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访苏:全程都很开心,路过贝加尔湖突然发火:别忘这是哪

2022年06月21日16:17:20 历史 1134

1949年12月,毛主席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亲率代表团赴苏联进行访问。

这趟访问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毛主席在苏联度过了自己的56岁生日,在莫斯科过了春节,直到1950年2月才回到中国。

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抛开沉重的政治背景,只回放一下这次访问期间的佚闻趣事。

毛主席访苏:全程都很开心,路过贝加尔湖突然发火:别忘这是哪 - 天天要闻

一、四套衣服惹急毛主席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访苏,加之这年正逢斯大林的70大寿,苏方届时会为斯大林举办隆重的生日庆典,中方自然必须高度重视、细致安排。

比如说毛主席穿什么衣服。

毛主席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打了几十年仗,一直过的是节俭日子,穿衣服不讲究,就是普普通通的破中山装,很多衣服都打了补丁。

但出国访问可不能这么随意。周恩来亲自安排毛主席的衣服,建议做一套全黑的礼服,黑中山装,黑皮鞋,穿黑袜子。

毛主席觉得这色调太沉重了,不愿意穿。说想穿灰色衣服。

周恩来直接找主席建议,说明了情况。毛主席最终还是同意了。

周恩来便安排制衣部门,把黑、灰两个颜色的衣服都准备两套。毛主席一听就急了,说怎么要做这么多衣服,太浪费了。

最后还是周恩来出面解释,您的穿着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我们的领袖可不能穿着补丁衣服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啊。

毛主席访苏:全程都很开心,路过贝加尔湖突然发火:别忘这是哪 - 天天要闻

毛主席虽然同意了,仍然再三交待工作人员说:“做的新衣服太多了,如果在西柏坡就不会做这么多,我也开始浪费了!你们记住,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了。”

去苏联要为斯大林同志祝寿,带什么礼物呢?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拿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后来几经商量,带了一火车皮山东大葱和江西蜜橘,主要是表达心意,想必斯大林同志也能理解。

二、毛主席生病事件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

在火车上,时任铁道部长滕代远给毛主席解释说:“这趟列车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蒋介石没有坐过,据说只有宋庆龄坐过一次。”

这列车的内部配置很好,卧室、办公室、卫生间、秘书室等一应俱全,毛主席对此也很满意,还有的同志说,美国货确实不错。不过走着走着,说这话的人就闭了嘴。

当时正值隆冬,列车走到东北时,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度。走到长春时,火车上的温度突然急速下降,从20多度降到15度,毛主席不得不加了衣服。谁知越走温度越低,过了长春,居然降到5度。

毛主席加了一层又一层衣服,逐渐有点不高兴。一问,原来是火车上的暖气管子冻住了,滕代远急得团团转,在长春站时,调来一台火车头,用热水对着暖气管一顿猛浇,可是刚浇住一会儿就又冻了。

滕代远急得不知道怎么办,铁路上的工作人员上来一看说,这没办法,管子设计的有问题,在南方还行,根本无法适应中国东北的寒冷气候。

滕代远没办法,问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怎么办,工作人员说:“不要瞒了,主席不会因为冷而发火,但会因为被人蒙在鼓里发火。”

把真实情况一报告,毛主席果然笑了,说:“看来美国货也不见得就好啊。”一句话打消了滕代远的不安。

列车经过满洲里出国,在那里换乘苏联前来迎接毛主席的专列,一上车就暖洋洋的,毛主席当着苏方前来接待的副外长说:“还是苏联同志的火车暖和,比美国火车强多了。”大家都笑了。

苏联方面对毛主席来访很重视,迎接用的是最高规格,斯大林还专门派来他的卫队长和照料生活的一位专职服务员,到满洲里来随行保护、照顾毛主席。

那位卫队长叫别里别契,是一位上校,接到毛主席之后,和中国方面的卫士李家骥一直负责毛主席的安全。当时苏联方面很多外交人员也在车上,他们对这位新中国的领袖很好奇,都凑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想看他一眼先睹为快。别里别契上校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只要提前没有安排见面的,都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

那位服务员大约60岁,头发都掉光了,专门为斯大林照顾起居,已经好几十年了,他对毛主席的照顾也像对斯大林一样,无微不至,细致周到。毛主席在国内从没享受过这样细致的服务,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住宿、生活条件很好,中苏双方的服务人员也都做得很好,但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毛主席病了。

列车走到西伯利亚,那里的气温比中国东北还低得多。走到一座名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城市,由于列车停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停车加水、上食物、列车检查等,苏联方面友好地建议,请毛主席下车活动一下。中方工作人员也觉得,毛主席在车上坐的时间长了,不妨下车看看。

唯有毛主席的卫士李家骥同志觉得不妥,车上气温快28度了,而车下零下40多度,温差太大了。但架不住大家都劝毛主席下去转转,毛主席兴致也挺高,穿上大衣就下车了。他从车头走向车尾,好奇地观察着苏联城市。一说话,就是一股浓浓的哈气。

毛主席问李家骥,车下好像很冷,有多少度?李家骥一说零下40多度,毛主席一缩脖子,说好冷哟。

李家骥一听毛主席话不对劲,赶紧催促他上车。一上车,毛主席就病了,头晕,天旋地转,还有点感冒。

李家骥对汪东兴和叶子龙两位顶头上司都发了火,说他们太大意了,车上车下将近70度的温差,我们中国人哪经历过这个,何况是已经56岁的毛主席。

毛主席在访苏途中生病,苏方一下子慌了手脚,不停地问怎么回事,还要调最好的医生上车看病。

车上一时间吵吵嚷嚷,毛主席睡醒后听见动静,起来一问,不由得笑了,说:“不要大惊小怪的,头晕病是我在长征时留下的病根,不要紧的。”他还连连安慰苏方副外长,要他们不必当回事,多睡几觉就好了。

三、住不惯别墅

毛主席在火车上颠簸了10天,才到达莫斯科。

毛主席访苏受到了空前热烈的、高规格的欢迎,斯大林率政治局委员集体迎接,把毛主席安排到斯大林自己住过的豪华别墅。

这座别墅是斯大林在二战期间住过的,不光是住,还有配套的地下指挥所,斯大林在这里指挥了规模宏大的卫国战争

这里的设施是毛主席等人无法想象的,别墅隐藏在一座森林之中,不走近根本发现不了。别墅共有三层,毛主席和卫士、叶子龙、师哲等人住第一层,汪东兴、陈伯达等人住第二层,第三层是台球室、电影室等。

毛主席住进来后虽然感激苏方的高规格招待,但是却处处觉得不习惯。

毛主席访苏:全程都很开心,路过贝加尔湖突然发火:别忘这是哪 - 天天要闻

卧室的床褥都非常软,有鸭绒的,有天鹅绒的,毛主席按了按鸭绒枕头,皱了皱眉说,这可怎么睡哟。

原来在国内毛主席睡惯了简单的硬板床和硬枕头,李家骥等卫士们早想到这个,来的时候把主席用惯了的被褥枕头床单都带过来了,换上就行了。就是这床是弹簧的,太软,一屁股坐下去就弹起来了。

毛主席意思是换成硬板床,他还怕过于麻烦苏方招待人员,嘱咐叶子龙、李家骥等人自己想想办法,搞一个木板过来。

苏方听说了,赶紧运过来一个硬板铺在床上,毛主席这才放下心来,解决了睡觉的大问题。

一国领袖,竟然保持这样的朴素作风,苏方招待人员都惊呆了。

不习惯的还不止于此。

西方建筑风格,习惯搞又高又大的房间,比中国房舍显得空旷。斯大林住在这里时,要求别墅里不分白天晚上都开着灯,特别是走廊里,还有活动室、办公室,灯光通明,亮如白昼。这大概是斯大林的个人习惯,又或许是苏方保安工作的习惯。

毛主席不习惯了。在国内的时候哪有过这啊,延安时期就不说了,基本都用煤油灯,连蜡烛都是稀缺物件。到河北后条件稍微好一点,但电也是时有时停的,哪敢这么浪费。

毛主席发现灯长亮着,让卫士们都关掉,走廊只留一个能照明就行。有时他还亲自动手关灯,以免浪费。可是关了之后没多久,就发现苏方服务员们又打开了。

毛主席很生气,把李家骥等人训了一顿,说不要这样浪费。李家骥等人向苏方服务人员一解释,他们都挑大拇指说,你们中国领导人了不起,这样节约,以往这里住过的国家元首,他们从不管这些的,你们中国一定会强大。

别墅里有两位资深的女服务员,进房间给毛主席收拾衣服洗衣服,毛主席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然后又叫李家骥等人说,他的衣服千万不能让人家洗,咱们自己负责。

女服务员们反应说,这是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要被批评的。

经过反复交换意见,毛主席才收回意见,象征性地把几件衣服交给他们洗,还和她们握手表示谢意。

毛泽东还主动问起她们两个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或许她们从没有和最高领导人接触过,说话时紧张得不行。后来说得多了,看毛主席面色和蔼,说话随便,也就放下了紧张。其中一个女服务员说,她的丈夫牺牲在中国东北。

毛主席立即站起来同她再次握手,并对她表示感谢说:“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和你的丈夫,我们中国人民又多了一位革命友人。”

四、没能完成的誓愿

苏方安排毛主席参观了很多地方,毛主席兴致也很高,他不像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这些领导人早年都有过旅欧经历,所以每到一处都详细地询问,仔细地观看。

毛主席说,要走遍苏联的东南西北。也就是从太平洋的西岸海参崴,走到大西洋的东岸波罗的海边上,再从黑海走到北极圈

苏方安排毛主席到列宁格勒游览参观。那里是苏联革命的发祥地,毛主席参观完革命遗址后,提出到波罗的海岸边看一看,也就是他说过的到苏联最西端看看。

苏方安排了汽车,一直开到芬兰湾的海面上,这时正是数九寒天,非常寒冷。大海和陆地连在一起,一片洁白,也分不出海洋和陆地。毛主席乘汽车在冰面上行驶了好几个小时,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提出不要在冰面上行驶。但毛主席却认为这样观看更有诗意,更能领悟大自然的风采。

这时毛主席提出下车,并在冰上来回踱步,四下环望,感叹地说:“这里真是千里冰封啊!”苏联同志介绍说:“我们正站在波罗的海海面的冰层上,冰下面就是海水,冰层的厚度大约一到一点五米。”

毛主席到了这里,就返回莫斯科了,此后他既没有到黑海,也没有到北极圈,最东边的海参崴也没有去,这个誓愿终生也没有完成。

回到莫斯科后,苏方见毛主席兴致很高,还请他参观久负盛名的地下铁路。

据苏联人介绍,莫斯科地下铁路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之一。1935年正式通车。当时只有一条线路,从索科尔尼基公园到市中心斯摩棱斯克广场,共13站,长达11.6公里,后来延长到30多公里。每天乘客达50多万人次。

令人惊讶的是,地铁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地铁布局与地面相一致,呈辐射环行线路,沟通市中心和郊区绝大部分住宅区,串通数个火车站。地铁每天平均开8000多车次,人流高峰时,两次列车相隔不到80秒。

建筑风格也不同凡响,每个车站有其独特风貌,建筑格局互不相同。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也十分别致,犹如富丽堂皇的宫殿,历来有“地下宫殿”的美称。

这样的地铁,即使现在也不落伍。苏方引以为傲,请毛主席参观。毛主席本来兴致非常好,进了地铁站后,发现里面没有什么人,空有宏伟华美的建筑,只有一些工作人员来来回回。

毛主席问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乘客。师哲询问了苏方,原来为了保证安全,苏方进行了戒严,乘客一律不准进入。

毛主席访苏:全程都很开心,路过贝加尔湖突然发火:别忘这是哪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本来打算坐一段地铁感受一下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一听这个,马上就皱了眉头,不高兴地说:“为什么搞得这么神秘?为了我一个人搞戒严,影响多少万人工作、生活,实在不妥,算了,我不参观了。”扫兴而归。

五、贝加尔湖的不愉快

1950年2月,毛主席结束了在苏联的访问,启程回国。

在苏联与斯大林会晤,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毛主席还是十分高兴的。

由于放下了所有工作,回程中心情更好,一路上与随行人员观看景色,不断地交流对苏联的感受。

很快经过西伯利亚,经过一段群山环绕的地段,列车时不时地钻入隧道,车内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毛主席饶有兴趣地开始数隧道。等到进了平原地带,毛主席问大家,过了几个隧道,他自己说经过了41个。但大家都说是40个,毛主席笑道:“那是我自己多数了一个。”

专列到了贝加尔湖附近,大家都伸着脖子看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湖。

毛主席突然问随行的陈伯达:“陈夫子(陈伯达当时以教授的身份随行访问,学问最高),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陈伯达不假思索地回答:“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国,首府是乌兰乌德。”

毛主席不高兴地说:“我问你历史上是什么地方?”不知道陈伯达没听明白还是不知道,他吞吞吐吐地说:“是乌兰乌德。”

毛主席更有些生气了,他站起来批评陈伯达说:“乌兰乌德,乌兰乌德我还不知道吗?”

空气骤然间紧张起来,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谁也不敢说话。

毛主席访苏:全程都很开心,路过贝加尔湖突然发火:别忘这是哪 - 天天要闻

这时火车已进站了,师哲领着当地苏联地方政府的领导来见毛主席。其中一个高个子的领导恭敬地对毛主席说:“欢迎毛泽东同志,请下车休息。”

毛主席未加思索地婉言谢绝,而且马上告诉汪东兴开车。这是毛主席经过苏联大站而未下车参观学习的唯一的“例外”。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陈伯达一直在想自己哪里说错话了,可是明明地名没有错啊。

车开后,大家都紧张地看着窗外。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像憋了一口气似地对陈伯达说:“我问的是历史上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乌金斯克,贝加尔湖在我们中国的史籍中也不叫贝加尔湖,而是北海。你这位老夫子,应该没有忘记汉朝的历史,这里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这时陈伯达才明白过来,忙解释说:“主席,我没明白你提的问题……”

其实不用陈伯达再解释什么,大家都明白了毛主席在想什么,听到苏武这个名字,大家不禁肃然起敬,望着远处的贝加尔湖,心里翻翻滚滚,不知是什么滋味。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张掖大事记之二(1952年——1953年) - 天天要闻

张掖大事记之二(1952年——1953年)

6 月 各县于 上年12月至是月开展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的 “三反” 和工商界开展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盗窃国家资财、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 “五反” 运动。
石雷、弹丸、兽首……箭扣长城考古有新发现 - 天天要闻

石雷、弹丸、兽首……箭扣长城考古有新发现

5月9日启动当天,就发现了石雷、弹丸;5月12日,又发现了建筑构件兽首、板瓦、筒瓦、勾头……敌台南侧,可见砖砌墙体整面倒塌。于丽爽摄冯伟旖 摄箭扣长城修缮五期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考古发掘。其中第二座敌台、怀柔长城120号敌台的发掘刚刚开始,就惊喜不断。工人从敌台南侧开始清理。于丽爽摄120号敌台是一座空心敌台,结构...
比国王富有的44岁印度籍英国首相妻,偏爱平民生活,还有点儿懒 - 天天要闻

比国王富有的44岁印度籍英国首相妻,偏爱平民生活,还有点儿懒

阿克莎塔·穆尔蒂 (Akshata Murty),是英国现任首相里希·苏纳克的妻子,因为拥有一个亿万富翁父亲,同时还拥有其父亲公司的一些股份,所以穆尔蒂女士被认为比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还要富有,身价超过5亿英镑(约45.2亿RMB)。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穆尔蒂和丈夫都是印度人,但却拥有不同的国籍。现年45岁的苏纳克是土生土长的...
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沙俄大获全胜,为何放弃拿下君士坦丁堡 - 天天要闻

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沙俄大获全胜,为何放弃拿下君士坦丁堡

1856年第九次俄土战争过后,沙俄一败涂地。由于英法联军的参与,奥斯曼土耳其又雄起了一把。这事儿让沙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丢了在巴尔干半岛已经获取的地盘,而且还失去了在黑海拥有海军的资格。不过当时沙俄的对手是位列世界前三的列强英法,他们也只能咽下这口气。要真的继续打下去,克里米亚不保是小,莫斯科和圣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