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学党史 |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2021年09月26日18:11:11 历史 1061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西南6公里的福安巷3号,一间硬山式青砖瓦房,静静地坐落在楼群之间。这里曾经是老沈阳城最热闹的地方——北市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隐藏其中的这个小院,就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抗日宣言就从这里发出。

每周学党史 |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 天天要闻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人民网 邱宇哲摄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上午,中共满洲省委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省委书记张应龙、组织部长何成湘、宣传部长赵毅敏、秘书长詹大全、军委书记廖如愿,就在小西边门附近的詹大全家里召开了常委紧急会议。会议内容是讨论当前的形势,研究党如何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满洲而进行斗争。会议决定要给中央写一个报告,发表一个总的宣言。

每周学党史 |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 天天要闻

《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手稿。人民网 汤龙翻拍

当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就在沈阳发表了。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第一份宣言,史称“九一九宣言”。

这篇宣言通俗易懂又不失犀利,有助于劳苦大众明白事变的真相,坚定立场;说理直白简洁,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的前因后果,有效地戳穿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谎言与欺骗。宣言直接指出这次事变的危害,把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催人警醒;同时,这篇宣言并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这份宣言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出,在于满洲省委对日本侵略者的长期关注。早在1927年12月22日,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陈为人就在《关于中共满洲省委临委工作给中央的报告》中表明,“在满洲的反日工作,要占革命工作的大部分”的指导方针,并不断对日本的侵略本质予以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在九一八事变前夕,中共满洲省委特科人员就发现在沈阳站出现了诸多异常的现象:日本兵在城内巡逻、火车站附近增加了围挡、水塔增多了哨兵驻守……根据种种迹象推断,日军即将发动侵略战争。

每周学党史 |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抗日宣言,从这里发出! - 天天要闻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复原的刻印宣言场景。人民网 汤龙摄

赵毅敏在晚年回忆,当时省委把文件刻印出来后,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在街头热闹的地方偷偷一撒,带到学校往同学的书集里一塞,宣言就发出去了。

“这次冲突是奉天北大营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道所引起的,三岁孩子也不会相信这些话……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

这份宣言让当时惶恐不安的东北民众第一时间听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先后在东北成立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由此,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东北军民抗日的中流砥柱。


来源于:党史学习教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