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秋送爽,书香润心。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媒体推出“书里的党史故事”栏目,和读者、网友一起,翻开那一本本有温度的图书,品味那一段段有情怀的故事……
解放牌汽车
1956年7月13日,一辆墨绿色的重型载重汽车缓缓驶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装配车间,车头上硕大的“解放”二字极为醒目。这就是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批国产汽车,它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生产汽车的历史。
半个多世纪后,我们在博物馆见到了这辆承载着一代中国人现代化梦想的汽车。与现代农业机械相比,它虽然显得有些老旧,但高大的车体依然气势雄浑,似乎还能继续驰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解放牌汽车,北京汽车博物馆馆藏
全国人民支援“一汽”造车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尤其薄弱。对此,毛泽东曾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段话表达了新中国全体人民的心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当务之急。从1951年开始,我国开始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工业领域集中主要力量建设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项目,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人们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种充满时代精神的号召,生动反映了工业化目标带来的十足干劲。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就是在这样的建设热潮中诞生的。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市西南郊侵华日军留下的细菌工厂废墟上,一座代号为652的工厂正式开工。这就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这项工程得到了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中央有关部门从全国20多个省市调集几千名干部支援建设;建筑工程部将该部主力整个调往长春;铁道部对工厂所需物资优先运输……;在地方上,许多工厂动员最好的技术工人参与试制、生产,把一汽的任务作为“专案”,“紧急”处理。
苏联对一汽的建设也大力支持,在厂址选择、工厂的规划和施工、设备和部件的供应、汽车生产技术方面给了全方位的援助,先后有近200名苏联专家到一汽工作,为一汽的建设和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专家从中国的实际需求出发,主张选择苏联的吉斯150型汽车作为中国国产汽车的原型。虽然吉斯150型在性能、加速、功率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它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故障率低、维修简单,适合汽车工业刚起步的中国,也符合当时的中国道路实际情况。
在全国人民和苏联专家的支援下,一汽仅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1956年7月14日,新装配出的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
首批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
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第一辆汽车的研制十分重视,在研发工作的后期,毛泽东亲自给汽车定名为“解放”。解放牌汽车的问世,改变了中国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落后面貌,成为城乡交通和公路运输的主力军。
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一面旗帜
正当长春第一汽车厂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位于黑龙江北部集贤县的三道岗也迎来了一群建设者。1954 年,在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之际,苏联政府提出帮助中国建设大型谷物农场。和长春一汽一样,该项目也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同样对它充满期望:“这个国营谷物农场不仅在推动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会起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也会帮助中国训练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学习苏联开垦荒地的宝贵经验。”
为了纪念中苏两国的伟大友谊,这处农场被命名为“国营友谊农场”。
友谊农场纪念册
建设友谊农场,是年轻的共和国气壮山河的大会战。组织部门从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抽调了一批领导干部,配备至农场各级领导岗位。一批在烽火年代经受过革命战争考验的军人,又在这里开始了新征程。苏联专家团队也过来了,他们将紧锣密鼓地为农场培训出2000余名农业技术和机务人员。和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2000余台(件)农业机具。
开荒是艰辛的。12支开荒队,采取“两班倒”昼夜作业,每个班次队员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有的拖拉机手累得在方向盘上睡着了。当时的《人民日报》记者记录下了这样的开荒场景:“到达五分场第十生产队已经是黄昏,作业站由绿皮宿营车、帐篷、草房组成,四周原野望不到边际,几天前这里烧过荒,野草灰烬给荒原铺上深灰色的炭,新犁起的处女地,正散发着湿润、诱人的泥土味……”
1955年6月18日,友谊农场完成预定开荒任务。建场第一年,农场开荒2.34万公顷,超额完成指标,当年实现播种3400余公顷,收获粮食360多万公斤。总场、分场、生产队的办公场所,以及农机修理厂、谷物加工厂、仓库、发电站、职工宿舍等都建起来了。凭着建设祖国的热情,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们将北大荒建成了北大仓。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后,被第一时间分配到这里,参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早国产机械“功臣”。
如今,解放牌汽车已经发展到了第七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国家生产了大批汽车,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2021年12月14日,“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正式落成投产。当天,该工厂生产的首辆量产J7重卡下线。据技术人员介绍,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装配线将采用国际领先的先进制造及检测技术将汽车制造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充分融合,具有工艺可增、产能可调、布局可变、质量可控等优势。
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武装下,国营友谊农场也飞速发展,2010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被国家确定为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友谊农场以其规模化、精准化、效益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一面旗帜。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出版社
《自从有了党: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