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十余年后的一天,一男一女站在医院的病床前,满脸恭敬地看着病床上的老人,等着老人交代些什么。这是老人的一双子女,医生护士都被提前支了出去,老人一边摩挲着有贺怡照片的怀表,一边安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象,整个房间显得无比寂静。
突然,老人开口说话了:“你们把姓氏从贺改回‘毛’吧。”
毛?!这儿女惊到呆滞,改回毛姓,是不再刻意隐瞒身份了吗?看着二人的表情,老人似乎已经猜出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于是点了点头,又开始静静地看着窗外了......
众所周知,贺怡是毛主席的弟妹,亦是他的妻妹。老人为何会看着贺怡的照片,让子女将姓氏改回毛呢?
毛泽覃之死
这一切,还要从1934年说起。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在考虑之后,贺怡、毛泽覃夫妻俩决定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
12月,因为贺怡怀孕即将生产,组织便将她安排到了赣州进行地下工作。而毛泽覃则作为独立师师长,率红军游击队转战赣边界。
临别时,毛泽覃亲自送贺怡登船,走水路到赣州。尽管贺怡和毛泽覃都知道,在革命道路上的每一次分别,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但他们没想到,这样的生离死别来的竟是这么快。
1935年4月25日下午,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在瑞金县被打散了。
毛泽覃当机立断将身边的战士整合为几个小型游击队,充分发挥机动性和灵活性,一路边打边撤。
几小时后,毛泽覃率队进入了一片名为“红林”的深山中。天黑前,他们在山上找到了一个名为“黄田坑”的村落。
长时间的战斗,让毛泽覃这支队伍疲惫不堪。在进入黄田坑村后,毛泽覃一行人找了几个老乡家借宿。原想着,他们一路做得隐蔽,敌军短时间内找不过来,等天一亮,一行人马上就离开。
但没想到,天刚蒙蒙亮时,屋外就响起了一阵阵的脚步声。警觉的毛泽覃连忙唤醒战友,因为还在撤退的缘故,所有战士哪怕是在歇着都是全副武装的状态。因此,所有人都在短时间内做好了战斗准备。
但还是太迟了,敌人早已将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迅速侦查过周围之后,毛泽覃决定带着队伍从黄田坑村的后山突破。那里山势险峻,敌军并未安排太多人在那儿把守,是一个适合突破的薄弱点。
在房屋的掩映下,毛泽覃带人一步步向后山逼近,敌军察觉到了毛泽覃等人的踪迹,迅速开始追击毛泽覃等人。
在一阵枪林弹雨中,毛泽覃身后已经有两位战友中弹身亡,数名战友负伤。与此同时,他们离后山也越来越近。
在即将到达后山时,敌人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将战圈逐渐缩小。
这样不行!如果没有人掩护,所有人都将全军覆灭。毛泽覃一边观察着战况,一边皱眉思索到。
突然,他看到后山的另一个方向有个凸起的小山坡。这个小山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狙击点,同时也能很好地吸引敌人注意力,为剩下战友换来生还的可能。而掩护战友的人选,毛泽覃已经想好。
于是毛泽覃当即喊道,所有人听令!不许停下!快速跑向后山山林,躲避敌人追捕后以最快速度回到主力队伍!
战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即加速往后山跑。
而毛泽覃则故意落后几步,在确定没人注意到他之后,立即登上山坡。
随即便开始向敌军的方向扫射,掩护队伍撤离。突如其来的变故令这群敌军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一阵后,在敌军长官的嘶吼下,才分为了两队,一队继续追捕游击队战士,另一队则向小山坡进发,意图活捉毛泽覃这个师长。
在毛泽覃的掩护下,队伍顺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而在此时,他们赫然发现师长不在了。在想到突然减少的敌军后,众人明白这是师长牺牲了自己为他们争取的生机。
毛泽覃这边,他通过地形优势杀死了一个又一个的敌军,也彻底让山坡下的敌人杀红了眼。敌人一波一波冲击而上,毛泽覃在身中数枪后,终于支撑不住,永远地倒在了黄田坑村。
而贺怡,直到五月份才得到丈夫牺牲的消息。
那是五月的一天夜里。贺怡正在为游击队急用药品补给安排召开会议。
没有意外的话,这批药品会由已经生产完毕的贺怡组织配送,她很快就能够见到阔别已久的丈夫。兴奋的贺怡,甚至已经在会前就想好为丈夫带去的生活用品和要说的话,但意外来的永远都是这么的突然。
会议刚进行了一半,会议室的大门忽然就被推开,交通员王贤选和另一个同志满头大汗闯进会场。看着突然出现的两人,贺怡的心突然开始剧烈跳动,她直觉,这两个人是来找她的!
果然,一进入会场,王贤选就将目光对准了正在台上站着的贺怡,另一个同志似乎知道了这就是他要找的人了,于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向着贺怡的方向看去。
贺怡心里闪过不好的猜测,试探性的问道:“是...”,还没说完,嗓子突然干涩的抽痛起来,贺怡在深呼吸后继续问道:“是不是泽覃出了事?”
王贤选没想到贺怡这么快就猜到了,沉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悲戚地说道:“据前方陈毅同志派人传来的消息,毛师长......在战斗中牺牲了。”
听到消息的贺怡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所有感知,她的脑子里在不断地重复着王贤选说的话。
慢慢的,贺怡走出了会议室,浑浑噩噩的走回了房间,直到看见房间里为毛泽覃新缝制好的衣物,以及那尚在襁褓中从未见过父亲的儿子,她才如大梦初醒一般,冲过去,抱住孩子后,体力不支的跪倒在地。
但这样的情绪只在贺怡的身上停留了一晚,因为她知道,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随后几年,贺怡在赣州主持着地下党工作。贺怡通过艰苦奋斗,让党的地下工作得到良好发展。到1936年夏天,贺怡在当地已经发展了一百四十多名地下党员,成立了五个党的区委。
忙碌的工作,使得贺怡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几经辗转后,贺怡把儿子毛岸成送到了老家江西永新县的花汀村,交给与自己同姓的贺调元家代为抚养,并为孩子改名为贺麓成。
后来的贺麓成一直与“爷爷”贺调元一起生活,贺调元家境在当地来说是不错的,再加上贺怡时不时就会送来钱以及物资,贺麓成的童年不愁吃穿,还在村里念起了书。
而在赣州之后,贺怡先后往返于南昌、吉安、广州、韶关等地做地下工作,不幸的是,在1940年6月,被敌人关注已久的贺怡于韶关被敌人逮捕,为了严守党的机密,保护更多的党员不受伤害,贺怡在被捕后当即决定,吞金自尽。
然而,吞金并没有伤及她的性命,但随后而来的酷刑以及吞金后胃部下垂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令她倍受折磨。一直到周恩来出面交涉后,贺怡才拖着病骨支离的身躯回到党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贺怡接受组织安排,调往江西,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部长。贺怡在到达江西做好初步安排后,迅速前往永新县花汀村寻找失散已久的孩子——贺麓成。
母子重逢
那是八月的一天下午,贺麓成刚上初三。像往常一样,放学的贺麓成很快走回村里,但与往常不同的是,贺麓成刚一进村,看到他邻家的贺婶子似是等待已久,连忙向贺麓成走来,一边靠近,一边嘴里说着,麓成,回来啦,走,快回去,你家来客人了。
看着如此兴奋的贺婶子,贺麓成很是疑惑,因着“爷爷”贺调元的缘故,家里平时也会有客人来,可从不见这婶子如此激动过。
看出贺麓成的疑惑,贺婶先是尴尬一笑,然后解释到说:你家这次来的客人可不一样,那可是开着大汽车来的,看不出来啊麓成,你家还有这么有权有势的一门子朋友。
在那个年代,汽车是比较少的。一般人家都用不起,虽然爷爷认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是能够开汽车的。这会是谁呢?
这样想着,贺麓成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到了家门口,贺麓成便先看到了门口停着的汽车。
沉思片刻,贺麓成走进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身着列宁服的女性,肩背笔挺地坐在爷爷奶奶身边,与他们说着什么。
而在看到贺麓成的那一刻,这位女子马上站起身来,直直地盯着贺麓成,似要往前,但又努力克制住了脚步,转而向一旁的贺调元看去。
贺调元看着回来的孙子,再看看身旁十分有亲和力的女性,对贺调元招手道:麓成,过来,这是你妈。
贺麓成呆住了,这是他的妈妈?他十多年未曾谋面的母亲?!
没错,这名身着列宁装的女性正是贺怡!
看着呆愣在一旁的儿子,贺怡终于控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跑过去抱住了贺麓成。至此,这对分离了十五年之久的母子俩终于重逢。
原以为日子就这样圆满地过下去了,谁知天不遂人愿。在和儿子重逢了三个月后的一天,贺怡打听到,姐姐贺子珍遗失已久的爱子“小毛毛”毛岸红,有可能在吉安。于是,她迅速带着贺麓成以及一应随行人员开车去到了吉安。
怎料在快要到达吉安时,车突然从一座木桥上翻了下去。驾驶室瞬间变形,负责开车的贺怡当场死亡,贺麓成身受重伤,左腿严重骨折。
那一天,对贺麓成来说是无比黑暗的,原本是随着母亲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堂弟。孰料,一场车祸,让贺麓成和心心念念十几年的母亲,再一次天人永隔。
尾声
在那之后,贺麓成来到了舅舅贺敏学的身边。
在贺敏学的养育下,贺麓成刻苦念书,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化学专业,而后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学习。在1961年,贺麓成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为我国导弹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贺麓成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身世,从未告知他人,他是毛主席是亲侄子。后来贺麓成的身份曝光后,他身边的朋友还开玩笑:“贺麓成真窝囊,你有这么大一块招牌,怎么也不去沾点光,把自己弄得和我们老百姓一个样。”
贺麓成听后认真地说道:“这不是窝囊,是我的理想,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应该去沾这个光。”
“贺”这个姓氏一直跟随了贺麓成很多年,麓是纪念岳麓山,成则是包含着“革命事业必定成功”之意。不负所望,这个“成”字最终成真,新中国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可以任列强随意欺压的国度。
所以,在1995年后,晚年的贺麓成让儿女改回了“毛”姓,以此纪念他的父亲和伯父,而他则继续随着母姓,纪念着贺氏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