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之所以会形成并稳固下来,持续百年,是因为皇权不振,门阀氏族实力太强,而且掌握兵权,不同门阀之间彼此制约平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我上面说的这些要素出现变化,那么门阀政治格局就会垮台,甚至消失。而这些要素变化的契机就是淝水之战。爆发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大家都知道,东晋以少胜多击败了前秦,保住了半壁江山,使得流落到南方的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淝水之战后,指挥这场战役的谢氏掌门人谢安,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以至于功高震主,引起了皇权的猜忌。此时,外部危机暂时解除,意味着内斗就要开始了,皇权没有了其他顾忌,开始振作起来,与门阀士族争权。
淝水之战
在淝水之战前夕,东晋孝武帝就任命了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与谢安等人共同执掌朝政。淝水之战之后,谢安因为功高受到了猜忌,于是他就自愿交出权力,任职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可到了广陵不久,他就去世了。司马道子就从此将朝政大权彻底掌握在手中了。很多人也许会很奇怪,谢安为什么要交权呢?他门阀势力如此强大,为何不反抗呢?因为谢安此人很有个性,具有名士风度,他一直想着过归园田居,纵情山水的生活,对于名利还有权力不屑一顾。他处事内敛,尊重皇权。这要是桓温这种人,看到这机会,估计早就直接造反了。
淝水之战路线图
因为儒学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东晋孝武帝还开始重用儒生,兴办儒学。这就意味着开始要振兴皇权了。当时继谢氏而起的另一大门阀是太原王氏,可太原王氏一无兵权在手,二无优秀人物执掌朝政,他们的地位和权力主要来源于和皇室的联姻。东晋孝武帝的皇后和会稽王司马道子的王妃,都是出自于太原王氏。所以太原王氏虽然也是门阀,但是和之前能够与司马家共天下的门阀完全不同,他只能从属于皇权,在皇权之下发挥作用,而无法与皇权抗衡。司马氏以相权辅佐皇权发挥作用,因而暂时没有遇到来自门阀士族的反抗,皇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之所以没有遇到来自门阀士族的反抗,是因为门阀士族本身出了问题,他们人才匮乏,没可用之人去反抗。淝水之战后,门阀士族中比较有名气的接连去世。
门阀士族
从此东晋门阀氏族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以前那种人才辈出的情况了。因为门阀士族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和血统的纯正,只和自己地位相当的士族之人通婚,通婚范围很小,就造成了生理学上人才退化的趋势。其次是魏晋时期各氏族崇尚老庄思想,重视人生享受,不太看重现实工业,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他们根本不感兴趣。对于从政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士卒也开始重文轻武,逐渐变得腐朽不堪。当时如果有士族子弟练武从军,就会遭到抨击,从而影响他的声誉和地位。桓温因为一直从军打仗,行为处事都是军人风格,因此就遭到了其他门阀士族的耻笑。士族要维护其政治统治就必须要依赖武力和士工,但士族中的名士崇尚玄学,超然物外,虽然可以在社会上获得非常好的名声,可真正能够保持门阀利益的却是那些善于经营武艺的人。东晋建立以来,门阀氏族之中不断有这种人物出现,因此门阀政治的延续实际上靠的就是这类人。
谢安
一旦门阀士族中没有这类人物了,那门阀政治就会出现危机。在淝水之战之后,这种人基本上就没有了。世家大族要想在现实政治之中维护本门利益,保持本族的地位,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人物在政治上拥有强大的地位和实力。如果当权门户的这些门阀们没有适当的人物代表执掌政权,他的门户的统治地位也就无法继续,只能由其他的门户取而代之。所以淝水之战之后皇权得以伸张。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本身昏庸无能,腐朽不堪,他们并没有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更进一步彻底终结门阀政治,回归皇权政治,而是展开了内斗,争权夺利。孝武帝死之后,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司马元显,独揽大权,开始和门阀士族展开争斗。最后桓温的儿子桓玄,率兵攻入建康,消灭了司马道子父子的势力,开始执掌朝政。后来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给他,建立了桓楚政权,取代了司马氏。其他门阀士族虽然不同意桓玄的这种做法,但也并不敢公开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实力对抗了。然而掌握北府兵的次等氏族刘裕此时在京口起义,打跑了桓玄,迎回了晋安帝,恢复了东晋王朝。身为次等氏族的刘裕也借此机会开始崛起。
刘裕
于是刘裕开始执掌朝政大权,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镇压其他割据势力,率军北伐,消灭了南燕后秦,使东晋的疆域有了很大的扩展。这一系列巨大的功劳让刘裕在朝中的地位还有声望显赫无比,最终在公元420年称帝,国号为宋,东晋灭亡,门阀政治正式终结。刘裕建国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东晋时期那种门阀政治的情况,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士族居高位,寒人掌机要,皇子镇要藩的政治格局。士族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但是不掌事权,寒门士族得到重用,开始掌握机要事物。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要让这些世家大族享有如此高的政治地位呢?丢给他们自己单干不就行了吗?因为治理国家不仅需要文化,还要熟悉典章制度的人物辅佐,而在当时只有士族才能承担此任。而且士族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实权,但在社会和文化上还有极大的影响力,皇权需要利用他们来为自己服务。皇权承认并尊重士族的存在,只要他们从属于皇权,不威胁皇权就行。
其实不仅仅是东晋,总的政治体制是皇权政治。自秦始皇以来到清朝灭亡这两千多年间,中国政治体制的主流就是皇权政治,这个一直都没有变过。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性就在于世家大族确实取得了和皇权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的地步,但是就是因为它太特殊了,是非常态的,因此它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