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为庆祝我党成立100周年,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的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共有29人获此殊荣。
“七一勋章”的获得者,无一例外都是共和国的脊梁。
大合影
他们中有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如被称之为“活着的黄继光”,中学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原型,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并题词,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等。
也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优秀专家。如我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曾为“白宝山案”与“张君案”指明侦查方向,在60余年刑侦生涯中,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的崔道植等。
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却显得并不那么为人所熟知。
他叫王书茂,是海南岛上的一名普通渔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也是一名南海民兵。
王书茂
那么这位南海渔民到底对国家有着怎样突出的贡献,让他能与那些老战斗英雄、顶级老专家一起,获得“七一勋章”荣誉并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呢?
祖孙三代“为国守海”
潭门镇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是海南省通往南海诸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海南渔民赴南海作业的后勤给养基地和渔获集散地。
1956年,王书茂出生于潭门镇潭门村一个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的家庭。他的父亲王诗伦,是一名航海经验丰富的渔民。
18岁那年,高中毕业后的他便跟随父亲到三沙作业,成为了一名南海渔民。
自古以来,潭门渔民就在南海渔猎,“祖宗海”是潭门渔民对南海亲切的称谓。
但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渔民在南海捕鱼时,便经常遭到周边部分国家的无理驱赶、袭扰和抓扣,强迫他们在所谓的“认罪书”上签字。
面对威逼利诱,没有一个潭门渔民这么做,一次次被无理抓扣,反而激发了潭门人骨子里的爱国之情,积极投身南海的维权斗争。
1985年,为发动民间的力量,更好地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
王书茂
“南海民兵”是中国南海最为特殊的群体,其中绝大部分成员是南海渔民,打鱼是他们在南海的主业。与此同时,他们还肩负更光荣的使命:坚决守护好南海不受侵犯,坚决维护海上主权完整,承担南海建设、南海搜救的任务。
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后,29岁的王书茂听到消息,积极主动申请加入民兵组织,并逐渐成长为南海民兵队伍中最忠诚、最杰出的代表。
1988年,王书茂积极参与到南海岛礁建设之中,他亦被称之为“渔民建设南沙岛礁第一人”,许多岛礁上都曾留下他为守卫南海,奔波劳累的身影。
回忆起那段岁月,王书茂动情说道:
“我非常高兴能成为海上民兵,能为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南海人,我必须担负起保护南海、守护子孙后代的责任,这是我的光荣。”
为建设南海岛礁,王书茂不仅自己主动请缨,还带领父辈、子辈,一家三代人一起开船运送建筑材料,“三代同堂建南沙”成为南海上的传奇。
中国的南海岛礁
渔民在海上漂,缺乏淡水、蔬菜是常有的事,条件十分艰苦。
许多次出海运送岛礁建设材料,遇到恶劣的台风天气,他的木头渔船差点被掀翻,但他始终无怨无悔。
最困难的一次运送是在某个岛礁,风浪大、礁盘小,渔民轮换拉小艇,持续干了半年。
1998年1月的某天,运送建设岛礁物资的渔船突遇9级狂风,4米高海浪击打木船。王书茂沉着指挥民兵连在船头抛锚,船头迎着浪头,在海上连续漂了4天4夜,可以说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在他的心中,个人安危事小,建设岛礁事大。他说:“就是把命丢了,也要把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完成好。”
2012年的南沙华阳礁的建设中,王书茂顶着南沙群岛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开着自己的船只,不断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运送石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
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
在长期运送材料的过程中,王书茂的皮肤受到高强度紫外线的辐射,但他依然坚持到将最后一批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运送到为止。现在他的脸上、身上都有高强度紫外线带来的皲裂,对于这些伤痕,他总是微笑地调侃为“成长的印记”。
渔船运送物资
30多年来,王书茂带领民兵连兄弟累计出动渔船800多批次,运送各类建材400多万吨,协助完成多个岛礁的施工任务,为中国南海的岛礁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除了几十年如一日,协助国家建设南海岛礁外,他同时也积极投身南海维权斗争。
1996年的一天,某国人员欲侵犯某无人岛礁,正在附近捕鱼的王书茂发现后,当即停止捕鱼作业,毅然带领民兵连弟兄,坚守无人岛礁7天7夜。
在这7天里,渔船亏损八九万元,但王书茂觉得为“大家”舍“小家”是自己应该做的。他说:“守好‘祖宗海’是我们的本分。”
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期间,王书茂和他的船队在黄岩岛附近作业时,遭遇外国渔民船只侵扰。面对佩带武器、无理挑衅的外方渔民,王书茂先向他们进行口头警告,在对方不听劝阻,变本加厉地要冲入我国领海时,王书茂毅然下令船队挡在外方渔船前进的方向上,阻拦他们非法越过我国领海线。
中国渔船排队阻拦外国船只
经过多天的周旋与对峙,外方船只最终被迫撤离。
2014年5月,外方出动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我国南海的“981”钻井平台作业。王书茂得知后,迅速带领10艘渔船,200余名海上民兵骨干连日夜兼程,赶往西沙中建岛南部。
到达事发地点,在劝阻无果的前提下,他发扬中国铁血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愤怒地对民兵兄弟们说:“他们不但非法侵入咱们中国的南海,居然还想破坏我们的钻井平台,你们不怕死的跟我上!”
随后,他亲自驾驶着渔船,带领船队冲向对方,直接朝对方撞过去,外方非法船只纷纷躲避,被迫逃离作业平台。王书茂英勇无畏的行为,既保护了“981”钻井平台作业环境,又维护了我国的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全家人守卫中国南海(右一王书茂儿子、中王书茂父亲)
2012年,父亲王诗伦临终前,拉着王书茂和弟弟王书惠的手郑重地交代:“你们要把祖国的事业,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多年以来,王书茂一直牢记父亲的叮嘱,始终把国家的任务挂在心头。
不但如此,他也常常教育子女一定要爱国,作为一名南海的渔民,要把守卫国家领海当成自己的责任。
王书茂非常崇敬北宋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便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获得“七一勋章”后,弟弟王书惠告诉记者说:
“那天回到家里后,哥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勋章放在父亲的遗照前,告祭已经故去的父亲。他说这枚勋章的荣誉,属于所有潭门的渔民。”
“生死救援”大爱无疆
自古行船半条命。海上每遇渔民遇险,王书茂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人。
1996年冬季某天,东北季风达到7-8级,在距离潭门港20多海里的水域有1艘木船发动机出现故障,船上的20名渔民面临着生命危险。
王书茂得知后,立即组织人手顶着强烈的季风出海搜救。在花费整整一天的功夫后,王书茂终于找到被困在海上的渔民并拖回渔船,20名遇险渔民无一人死亡,就连参与救援的队伍也没有出现任何伤亡。
200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突然降临在中业岛附近海域。周遭渔民都第一时间赶到中业岛避风,可就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有别国渔船意外翻沉。
王书茂看到那些异国渔民们掉入海中后,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硬生生冒险顶着风浪,奋力组织起救援工作,最终成功救起落水的十余名渔民,体现出他“大爱无疆”的精神。
在30多年的出海历程中,王书茂组织渔民抗击台风、开展生产自救120多次,救援渔民达600多人次,尽最大努力保护了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全力支援南海岛礁建设,积极开展海上救援外,王书茂在带领南海渔民共同致富方面,也完全毫无保留。
“茂公”是潭门百姓对王书茂的敬称,民兵兄弟们则一直称他为“茂哥”。
提起王书茂,船老大、潭门海上民兵连三排排长王振福,由衷赞叹道:
“茂哥一直是我们的带头人,大家都相信他的话,愿意跟着他干。在他的带领下,潭门的渔船由小变大、从少到多,大家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富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书茂拥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30余吨的木船,是潭门村第一批当船主的人之一,成为当地捕鱼致富的领头人、船老大中的佼佼者。
给渔民介绍经验
2013年,王书茂响应政府号召,第一个承包一艘850余吨的钢质渔船,带头开大船、闯远海。
当时,很多村民担心投入资金太大有风险,王书茂在带头成功致富后,毫无私心地向村民分享承包心得,打消村民们顾虑。如今全镇已有上百艘具备远海作业能力的大型渔船。
王振福与民兵连三排六班班长陈则波,是被王书茂带领致富的典型。
他们从小就跟着王书茂学开船、潜水、抓鱼。如今,王振福已从一名一穷二白的渔家少年,成长为驾驶大型渔船的船长,年收入40多万元。
陈则波也已做20多年的船长,他说:
“当年我13岁出海,还是少年,什么都不会,不懂的事就向茂哥请教,他从来不会保留,看到我做错的地方,便会指出来。几十年他一直如此,对其他人也这样关心帮助。”
“茂哥人好,是最值得我们信赖的人。”
“他做的很多事,换别人是做不来的,获奖当之无愧。”
……
这是民兵连的兄弟们对王书茂由衷的评价。
建设美丽渔村,奔波为民发声
出于海洋生态保护的需要,潭门镇上百艘木质渔船需要转产转业。自2018年起,王书茂积极投入到休闲渔业的政策制定和宣传推广之中。
截至目前,全镇已有近400位渔民分别组织成立了5个休闲渔业合作社,发展海上垂钓、民宿等第三产业。
如今的潭门港内,五星红旗在大型渔船船头飘扬,“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现实;潭门港外,渔家民宿、海上垂钓、潜水基地等蓬勃发展,潭门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海渔业文化旅游名镇。
2018年,王书茂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
同年,在党员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王书茂被推选为新一任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期待他带领全村走得更好更远。
新的岗位,有新的任务和目标。
王书茂计划在继续抓好民兵连训练、做好维权任务的同时,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让这座海边渔村更富足、更美丽、更文明。
王书茂说:“只有让南海越来越美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才无愧于‘七一勋章’,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
成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后,王书茂每天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地走访渔民,为即将提交给全国两会的建议,征求渔民们的意见。
王书茂的话很朴素,他说:“我作为一名来自渔村的人大代表,在走访基层的过程中多流点汗,多走点路,来自基层的声音就能多一些。”
年过六旬的王书茂对电脑操作不熟练,他当选代表后,专门准备了一本收集渔民意见的履职记事本。
在基层走访时,他会将了解到的情况一字一句记下,再根据这些走访内容写下建议,充分修改后工整地写在记事本上。
每年去北京参会,王书茂都会带着这本记事本。
2019年,王书茂的履职记事本上除每年都在关注的开展休闲渔业、加快渔民转产转业等话题外,又多了一项关于加大打击“套路贷”力度的建议。
他说:“我来自农村,平日里接触的大都是淳朴的渔民和农民。在去年的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农村家庭被‘套路贷’害得家破人亡,心里就有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这条建议的想法。”
翻开那本厚实的履职记事本,几年来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各项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并及时收到了反馈。
这位朴实的渔民老人,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2018年,党中央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海洋维权的模范”;2019年,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同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个人”称号;2021年,更是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面对这些荣誉,这位朴实的老人表现得非常谦虚,他说: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获得国家荣誉,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让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为基层的普通老百姓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没有战火纷飞的惊心动魄,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他一生矢志不移,为奋力守卫中国的南海,为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祖孙三代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出一部绝不平凡的平民赞歌。
这位朴实的渔民老人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平常时候坚持下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个普通人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
王书茂是一位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默默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 THE END ——
如果喜欢别忘点个【关注】哦
或者也可【点赞】或【评论】呢
欢迎【收藏】或【转载】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