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皇帝身为九五至尊,一句话可以让人鸡犬升天,一句话也能让人株连九族。待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一不小心也会丢了性命。
因此,要想保住性命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他身为乞丐,最终靠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夺取政权,建立大明王朝。
大家虽然钦佩朱元璋的胆识和魄力,但是他对帮他建功立业的大臣们下手狠辣,展示了他暴虐的一面。明朝的开国功臣能够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个,这其中有朱元璋的原因,也有大臣们自己的原因。
朱元璋的天下是抢来的,他没有任何的根基,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深怕别人会篡夺他的皇位。他为了让朱家能坐稳天下,只要对他有一点威胁的人都会赶尽杀绝。
在这些功臣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朱元璋的迫害,而且还得以安享晚年,他就是汤和。那么,汤和有什么本领能够逃脱这一劫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忠心耿耿、立下无数功劳
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两个人在小时候就一块给地主家放牛,所以感情非常的深厚。汤和早早地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因为他英勇善战成为了千户长。
这时候的朱元璋,因吃不上饭不得不在寺庙当和尚,汤和念及旧时的情谊,捎信给他让他来投靠自己。朱元璋来到起义军后,先是做汤和的手下,他凭借着他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深得郭子兴的喜爱。
在朱元璋立下数次战功后,他的级别竟然在汤和之上了,虽然汤和成为了朱元璋的部下,但他一点儿都没有怨言,还替他的好朋友高兴。
此后多年,汤和跟随朱元璋到处征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他在攻打大洪山寨的时候,捉获了元军800多人,被升为万夫长,也算是一位大将了。
随着朱元璋实力的不断壮大,他逐渐脱离了郭子兴,自己带领义军攻打元军,而汤和一直跟随朱元璋,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不久,朱元璋打败元军之后,汤和被派去镇守常州。
当时,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张士诚,想要打败他,便数次带人攻打常州。但是汤和带领城中的官兵全力奋战,一次次击退了张士诚的进攻,守住了常州这个军事重地。
时间来到公元1367年,汤和跟徐达等人一起将张士诚围困在平江,最终将他捉获,为朱元璋除去了心腹大患。在明朝成立以后,汤和继续追缴元军的残余部队,为大明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酒后失言被怀疑有二心
汤和为人冷静沉稳,虽然功高过人但他没有自傲过,对朱元璋也是非常的敬重。不过,他有一个爱好——嗜酒,喝酒之后就爱发点儿牢骚。
汤和在常州的时候,因为有事找朱元璋商议,但是过后朱元璋就忘记了,没给他任何回应,这让汤和心中有些不满。由于心情不好,汤和在喝酒的时候就喝多了,他便忍不住跟手下抱怨说:
“我镇守常州就如同坐在屋脊之上,我向左就可以投降张士诚,向右就可以为朱元璋效力。”因常州是朱元璋和张士诚两军的交界地,汤和的意思就是,朱元璋要是对他不好的话,他可以随时投靠张士诚。
然而,汤和只是因酒后发泄随口说的话,竟然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本就多疑,听到这样的话心中就对汤和产生了芥蒂,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话说,明朝成立对开国功臣封赏的时候,跟汤和同时期的将领都得到了爵位和封赏,只有汤和封了个中山侯。这还不算完,汤和在带兵讨伐四川回来后,朱元璋不仅没有奖赏他,还责怪他带兵去的不及时,差点儿就延误了战机。
汤和这才意识到,朱元璋对他一直心存怨恨,赶紧向他请罪,这才没有被追责。从此之后,汤和真正了解了朱元璋,知道他不再是从前那个可以交心的朋友了。
他虽然在战场上非常勇猛,但心胸狭窄,不容任何人有一丝的异心。于是,汤和变得小心翼翼,平时也不敢随便喝酒了,生怕再说错话让朱元璋怪罪。
正是因为汤和提前知道了朱元璋的为人,所以他才谨言慎行,没有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而胡惟庸、蓝玉等人就是因为没有看透朱元璋的本性,居功自傲,最终丢了性命。
不肯杀熊逃过一劫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年事已高,他一心想要为孙子铲除一切阻碍,让他能安安稳稳地当上皇帝,守住朱家的天下,朝中有能力的大臣和将领成为朱元璋的隐患。
朱皇帝希望能收回他们的权力,让国家的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杀权臣便是朱元璋常用的手段。有一天,朱皇帝带领所有的重臣一起去打猎。
出发前朱元璋对大家说,你们都是陪着我闯天下的功臣,这江山是我们大家的。大臣们听到这话,都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情,只有汤和没有任何表示。
他清楚朱元璋这么说的意图,是让大家认清自己的地位,等大家来到猎场以后,有侍卫前来报告说这附近有一头非常凶猛的黑熊。朱元璋便问众臣:“谁可以帮朕将黑熊给杀死?”
大臣们都踊跃报名,想要去猎杀黑熊,唯独汤和没有说话,朱元璋便问汤和为什么不愿为他杀死黑熊?汤和连忙表示自己不是不想为皇帝效力,只是因为年老体弱,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请皇帝不要怪罪。
朱元璋听了以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让他回去好好休养。事后,汤和的亲信们就问汤和明明有能力去杀熊,为什么不趁机立功讨朱元璋的欢心呢?
汤和便跟他们说:“熊字拆开是什么?不就是能下面四个点嘛。一个有能力的人一旦离开了战场,就会有一点贪、一点怨、一点愤、一点恨。
大臣一旦有了这四点以后,就会对国家产生威胁。”后来,果然不出汤和所料,那些争着为朱元璋杀兄的大臣一个个都被按上各种罪名而治罪。
朱元璋此次杀熊,其实就是想学习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希望大臣们能主动示弱交出兵权。但是这些大臣中,只有汤和看懂了朱元璋的心思。
汤和后来就主动向朱元璋告老还乡,从此只知享乐,再不过问朝政,安心得渡过了他的晚年。对于汤和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