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毛泽东于1940年3月21日在对党内的指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说,“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为了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是十分关键的战略举措。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需要对各方势力有清晰的认识,指示中就明确了要发展新势力、争取中间势力、与顽固派斗争的战略思路。
在此基础上斗争是为了实现团结,团结是需要斗争来现实的。敌人不会自动放弃抵抗,斗争是必然的。
当今国际形势,美国为了稳定国家内部矛盾,通过对外的一些手段来缓解或者是转移国内矛盾,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挑起了俄乌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来压制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其目的昭然若揭。
而当我们用“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句话来看当下中国的举措,就能很容易明白其中的正确性。首先需要发展新势力,于是就有了一带一路的出现,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争取“群众基础”。其次,争取中间势力是对一些摇摆的国家,通过合作或是外交的手段,把他们争取过来,成为盟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与顽固派做好斗争的准备,不怕斗争,勇于斗争。
斗争的目标是为了彰显我们的底气与决心,同时也不放弃合作的可能性。一味以团结的姿态想要实现团结的,其后果都是惨痛的。
叶利钦执政时期,一心想要投入欧洲怀抱,让俄罗斯恢复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市场化改革。于是听信西方国家哄骗对经济实现“休克疗法”,经济一度接近崩溃,大量优质国有资产流失。俄罗斯加入北约的请求遭到西方国家的拒绝,最后什么都没有捞到,反而让国家陷入灾难之中。
历史就像车轮一样,其轨迹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需要从历史的事件中学习历史,认清现实中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用斗争的心态去追求平等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