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招正当时,岗位众多面试量大,信息化时代拓宽了学生们获取招聘信息的范围,手握多份面试邀请,腰揣多家录用Offer,都是再普遍不过的现状了,这也让不少学生获得了更多主动权与选择权。可对于HR来说,任何一个环节没跟上,都容易被候选人“放鸽子”造成入职率低下的问题。

1. 笔试环节:在校招场景下,很多企业会用一套标准化的测试题分析候选人的基本素养、道德品质、性格特质、心理状态等等,但这类的测试往往题量大、目的不明确,很多候选人根本没有耐心做如此多的考试题,还容易给候选人留下“企业事儿多”的印象,所以候选人在这个环节放弃是常有的事。
2. 面试环节:面试流程混乱是大多数候选人放弃继续和企业沟通的重要原因之一,校招量大候选人多,很容易造成面试环节的不顺畅,无论是初面还是复面,安排的不够妥当专业,很容易让应届生们产生“再看看下家”的想法。除此之外,HR邀约的话术是否专业、面试形式是否灵活也是候选人反向考察企业的细节所在,若是企业只接受线下面试,很多候选人考虑到路程远近,也会白白错失和优质人才沟通的机会。
3. Offer环节:如果招聘流程到了Offer沟通环节,要是再让候选人跑了,那真是会让HR们相当受挫。当然,这个环节搞不定候选人的情况也很普遍,校招生们手里没三五个Offer作为谈薪筹码,恐怕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行。所以,在Offer沟通和发放环节,企业很容易败在提供的薪酬福利在行业里是否有竞争力、雇主品牌形象是否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等方面,只有做好这些,才不至于在临门一脚时掉链子。

那么,在校招时面对候选人半路放弃的情况,HR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吗?下面这7个关键动作,能帮HR从细节处挽留高质量候选人!
1. 数字化筛选简历,提高人岗匹配度
首先,想要确保招聘的后续流程能高效顺利的进行,在简历筛选环节就不该掉以轻心。因为校招期短、投递量大,很多HR为了确保手里的人才储备足够多,在筛选简历时门槛过低,就会在后续环节中造成断崖式的流失。
Moka考虑到这一点,为了减轻HR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简历筛选的精准度,HR可以将简历上传至人才库,系统会自动将简历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从多维度考察,生成人岗匹配准确度,方便HR全方位甄别毕业生,高效筛选出优质的简历。

2. 树立符合年轻人审美雇主品牌形象
新一代求职者,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应届生,对职场认知较浅,往往都是通过对企业形象第一印象选择心仪的工作,这时,对于校招门户的搭建就至关重要。
Moka能帮助企业打造多端适合年轻人风格的招聘窗口,帮助企业树立更贴近候选人审美的雇主形象,强化品牌个性化呈现,增强候选人的求职体验度,应届生也可通过招聘公众号就能投递简历,覆盖社交媒体宣传渠道,提高渠道简历汇总量。

Moka帮助企业搭建的移动端招聘门户
3. 善于利用校园大使,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校园大使是校招场景下独有的角色,校园大使也更清楚不同专业的人才质量,能够推荐更为精准的候选人,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减轻招聘压力,提高岗位吸引度。
Moka校招模式对于校园大使身份的管理,也有相应的内推功能设置,制定不同的内推奖励规则,提高校园大使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共同建设优质的雇主品牌形象。
Moka校园大使渠道功能
4. 参考行业内薪酬水平,为候选人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几乎是所有“打工人”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年轻人对老板画饼的态度也越来越警惕,与其含含糊糊的玩文字游戏,不如把实际的薪酬福利列清摆明,让学生们感受到价值所在,HR们也需要做好前期行业薪资水平的调研,了解市面真实用工待遇,才能从关键点打动候选人的心。
5. 考虑开放更多实习岗位,从实习转正更加靠谱
校招有一个特色在于,应届生在敲定工作后,距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空档期,很多企业会选择开放实习岗位,给这些已经拿到正式Offer的“准员工”体验真实工作场景的机会,不但能缓解用人部门的工作压力,还能低成本考察候选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候选人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降低人才流动的可能性。
6. 用招聘系统做好自动触达工作,让候选人感受企业温度
招聘周期短、入职周期长,是确保应届生到岗率的难点之一,如何降低每个环节的人才流失是重中之重。Moka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贯穿着整个招聘工作始末的“保温期”设置。从“面试保温期”开始,再到“Offer保温期”“入职保温期”,每个环节都能通过HR设置的周期节点进行自动化触达候选人,占领候选人心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即将入职的岗位热情也不再递减。

Moka后台关于保温期的功能截图
7. 对被拒人群进行及时回访,从跑路原因入手改善
既然招聘的每个环节都有被候选人拒绝的可能,那么如何防止拒绝频发,是HR需要在招聘结束后复盘的工作内容。无论是面试被拒,还是Offer被拒,HR都应该及时询问候选人拒绝岗位的理由,能从企业自身角度针对性的防止人才流失,为后续的招聘工作扫清障碍。
无论是春招还是秋招,能吸引到学生们的青睐已经是招聘成功的一半,但是,做好后续流程每一个关键环节的细节工作,才能确保应届生进入企业成为真正的新鲜血液,为基业长青做好高质量的人才储备。