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2022年09月13日09:47:08 历史 1681

作者:莫孤烟

1935年4月20日,蒋军32师190团在安徽岳西县的桃岭遭到红军伏击,团长被击毙,两个营被全歼。32师算是蒋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红军因此发了财,缴获轻重机枪十几挺,迫击炮两门。

这支红军是留守大别山的红28军。自红四方面军红25军相继离开鄂豫皖之后,红28军在高敬亭率领下孤军坚持斗争,面对百倍于己的敌军围剿,不仅保存了力量,还时不时能主动出击予敌重创,队伍还得到了发展壮大,实在是把游击战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红军游击队

桃岭伏击战的胜利固然令人欣喜,但区区一场战斗不足以改变险恶的形势。过去鄂豫皖苏区有20多个县,闪展腾挪都有余地,伤员送到老乡家里,部队再无后顾之忧,只管打个痛快就是。如今经过几次“围剿”,苏区已全部丧失,红28军只能到敌占区打游击,兵源、粮源、伤员安置都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敬亭想率部去寻找红25军,找到了老部队,也就有了依靠。

趁着战斗胜利的间隙,红28军在霍山县黄尾河镇开了个会,讨论后决定去陕南找红25军。问题是红28军手中没有电台,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中断,只是从报纸上分析出徐海东他们是在陕南。至于去陕南有多远,敌情是否严重,红25目前到底还在不在陕南,他们一无所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鄂豫皖苏区指挥部旧址

5月9日拂晓,红28军从黄尾河镇出发,离开了生死与共的皖西老区。此行注定异常凶险,他们出发没多远,就在固始县的五尖山遭遇蒋军106师,尾随在后面的195旅也跟了上来,96旅的一个团也从侧面迂回过来。

三面临敌,大事不好,红28军连夜突围。黑夜向来是红军的天下,他们一路急行军甩开敌军,来到河南商城,在这里全歼敌保安团的一个营,缴获子弹两万发。随后部队又在罗山县杨万店与东北军112师一个团激战,歼敌两个连,再次缴获子弹万余发。

就在罗山县,红28军与在这里坚持斗争的鄂东北独立团会师,独立团全部加入了红28军,这样一来全军总人数达到2500多人,比起出发前壮大了不少,武器装备更是大为改善。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红军的装备型号很杂,汉阳造步枪是主要枪械

红28军能征善战的一大关键原因,是他们有个能力极强的首长高敬亭。高是河南新县人,幼时读过私塾,粗通文墨,这在红军队伍中是不多见的。对敌斗争坚决,组织能力又强,使得高敬亭从当初参加黄麻起义的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

他是公认的游击大师,带兵作战不拘一格,总结出了“敌情明则打,敌情不明不打;地形有则打,地形不利不打;伤亡小则打,伤亡大则不打;缴获多则打,缴获不多不打”的“四打四不打”原则,而组建便衣队更是他的一大创造。自跳出鄂豫皖之后,面对多路敌军,他的原则很明确,那就是“拖垮嫡系军,相机打击东北军,向保安团要补给”,总之是亏本的买卖坚决不做。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高敬亭

平汉铁路是蒋军封锁根据地的主要防线,但红28军没费多大劲就越了过去。敌军调整部署,多路围攻过来,高敬亭再显游击大师本色,率领红28军先向,后又转向北,将尾追的敌人全部甩掉。

到了5月底,红28军已经进入陕南,不断遇到小股敌人的骚扰。一天,前卫手枪团遇敌,双方交火后分别后撤,静观待变。此时,红军看到敌军身后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像是有大部队路过,便问附近的老百姓这是什么部队,老百姓回答是红军。

战士们顿时大喜,以为即将和红25军会师,连忙向上级汇报。担任82师政委、时年只有20岁的方永乐少年老成,沉得住气,他判断这里不大可能有红军,让便衣队继续侦察。便衣队抓了个俘虏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从西安开过来的东北军,老百姓将其称作“奉军”,河南话里的“奉军”听上去像“红军”,战士们其实是听错了。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东北军部队

这个情报太重要了,要是真把敌人当成了红军,恐怕要遭到灭顶之灾。红28军立即召集所有军、师、团首长开会研究,目前敌情比想象的严重得多,前面有五个师堵,后面还有一个旅追,如果要按照原来的路线西进是不可能的,非得重新开辟线路不可。问题是人生地不熟,手里连一张地图也没有,如何开辟新路线?高敬亭把所有的参谋、侦察人员都叫来,让他们出点子,可谁也说不出好意见来。

讨论了一下午还是没个结果,向来决策果断的高敬亭最终拍了板:回大别山,继续打游击去!

实际上这是大家的心里话,只是没人敢说而已。农民有着极强的乡土观念,不是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当初从鄂豫皖撤出来就是万不得已的,可眼下的局面成了漫无目的地瞎走,部队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那么回老家去就是唯一的选择了。因此高敬亭的决策得到了一致拥护。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在和上级彻底失去联系的前提下,高敬亭就是红28军里一言九鼎的人,没有什么清规戒律的束缚。当初离开根据地就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如今回去也是自己的决定,有何不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游击队出身的他们本来就该这样。

红28军一个急转弯,绕过了尾随的独立5旅,在桐柏县以东的淮河店俘虏了一支东北军的骡马大队,补充了大批物资。随后又在桃花山分水岭设伏,痛击一路尾随的独立5旅,缴获枪支几百支。这还没完,几天后红28军又在光山县歼灭东北军两个营,俘虏抓了800人,缴获枪支500多支。红军声威大震,胜利回到了大别山腹地。

高敬亭带红28军赴陕南,把“奉军”听成“红军”,差点坏大事 - 天天要闻

红28军这次外线出击,没有实现和红25军会师的目的,殊为遗憾。但是这一路上他们创造了惊人的战绩:在敌军几十个团的围追堵截下,歼敌6个营,毙伤俘敌3000余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而红军自身伤亡很小。可见红28的战斗力及高敬亭的指挥能力都是相当出色的。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确是创造了人间奇迹。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 天天要闻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灵犀一墨提到唐史,我们就不得不提下“玄武门之变”,因为此次之后唐代真正进入了它的典盛一期,一位杰出政治家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为盛唐的到来做好了最坚实的铺垫。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 天天要闻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引子#本文摘自《贵池文史资料》第三辑(1987年11月),罗白桦口述(原注:政协办公室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原标题《蒋介石贵池阅兵简介》图文无关,仅作示意正文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嗣后,又收买了汪精卫,致宁、汉政府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 天天要闻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胖东来怕影响居民出行承包周边小区物业费?多方回应近日,一则关于胖东来超市为解决客流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主动承担周边小区物业费的消息在网络引发关注。5月11日下午,经大河报《看见》记者多方核实,该传闻系不实信息。详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殷海涛)▼⊙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