱托令人泪目 - 天天要闻

在这些获释人群中,他们的不少亲属都在台湾,但他们想到,如果回台很有可能会当做中共特务,连累亲人,所以大部分人决定留在大陆。

周恩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呕心沥血。

遗憾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都没能看到台湾的回归,所以在临终前,周恩来对邓颖超交代要把他的骨灰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以表示他要和台湾在一起的心愿。

不过,我们相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以了却总理遗愿。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 天天要闻

中国男人变抢手货,边境通婚一大把,外国女人为何不顾一切?

国内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国外,中国男人却是抢手货。边境地带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人有什么优势,竟能让外国女人不顾一切嫁到中国呢?为什么中国男人在国内不吃香呢?一、社会地位太低说是外国女人疯抢中国汉子。但实际上,这里的“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见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举报有奖!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执行悬赏公告: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1、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