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2022年06月30日00:51:02 历史 1711

度尾中岳古属万善里,为李氏世居。堂号“凤池”,并非自诩,真一望族也。中岳地处度尾镇中西部,与洋坂接壤,并称度尾两处最大的平原板块。

中岳虽是平原乡,却在中岳街后横亘着一座海拔约四五十余米的“凤山”,凤山是洋坂凤山的余脉。自从仙永公路贯穿后,“凤山”成了一截孤山,贯穿处今称“坝头岭”。中岳在古时便有十余爿双面街,它东街倚凤山,西街背下是嵩溪(今中岳溪)。史上中岳街是西乡一处重要商贸中心。建国初,七区(度尾)乡公所办公地址就选设在“朝天书院”。1951年夏的一场特大暴雨,导致屏山上云村出现“龙帮”(泥石流),中岳嵩溪即日洪水暴涨,淹进朝天书院,迫使乡公所迁至度尾那座用76斤黄金建造的“瑞云第”(华侨大张厝,今称旧公社)。

如果你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地图册,便能轻易从福建省中找出注有仙游中岳的标志,且是仙游全境为数不多三个标志中的一个,可见中岳地理位置的重要。

历史上度尾仅有三个地方被称为“街”的。一是设有市贸的万善里潭边街;二是虽处东北一隅的圣头街;再之就是负有盛名的中岳街。中岳街是仙游、永春、德化古驿道的一段,是仙游与永春、德化要会之冲。

在登瀛桥、步云桥未修建前,仙、永、德及西部山区居民,视中岳街为第一站市贸地。由于西乡沟壑纵横,溪如罗带,中岳桥便应运而生,它始造年无考。据县志载:明正统五年(1440)郑恒淑(纪父)重修,始名嵩溪桥,嵩溪河面宽,又集紫帽(云居)、梁山(霞溪与剑山)、屏山、云水四合水的丰沛水资源,尤在一年数度汛情袭扰下,嵩溪桥无久寻圮。

人类出行,始步于足,无奈的绕道和涉溪,非常折磨人们耐力的极限。西乡盛产蔗糖、烟叶和大米,而通行城邑,非行此道不可。不体贴民间疾苦,枉读十年寒窗,郑纪决意子承父业倡修重造。据乾隆三十五年县志载:明成化十一年(1475)郑纪率各地乡绅募资动工,翌年(1476)竣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该桥极大方便了广大人民的出行。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今天的登瀛桥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来自紫帽山、梁山的两合水流经今登瀛桥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郑纪建登瀛桥,记:“溪有自紫帽,有自屏山两股而来。”这是今两股(实三股水)汇合处实景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这是屏山水经“长溪桥”后流经云水“真武桥”实景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这是云水山间来水最后汇入中岳溪(形成四合水)的地方(位步云桥下5米处)

二月九日,意外发现了一块明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年吉月立的碑记,霍然发现,这是迄今找到货真价实名曰朝天桥的原始碑记,从碑记中还原了建桥始末故事。碑额篆刻着“重修朝天桥记”六字,细辩碑文落款时间为成化十六年庚子吉月立,距今533年。碑记是由赐进士、敕总京畿学政、奉政大夫广东道监察御史林诚所记。碑文详记,朝天桥前身原为松庵居士(纪父),带头捐稻谷兴募重建并改名“嵩溪桥”。时桥一墩,疏为两门分流,后圮。此时,郑纪归养已十六七年,离北上复职时日无几。乡耆很想让郑纪牵头再修该桥,基于旧桥易圮原因,此次修桥又添一墩,疏为三间,扩容成倍,并仍以石为梁,桥上置凉亭。郡人(莆田人)御史林诚适逢拜访郑纪,纪请诚作记,林诚几易桥名,最终定名“朝天桥”。碑文所记十月前面缺了些字,虽然不清楚何年十月动工,但接下“功于明年庚子三月也”。可溯庚子年,就是成化16年(1480)。也就是说桥是在前年己亥(1479)十月动工,这与县志所载成化十一年(1475),有明显舛误。有意思的是,落款乡亲仅14人,或许历时五月时间不算短,耗资也不少,依这14人为董事也未必没有可能。所谓董事成员,不是乡绅,也是有头脸的人,但所岀之钱也是非同一般。如修鹿鸣桥有吴廷瑞、余禹锡;修朝天桥又是有吴廷瑞、余禹成(余禹锡同父异母弟),且已知度尾余禹锡为致仕小官;其弟虽不为官,也是官宦之后,这难道与今天修桥情况不如出一辙吗?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重修朝天桥记(明代碑刻)

朝天桥第三次的修成,解决了云水及大帽山人民进出仙邑的问题,在登瀛桥未建造时,尽管人们要涉溪,但最终进仙邑都要通过朝天桥,这是必经之桥,因为今天的坝头岭是建国初才贯穿的。也因此,朝天桥除了文贤里人民,仙游、永春、德化大部商贩都唯它是瞻。但是史上至今,朝天桥命运多舛,清嘉庆十年大修一次,从民国到建国后一段时间,桥上都无奈到采用厚杜杉板铺架,亦是屡建屡圮,都难逃洪水一劫,除了朝天桥上游共有四合水洪峰缘故,究其因,还是基础墩没有釆用鹿鸣桥墩船尖锥形设计和斜坡坝的保护。今天的朝天桥,有赖于水泥原料的辅助,再之距桥百余米开外,修了坚固硬坝,尽管再有百年不遇洪水,撼坝难,撼朝天桥更难,将是事实。

本文作者:余洪森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朝天桥新貌

余洪森:朝天桥背后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溪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