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2019年09月13日12:52:46 历史 1907

我之前吐槽过《大宋宫词》中宋真宗的龙袍:明明有流传下来的宋朝皇帝常服画像作为参考,可是为什么偏偏要“自立门户”“自主创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

其实啊,在我仔细思考之后,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导演得负一半责任,另一半责任,还是得清朝人来负。

你可能会会有点惊讶:《大宋宫词》中的龙袍搞错了,为什么要清朝人负一半的责任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宋朝龙袍和其他朝代龙袍不同:它不奢华,样式也和其他朝代区别较大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皇帝们,我们最为熟悉的是身穿衮冕服的形象。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给大家推荐唐朝阎立本的名画《历代帝王图》,在这幅图里面,中国早期的皇帝们几乎穿的都是衮冕服: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历代帝王图》局部

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到的秦皇汉武,包括后来的刘备、曹操、孙权甚至是刘禅等皇帝,都是一副衮冕服的形象。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老版《三国》中的刘禅

另一种是以唐朝和明朝为主的圆领团龙龙袍。这种龙袍的主要特色是:第一,领口是圆的;第二,龙袍上绣有龙纹;第三,一般还会搭配上黑色幞头(头顶的帽子)。

比如,现收藏于台北故宫的《唐太宗画像立轴》,就是这样一幅形象: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唐太宗画像立轴》

我们更加熟悉的是明朝历代皇帝的形象,比如同样收藏于台北故宫的明英宗朱瞻基就有一副这样的画像: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朱瞻基画像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其实也都有类似的画像存世: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右)和朱棣(左)

唐明之间的龙袍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很大。包括明朝中后期的龙袍,也没有脱离明初的规制,只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十二章纹。

另一种我们最为常见的龙袍就是满清的黄色龙袍。这种龙袍其实也是继承了明朝龙袍的样式,但在领口上改动较大,帽子也从幞头改为了红色的“天坛”帽: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康熙画像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在我们的印象中,龙袍要么就是黑色的衮冕服,要么就是绣了龙的衮龙袍。

但是,宋朝皇帝的龙袍和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完全不同:它更加朴素,没有任何修饰,朴素到和大臣之间的服饰几乎一模一样。皇帝的帽子也非常奇怪,长长的两个“硬脚”将皇帝的帽子塑造成了“飞机头”。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宋朝皇帝画像

宋朝还有另一种龙袍:皇帝身穿方心曲领的红色龙袍,头戴通天冠。

这种服饰和其他朝代的龙袍相比,也很奇怪。从地位上来说,它的地位接近于其他朝代的衮冕服,一般在比较重大的场合皇帝才会穿;但是从样式上来说,这种服饰的样式和其他朝代的衮冕又完全不同: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

因此,宋朝历史剧是“重灾区”,龙袍频频出错是常态

我在上文放出的两章图片,估计大家看了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奇怪呢?因为很少见。

确实,我见得也不多。比如,在《大宋皇帝赵匡胤》这部电视剧中,赵匡胤穿的龙袍是这样的: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大宋皇帝赵匡胤》剧照

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里面都说过宋朝皇帝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家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这部剧中赵匡胤的龙袍真的是错得离谱。

在《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当中,为了剧情需要,唐后主李煜的龙袍以黄、白等明亮的颜色为主,而赵匡胤则穿上了黑色龙袍: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问君能有几多愁》剧照

这部剧的龙袍设计不算差,虽然不符合史实,但是最起码在样式上很好看。这在以前影视剧不注重服饰的年代,已经算是比较良心的设计了。

那有没有即设计良心,又比较贴近史实的呢?

当然是有的。比如前些年被大家吐槽比较多的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里边,其实宋高宗赵构所穿的服饰就比较契合历史: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精忠岳飞》剧照

老版《水浒》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老版《水浒》剧照

当然了,这两部剧的龙袍都是有瑕疵的。比如,身上的龙袍上有龙纹,这其实是错误的。

老版《水浒》宋徽宗的衣服上也少了一个方心曲领。

那有没有完全契合历史的呢?也有,但是还没有上映——这部剧我已经花了好几篇文章对它进行称赞了,它的名字叫《孤城闭》: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孤城闭》剧照

现代影视剧当中宋朝龙袍频频出错,归根结底,这锅清朝人得背一半

为什么宋朝的龙袍会经常出错呢?我刚才也已经说了:因为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的龙袍有点特殊。

但是,其实啊,清朝人也给我们当代人在拍关于宋朝历史剧的时候造成了不少困扰。

比如在《精忠岳飞》里面,赵构的服饰除了刚才的通天冠服,还有衮龙服: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精忠岳飞》剧照

这种龙袍在唐朝和明朝比较流行,但是宋朝皇帝一般是没有这种龙袍的。

我之前也提过,只有的徽宗朝和南宋后期,宋朝皇室才会在衣服上绣一些花纹。一般情况下,宋朝人是不在衣服上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的。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崇尚简约,衣服上搞这些东西,太俗。

但是,为什么这部剧的导演连通天冠服这种难得一见的服饰都能搞得出来,偏偏在皇帝日常的服饰上出了问题呢?因为清朝人!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赵匡胤画像

比如,这幅画其实就是古代人画的,不是当代人画的。在这幅画中,宋太祖赵匡胤身上穿的就是有龙纹的团龙龙袍,或者你可以叫它衮龙袍。

显然,如果把这幅画当做参考的话,那《精忠岳飞》这部剧中赵构的服饰就是对的。

可是这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幅画虽然是古代人画的,可是是宋朝人画的吗?

非也。许多类似的画,都是清朝人画的。例如,对于宋真宗来说,我们最为熟悉的画像是现收藏于台北故宫的《宋真宗御容》: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宋真宗画像

在这幅画里,宋真宗和其他大多数宋朝皇帝一样,头戴方顶幞头,身穿红色龙袍。

但是,在许多图书里,作者在介绍宋真宗的时候,引用的都是这幅画: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清人画的宋真宗

这两幅画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的龙袍上没有任何修饰,后者的龙袍上分别在双肩、胸口多了一些龙纹饰。这幅画就是典型的清人作品。

当然了,不仅仅是皇帝们的服饰被清朝人搞错了,其实很多宋朝文臣的服饰也被清朝人给搞错了。比如,影视剧中的包拯形象是这样的: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包拯

在这里,包拯身穿金纹蟒袍,看起来十分霸气。这种形象现在也深入人心,成为很多人的记忆。

这种形象其实来自于京剧的包拯形象: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京剧中的包拯

所以,实际上,这种形象也是清朝人塑造的。

在清朝人塑造的包拯形象中,包拯永远是身穿蟒袍的,其他文臣武将或皇帝,不论是哪个朝代,只要是清朝人给他作画,那一般也都是身穿蟒袍或者衮龙服。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清朝人来说,汉家服饰由于消失已久,脑海中仅存的记忆也只是明朝服饰了。

唐宋相隔过于久远,服饰到底如何,对清朝人来说很难考证。而明清易代,更是让中华服饰断层。清朝人文人画家所能做的,只能是以仅有的记忆将它们赋予到“古人”的画像何戏曲形象当中了。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新版《包拯》服饰也是错误的

我们在读历史和看剧的时候,懂得简单的考证和区分很重要

清朝的绘画给许多人在还原古代服饰,造成了不少困扰。

但是,我刚才其实也替大家总结了一些清朝绘画的特色:第一,清朝人如果画宋朝皇帝或文武大臣的画像,那他们的衣服上一定是有十分显耀的纹饰的。这种纹饰一般取材于明代服饰。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赵匡胤画像

所以,赵匡胤的这幅画像也是错误的。

其次,清朝人画的“古人”,帽子上往往也会有帽正。比如,朱元璋的这幅画就百分百是清朝人画的: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朱元璋画像

我们懂得分辨这些有什么用呢?说没用,当然也没用。说有用,自然也有用。

我觉得这种分辨能力,代表一种文化修为,代表一种审美观。如果你掌握了这种审美观,你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当你发现了一些错误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跟你的孩子或者朋友说出其中的道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久而久之,我们身边就会有更多懂文化、懂历史的人。

不过最近我还是遇到了很多“杠精”。比如在上一篇关于《大宋宫词》的文章中,许多人看了个标题就来评论: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 天天要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到国家的改革,小到个人或者小到一件小事,当我们在追及进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仅选择原地踏步,还在极力阻挠他人进步。

当一些人仰望星空、企盼更美好的未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在旁边冷冷一笑:“闲着没事干!”

我们虽然现在是在看一部剧,是在探讨一些对我们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无关紧要的服饰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国人的思维、观念甚至是心态如果想获得进步,避免做井底之蛙,我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从小的改变做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中国突然改变主意,但不要紧,能让中国15分钟内同意交易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美民众的反对浪潮,但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空军一号上,特朗普更是声称“原本Tik Tok的协议已经很接近达成了,但由于在关税政策中国突然改变了主意,但这并不要紧,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让中国同意这笔交易,只要自己降税的话”。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暂缓90天执行新关税,说明关税战就是儿戏

兄弟们,就在中国对美国加了 50% 的关税之后,特朗普再次对我们加了 21% 的关税,现在整体关税已经达到 125%。同时,特朗普暂停了对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加征关税政策,而且要把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税点降到 10%。这进一步证明我昨天视频里的分析完全正确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