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器发展与“玉玺”之争

2022年07月01日02:14:23 历史 161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在一个黑暗时期,南北分裂社会动荡战争频发,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玉器的发展同样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丧葬从简,致使葬玉一落千丈。

从各大博物馆来看,此时期的玉器,仅有简单的玉豕、玉蝉之类的玉器,而且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存在,少见各种玉用具和玉佩饰,说明此时期玉器的加工制造还是少了许多,精工者极少。玉器制作比两汉明显萧条。两晋南北朝对于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断裂带。可能和玉料的受限有关系,当时在西域和河西走廊,割据的诸侯国林立,“丝绸之路”受阻,内地无法得到大量的玉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频繁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从而严重影响了玉器制造业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器种类在汉代玉器器形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和适量增加,玉珩变成了云形、玉佩成了梯形、半月形、心形、在器形上增加了玉辟邪、玉钗、玉串饰、玉带、玉棋子、玉牌、玉坠,饰品中初次出现了戒指,应是从西方文化中汲取而来。及各种玉佛像。佛像在此时期内常有见到,皇族一般引进玉佛,民间则多以曲阳白石和黄花石造玉佛供养。如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器发展与“玉玺”之争 - 天天要闻

玉器的表现也折射出一种社会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它对当时已形成的几千年中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是空前而深刻的。汉胡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如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器发展与“玉玺”之争 - 天天要闻

用玉制度也不例外。隋朝统一后,残存于江南的传统用玉制度也随南朝的灭亡而消失,原来流行于北方地区的玉器,成为隋唐玉器的主体。

最为典型的是玉带的使用,北周将军若干云墓中的方形玉带,并有椭圆形玉环,是用来穿戴其他装饰物的。这种腰带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饰,腰带可系佩刀、解锥等生活所必需的用具,称为蹀躞带。蹀躞带在唐朝时,成为官员的必需装饰,以玉质优劣为品级之标准,现存唐代玉带较多。由此可知隋唐玉器主要是受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传统玉器的衰落,实际上是被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玉器所替代,是汉胡文化融合的最好的见证,这一时期的玉器是历史的活化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器发展与“玉玺”之争 - 天天要闻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器发展与“玉玺”之争 - 天天要闻

战争使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玉器很少,也给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玉玺带来了灾难,在战争中流离、易手,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玷污了玉纯洁的本质。

关于这个时期也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玉玺的故事,听来也是耐人寻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人刻了一枚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玉玺采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统治凭信的国之重器。

得玉玺者即可“受命于天”,一旦失去则被视作“气数已尽”,即使重兵在握权倾一方也不敢为帝号令天下,否则就会遭到天下人的共同讨伐。

关于历史明证的是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农民军打到咸阳得到了传国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称作“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珍藏于长乐宫西汉末,王莽篡权,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为了表示对刘姓汉宝的忠诚宁死都不肯交出玉玺,最后被逼无奈王政君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从此玉玺便失去了一角。后来,王莽命人用黄金将缺角补上了,但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的新朝政权很快垮台,王莽被诛杀,乱军从王莽的尸体上找到了传国玉玺并拥立刘玄为帝。刘玄后来在与赤眉军的对抗中战败,于是赤眉军凭借玉玺拥立小皇帝刘盆子上位。刘盆子后来也遇到了失败,投降了建立东汉政权的刘秀并献上传国玉玺,于是玉玺重归于汉,并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进宫勤王,十常侍及太监们裹挟着汉少帝仓皇出逃。经过一番血腥镇压后,十常侍被杀,玉玺也随之不见了!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战败西逃,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率先攻入洛阳的孙坚部在救火的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具宫女尸体,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孙坚见后大喜过望欲将玉玺占为己有,不料孙坚部下将此事传了出去,以盟主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都想得到这传国玉玺,于是各怀鬼胎,上演了一幕玉玺之争……

《三国演义》中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袁绍和刘表截击受伤而死,玉玺落入袁术之手。总之袁绍也好,袁术也罢,最后都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再次回到了汉献帝的手中。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于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顺理成章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还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后三国一统归于西晋,玉玺也随之归西晋。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朝代更迭频繁,传国玉玺不断易手辗转流离。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被匈奴前赵刘聪所夺,西晋灭亡。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夺得玉玺,也如法炮制在玉玺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可不久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建立了冉魏,续而拥有了玉玺。在乱世中,所有的野心家都需要给自己正名以顺天命,希望证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

公元352年,鲜卑族慕容南下攻魏。三月,冉闵兵败被擒,五月被杀,可惜一代枭雄落得如此下场。想当年是冉闵的“杀胡令”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冉魏都城郑城被北鲜卑大军团团围困。冉魏大将军蒋干等人辅佐太子冉智闭城拒战。据《晋书》中记载:“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由此可见被围困日久的郑城发生了饥荒,以至于百姓相食,后赵时期的宫女皆被饥人所吃。

无奈蒋干只得一面奉表向鲜卑请降,一面又派人向东晋的谢尚求救。对于以天下正统自居的东晋王朝来说,传国玉玺是证明自己合法性的重要工具。东晋王朝在接到蒋干的求救信后,就派了使者到郑城讨价还价,目的就是要拿玉玺换取援助。蒋干犹豫不决,不愿意用传国玉玺换其援兵。使者见蒋干还在犹豫,几天后亲率精兵百余人入郑城驻守,以进一步游说蒋干:“天子听说玉玺已经到了我手中,这才相信蒋干你是真心诚意求援的,调遣军队粮草来救。”蒋干相信了使者的话,将玉玺交给了他。使者一拿到玉玺就秘密护送到东晋首都建康,献给晋穆帝。传国玉玺重新成为晋王朝号令天下的信物。

两个月后,郑城被鲜卑族攻破,冉魏灭亡了,但鲜卑人已无法得到传国玉玺,便谎称得到了玉玺,登基做了皇帝。慕容儁想让天下人信服,证明玉玺是在自己手里还改玉玺为“元玺”。

在这个时候,群雄并起人人都想称王,可玉玺只有一个。于是各路豪强枭雄私刻玉玺,以示正统。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他们私刻玉玺的行为,使得后世许多枭雄不断效仿。

真正的玉玺仍留在建康,随着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世代相传。一直到侯景之乱侯景很快被杀,叛乱被平定。但玉玺却被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趁乱拿着潜逃到了广陵,而后又被郭元建抢走。

郭元建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辛术,辛术再转献给北齐朝廷。传国玉玺遂为割据黄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后来南陈取代了南梁,也私刻玉玺,于是玉玺越刻越多……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传国玉玺落入北周。四年后,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传国玉玺成为隋朝的国宝,并改称为“受命玺”,所谓隋命天授。隋朝灭陈后很快统一了全国,便将那些私刻的玉玺统统没收。

隋唐时期是中国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一直掌握在皇室手中,被视为国家至宝。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

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领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玉的传奇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一件玉器的流传见证了太多扣人心扉的故事,故事里有战争的烽火、铁血的柔情、朝代的更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